专题|“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童心”——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 > 正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南通市如东县解放路小学少先队员的陵园追思与红色传承之旅
  来源:如东县解放路小学  

4月3日,春日的暖阳温柔地笼罩着如东县烈士陵园,园内翠柏挺拔,静静矗立,宛如历史的忠实守望者,无声诉说往昔的壮烈与沧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南通市如东县解放路小学三年级的队员们,在党员代表、辅导员以及老山战役退役军人杨新明主任的引领下,踏入这片神圣土地,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踏上陵园追思与红色传承的难忘旅程。

陵园祭扫,缅怀先烈

上午9时许,全体人员在陵园整齐列队,庄重肃穆的氛围弥漫每个角落。庄严的《献花曲》奏响,舒缓深情的旋律,似一条无形纽带,连接过去与现在。队员代表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向巍峨的纪念碑,双手稳稳抬着花篮,每一步都承载着全校师生对先烈深深的敬仰与无尽追思。到达碑前,轻轻安放花篮,花篮上鲜艳的绸缎随风轻舞,倾诉着后人的缅怀之情。

紧接着,哀伤的《安魂曲》在陵园上空悠悠回荡,所有人垂首默哀。此刻时间凝固,队员们稚嫩的脸上满是凝重,虽年纪尚小,却也努力体会这份庄重背后的深沉意义。

默哀结束,队员们手持洁白的菊花,环绕烈士墓区缓缓前行。在每一座墓碑前虔诚驻足,献上菊花,稚嫩的手指轻轻触摸碑文,像是在与长眠的先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亲密对话,感受先烈们为理想和信仰拼搏的伟大精神。

展馆探秘,感悟历史

祭扫仪式结束,队员们怀着崇敬与好奇步入革命纪念馆。馆内,泛黄的历史资料、布满斑驳弹痕的遗物、逼真还原的战斗场景,宛如一扇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生动展现,构建出充满教育意义的红色课堂。

当杨爷爷站在复原场景前,深情讲述“如东23位烈士血染苴镇”的悲壮故事时,队员们瞬间被吸引,纷纷围拢,聚精会神地聆听。他们眼神中满是震撼与崇敬,不由自主地轻轻触摸展柜中的文物,试图从这些历史见证者身上,探寻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足迹,领悟“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热血与牺牲的过往,每一段历史资料都像是先辈跨越时空的谆谆教诲,让队员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线上缅怀,传承精神

从陵园回到学校,队员们的追思之情仍在延续。在辅导员带领下,他们来到计算机教室,开展别开生面的线上祭祀仪式,以创新方式延续与先烈的对话,传承红色精神。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进入线上祭扫平台。屏幕上,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依次呈现,无论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还是敌后的默默坚守,每一个故事都深深触动着队员们的心灵。

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虚拟祭台前庄重地鞠躬、献花,并在留言区认真写下心里话。队员黄陈瑾激动地说:“参加这次活动,我特别震撼。看到烈士墓碑和文物,我知道生活来之不易。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像辅导员说的那样,做个勇敢善良的人,把英雄们的精神传下去。”真挚的话语,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庄严承诺。

解放路小学少工委主任、党组织书记沈霞表示:“此次清明节祭扫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通过实地祭扫、参观展馆和线上缅怀,队员们与先烈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希望队员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少工委也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红色精神在校园中代代相传。”

责编:如东文明办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