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这两天,家住姑苏区同德里的老苏州卞冬琳变得忙碌起来,她按照母亲杨宗兰的“指示”,将家门口的雷锋纪念碑清理、装扮起来。“这块纪念碑是三年前我妈妈发现的,上面刻有‘响应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字样。每年3月5日之前,她都会自己来擦一擦。”卞冬琳说,今年母亲生病住院了,就由她来完成母亲的这份独特仪式感。
说起清理的这块雷锋纪念碑,卞冬琳滔滔不绝,她告诉记者,2019年,同德里正在进行街坊改造,原本坑坑洼洼的道路全部铺上了石条,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一天,我和母亲正在清理小巷中心的花坛,突然看见一块新铺的石条上隐约刻着字,仔细辨认后,确定上面写着‘响应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字样,左侧还刻着一行小字:吴县枫乔公社木乔大队全体团员青年六三·三·十日。”卞冬琳说,社区党委联系相关专家进行了辨认,确定这块纪念碑是1963年所刻,正是全国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事迹的时候。后来,社区围绕这块碑打造了雷锋精神学习阵地,杨宗兰每年都会去整理一下这个珍贵的“阵地”。
卞冬琳告诉记者,母亲对这块碑的特殊情感,源于她20年来的志愿者身份。据悉,杨宗兰是锦帆路社区的退管小组长,20年间,她不仅发动组建了小巷护井志愿队,还贴心地照顾身边的老居民,小巷里的一草一木,她都放在心上。制作水质警示牌、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集中为古井清淤……这些年来,她组建的14人志愿服务队成了辖区几口古井的“守护神”。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两年,杨宗兰逐渐退出了护井工作一线,作为女儿,卞冬琳接下了母亲的“工作”。“我退休后,便接下了妈妈的接力棒了。”卞冬琳说,如今,护井队在进行日常的水质监测时分为两组,通过“老带新”,让新加入的队员尽快熟悉老井的分布与保护知识,接替老一辈队员守护好小巷里的回忆。
“母亲觉得,自从家门口多了一块雷锋纪念碑,好像小巷里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做志愿者了。”卞冬琳说,这两年,不仅一些老居民走出家门,在同德里中当起了讲解员,为外来游客讲述苏州故事,一些周边的学生也自发参与社区清理垃圾、维护环境等志愿活动,小巷里的志愿氛围越来越浓了。“因此,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她都要去纪念碑前整理整理,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并重视起来,向雷锋同志学习。”卞冬琳说。(记者 严松 通讯员 徐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