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龙尚,绿意盎然,处处整洁清新,文明新风韵味满溢。
龙尚村,位于江宁汤山街道,在此前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该村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我们龙尚村不仅有美丽生态、美丽经济,还积极探索新时代志愿服务新模式,让志愿服务在居民群众中生根开花,让社区成为百姓的幸福港湾。”龙山村党委书记孔石峰道。
每3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
4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龙尚村新时代社会实践站,走进大厅,地上6根彩条分别指引手工培训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6个方向。
“这些都是我们村的志愿服务场所,免费对村民开放。”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走上二楼,在手工室里,十多名村妇正在学插花,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一会帮这个调整花型,一会教那个搭配品种。
“这个花每天洒点水就能摆上十天半个月,看着就叫人高兴。”村民黄梦翠看着自己的插花作品开心地说。在她手中,一件由向日葵、康乃馨组成的插花作品正逐渐成形,黄色、红色、紫色相间,放在桌上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
在圆梦教室里,“60后”的王春英正在整理图书,为下午的“四点半课堂”做准备。王春英是龙尚村村民,2018年,退休在家的她经常看到放学后的孩子在外面追逐打闹,既不安全又耽误学业,于是她来到社区请缨:“我虽然退休了,但还可以继续为村里孩子做点事情。”
与此同时,当地“90后”志愿者朱学优也找到村里负责人:“城里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乡下孩子也得跟上。”
就这样,“四点半课堂”开课了,填补了村里孩子监护和辅导的“真空时间”,又通过“学业辅导+素质拓展”推动了素质教育在乡村的落实。
新时代社会实践站只是龙尚村的志愿服务基地之一。近年来,龙尚村逐步搭建起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网格员、百姓名嘴、文艺人才、道德典范等乡贤人才为补充的志愿服务平台,并先后组建“580”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乐和”新乡贤志愿者服务队、“朝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丝带”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守安”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
如今,龙尚村共有注册志愿者1112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34%,每3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
定制志愿服务,满足村民需求
“志愿服务不仅要人数多、覆盖广,还要精准,有的放矢。”孔石峰说。
每年年初,龙尚村都会征集村民意见,制定“志愿服务清单”。
今年,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反映:理发不方便,去街上太远了。于是,村里的志愿者组织“锋尚青益+”开始招募会理发的村民。
杨云就是一名理发志愿者。记者在龙尚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看到她时,她正给一位老妇围上围布,“你头发不长,但有些厚重,我帮你打薄点。”她仔细打量眼前的客户,迅速确定了理发方案。这已经是她当天上午接待的第15个客户了。
随着咔嚓咔嚓的剪刀声,十分钟后,老妇的新造型“出炉”了。她对着镜子看了半天,十分满意。
针对不同层次人群,龙尚村还量身定制不同志愿服务方案。
村里孩子多,如何让孩子也能参与志愿服务?今年1月1日,名为“一杯姜茶·温暖南京”小小志愿者关爱环卫工人送温暖活动在龙尚村启动。
村民刘迎有一对7岁的龙凤胎,当天清晨4点半,屋外还是黑漆漆一片,她将儿女从被窝中叫醒。
切生姜、小火慢炖、熬煮温情……孩子们在妈妈的指导下,出炉了一杯杯姜茶。凌晨5点,刘迎带着孩子走上街头,把姜茶递到了正在街头忙活的环卫工手中。
“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刘迎说,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从而更加爱护环境;也通过小小一杯姜茶,给环卫工人送上温暖。
居民千件事,一网全覆盖
近年来,龙尚村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等平台,打造了一批环境优、设施全、功能佳、群众爱的综合性志愿服务阵地,并设立12处志愿服务驿站及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26处志愿服务岗,编织起一张全覆盖的“龙尚志愿网”。
在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老兵调解室里,陈敦和刚接待完一名村民,正在整理资料。
“我以前就在村委会工作,认识不少人,退休后,凭着和大家脸熟,为乡里乡亲做做调解工作。”他笑着说。
除了调解,退役军人服务站还提供爱国教育、政策宣讲、乡村共建、治安巡防等志愿服务,所有志愿者均为村里的退役军人。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书画室、棋牌室、体能锻炼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志愿者从日间照料到文化娱乐,从便民服务到健康管理,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便捷化、实惠性的志愿服务。
在抗击疫情、防汛抗洪一线,在助老、爱童前沿……龙尚志愿者们倾力付出、倾情投入,真正把志愿服务带到百姓身边,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又从志愿服务中收获幸福感、获得感。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茸 张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