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器官)捐献
是推动医学事业发展
挽救生命的大爱之举
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
是社会文明的生动体现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3月28日上午,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江阴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仪式暨遗体(器官)捐献清明缅怀纪念活动在无锡江阴花山公墓庄严举行,旨在提高社会各界对遗人体器官捐献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倡导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
“生命之园”落成,镌刻永恒光辉
江阴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占地750平方米,以象征永恒的“∞”字形铺展。蜿蜒小径如同生命纽带,将万千追思之心紧密联结。
活动现场播放了《生命·希望——致敬永恒的微光》宣传片,宣读了《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倡议书》,向那些大爱无私的捐献者们致以崇高敬意,激励更多爱心人士携手共进,共谱生命新华章。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作发言,分享亲人捐献遗体的故事。
鲜花寄情思,誓言承遗志
江阴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不仅是缅怀之地,更是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现场,全体人员向93位遗体(器官)捐献者默哀鞠躬,依次向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献花,并将写满寄语的祈愿卡系于园内“生命之树”。许多家属轻抚墙上的名字泪流不止,“每次触摸,都像一次隔空拥抱。”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李阳含泪说道:“我的母亲和父亲分别于2017年和2024年志愿捐献遗体。他们以这种共同认可的特殊方式,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与‘重逢’。他们用奉献大爱的实际行动教育并深刻影响了我们子女,为我们树立了身后如何处置遗体的崇高榜样。”
文明江阴,让爱生生不息
生命因奉献而伟大,爱心因传承而永恒。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和理解,遗体捐献文明新风在我市已然形成。截至目前,全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8700余人,实现遗体捐献78例、器官捐献12例、角膜捐献9例,其中6例为同时捐献遗体和角膜,挽救了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帮助数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器官捐献破除陈旧观念,遗体捐献引领文明新风。捐献者用“生命延续”的现代理念对传统丧葬习俗的革新,彰显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每一例捐献都是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每一次善举都在为构建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