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连日来,徐州市进入清明节前的祭扫高峰期。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各公墓管理服务机构推出多项惠民、便民举措,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全力以赴保障清明祭扫文明、安全、有序。
暖心服务保障祭扫路通畅
3月28日上午9时许,前往汉王公墓的车辆明显增多,车速较为缓慢。但在交警和墓区保安的引导下,祭扫车辆安全进出墓园停车场,整体秩序良好,基本保持交通畅通。
“需要乘车的市民请在这边排队。”在距汉王公墓入口不远处的接驳车停靠点,记者看到,免费电瓶车运行高效,有序排队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
当天,一位老人因触景生情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现场值守的医护人员立即将老人引导至休闲茶吧,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并帮助其平复情绪。作为老人的儿子,市民吴先生对此表示十分感谢:“幸好现场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同样的暖心服务,在茅村公墓也随处可见:便民服务点、“爱在当下”主题展广受市民好评,手机充电、雨伞、冷热直饮水等均免费供市民使用。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给市民更好的感受。”茅村公墓管理所负责人郜蔚告诉记者,今年清明,对远在外地无法前来祭扫的市民,园区提供免费代客祭扫服务,包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鞠躬祭拜等,祭扫过程将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直接发送给逝者家属。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市继续开通前往汉王公墓、茅村公墓、张集公墓的免费祭扫班车,途中停靠多个站点,除周六、周日外的服务时长有9天,方便广大市民错峰出行祭扫。记者从各公墓了解到,免费祭扫班车施行多年,利用率较高,缓解了周六、周日的祭扫拥堵,颇受中老年市民的好评。
绿色祭扫引领环保新风尚
“您好,墓园倡导绿色祭扫,您可以用手中的纸箔免费换一束鲜花!”在汉王公墓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开展纸箔换鲜花服务,倡导绿色环保的祭祀理念。
3月17日,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联合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全市人民绿色祭扫、文明祭扫、安全祭扫,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建设文明徐州。
市民伊女士和家人一早便来到汉王公墓,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束鲜花。“我们特地准备了妈妈生前最喜欢的百合花,今年选择绿色祭扫,不烧纸钱。”
除了鲜花祭扫,在汉王公墓的思念广场,“水溶祭祀”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在这里,市民可将写满寄语的“水溶信笺”放入流动的水池中,让思念化作涓涓细流,传递给逝去的亲人。由于信笺是专门用水溶纸制成的,投入水中数秒便会融化于无形,安全无污染。
“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汉王公墓管理所业务服务部部长程少杰介绍,随着我市的持续宣传和市民观念的逐步转变,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环保祭扫方式正日益受到广泛认可。
走进张集公墓,记者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均手捧鲜花或者绢花。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墓重点打造“无烟公墓”,开展“劝、换、签”一站式志愿服务,并在园区设立鲜花自采区,前来祭扫的市民都能主动携带鲜花或自采鲜花进行“无烟”祭扫。
生态安葬传递文明新理念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因地制宜推动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相继推出树葬、草坪葬、小型节地葬、壁葬等十余种葬式。各公墓管理所全面提供节地生态安葬服务,全力保障群众的安葬需求。
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我市还对选择树葬、壁葬等绿色生态葬法的户籍居民,给予配套优惠和奖补。
“父亲生前就提过,过世后想要融入大自然,我们认为真正的纪念在心里,都很支持这种绿色殡葬。”在汉王公墓新型节地生态葬墓区合清园,曹先生和其家人带着鲜花前来扫墓时表示。
“这种不留碑的方式过去很少有人选,现在接受度有所提升。”程少杰介绍,随着移风易俗理念渐入人心,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记者从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了解到,清明节前一周,汉王、茅村、双山、张集4个公墓每日接待祭扫市民超4万人次,周六、周日祭扫人数倍增,随后趋于下降。清明节假期,还将迎来一拨外地返乡市民的祭扫小高峰。本报记者 孙亚妮 通讯员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