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在吴中区长桥街道的金绣艺术工作室里,几名“银龄学子”正凝神屏息,指尖捏着细针,让金线在绷紧的绸布上蜿蜒游走。非遗盘金绣传承人林多妹俯身指导:“针脚再密些,金线要压稳了。”这是长桥老年学校今春新设的盘金绣课堂,首批吸引了7名老年学员。与以往不同的是,前天的课堂上多了几张年轻面孔——苏州城市学院视觉与艺术学院的师生也加入飞针走线的行列,银发与青丝共舞,非遗传承迸发出新活力。
“盘金绣曾是帝王龙袍、戏曲华服上的点睛之笔,金线勾勒的不仅是纹样,更是千年匠心。”长桥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徐勇介绍,长桥地区刺绣文化底蕴深厚,林多妹作为吴中区非遗盘金绣代表性传承人,深耕此技40余年,其作品屡获大奖。
今年3月,学校首次将这门“高门槛”技艺纳入课程,选址林多妹工作室,12节课层层递进。“原以为老年学员会望而生畏,没想到大家热情高涨,常主动‘拖堂’到下午4点多。”林多妹笑道。学员周阿姨展示手中绣绷:“年轻时绣过苏绣,但盘金绣更考究,一毫米一针脚,绣完一朵牡丹得耗上几个月,可这金线一上身,整个人都贵气!”
非遗课程过半,一场跨界融合悄然开启。前天,苏州城市学院副教授程承带着学生前来“取经”。“盘金绣美轮美奂却濒临失传,我们与长桥老年学校计划联合开发可视化课程,让大学生用现代设计为古老技艺‘输血’。”程承表示,大学生更懂潮流,也擅长创新。他们计划通过纹样和文创设计,推出一批像耳环、发卡等“小而美”的产品,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对此,林多妹倍感欣慰:“年轻人学得快,点子还多,能给老手艺添新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长桥成人教育中心校还编写了社区教育非遗系列读本,涵盖盘花结扣、盘金绣、核雕等技艺,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非遗的宝贵资料。翻开盘金绣课程读本,盘金绣发展、盘金绣制作、盘金绣应用等内容一应俱全,图文并茂。“根据该读本,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短视频课程,并进行直播推广,让更多人认识这门技艺。”程承说。(记者 朱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