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有效防止疫情传播,江浦街道统一部署安排,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快、狠、严、扩、足”,吹响共同战“疫”集结号。在这场与疫情的斗争中,除了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护士们,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坚守的志愿者。
因疫情滞留南京,毅然投入一线抗疫
五十多岁的常忠萍是团结社区江小团春风志愿服务队中“大家长”,志愿者们亲切地称她为“常阿姨”。常阿姨常年居住在广州,本已买好了7月23日回程的机票,却因疫情滞留在南京,看到团结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她当即报名。
“既然留下来了,就要为南京做些什么。”这是常阿姨对大学生志愿者们说的。疫情当前,责任在肩。浦口区第二轮核酸检测连夜展开。晚上八点接到通知的常阿姨立即赶往核酸检测点,连鞋子都来不及换。到岗后,常阿姨用了不到两分钟就熟悉了工作流程,事后社区工作人员才了解到常阿姨在广州疫情的时候也是一名志愿者。凌晨一两点的核酸检测点依然能看见常阿姨维持秩序的身影,依然能听见常阿姨沙哑的声音……脱下鞋子,脚后跟如同指甲盖大小的血泡,是常阿姨心系南京疫情的见证。
“阿姨,你吃过了吗?”“没事,你们先去吃,吃完了再来换我吧。不着急,慢慢吃。”这是在每天吃饭时间都能听见的话语。常阿姨给予了其他青年志愿者们如家般的温暖。团结社区成立了小区防疫宣传小分队,常阿姨主动提出值下午的班次,“上午让他们小孩子去吧,时间短点,我去下午的。”酷暑当头,常阿姨拿着小喇叭,耐心劝导小区居民做好防护,单薄的背影里却映衬着无穷的能量。
“能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开心。大家众志成城,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南京保卫战!”常阿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志愿者”这三个字。
有召必应,连续工作二十小时的青年党员
谢泽权是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他还是一名即将入伍的军人。从学校返宁后,他就在团结社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7月22日,团结社区接到上级部门要求展开第一轮核酸检测,早晨五点半,他就赶往核酸检测现场。
从天光微白到夜色弥漫,认真严谨,不曾有一丝的懈怠,在紧张的工作中,时间悄无声息走过,谢泽权在一轮核酸检测中已经连轴转了将近二十个小时。从凌晨五点半到次日凌晨一点,当意识从稠密的工作中抽离,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汗水已不知几次淌过脊梁,手掌也早已发白起皱,口罩在脸上留下重重地一道痕迹。谢泽权面对这些印记淡然地说:“这些算不了什么,军人本色本该如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谢泽权作为一名青年预备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不是一句口号,像谢泽权这样的青年志愿者用实践践行初心,用温暖的行动,让我们看见了青年的力量。最美逆行,共克时艰,终将迎来曙光。
“我多做一点,别人就少做一点”
唐晓东,是团结社区一名店铺老板。听说核酸检测点缺人手后,他第一时间关闭了自己的店铺,驱车赶往核酸检测点参与志愿工作。唐晓东在核酸检测点主要负责维持秩序。面对因排队时间长而烦躁的居民,唐晓东耐心劝说大家排好队,注意个人防护。“门口有个孕妇能不能让她进去坐下歇一会儿?”这样的话语是唐晓东这几天在微信群里发得最多的,在遇到弱势群体或者有不舒服人群时,唐晓东总是及时在微信群报备,以便于社区组织人手进行帮扶。小朋友们尤其喜欢这个满头汗珠,但语气温和,语言幽默的叔叔。
核酸检测点的工作非常辛苦,持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无论何时,你总能看见唐晓东那倔强而忙碌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总说:唐哥,你回去休息会吧。他总会憨厚一笑,说道:“我不累,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多做一点,别人就少做一点。”朴实的话语,却蕴含强大的力量。
疫情的不期而遇,让大家从看似永无交集的工作中走出来,在素未谋面的生活里增添了几多缘分。在这个火热夏天里,抗疫让大家又一次共情,心连着心凝聚在一起,用汗水和热血铸就防疫盾牌!这个不平凡的夏天,“暑”你们最美!(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