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雪 实习记者 周双双) 9月15日,邳州市戴庄镇沙庄村几位村民坐在新风广场,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如何布置礼堂。原来,10月是结婚的高峰期,红白理事会收到了不少村民办喜事的报备,一些村民希望能在村里新盖的小礼堂里办一场热闹又简约的婚礼。
“这里有舞台、有音响,只要经过简单布置,结婚典礼就能如约举行了。”红白理事会成员郑洪芳告诉记者,这里可容纳8桌同时开席,流水席不超过15桌,餐标不超过600元,以往动辄4天的结婚流程被压缩到了1天,婚闹、演出被明令禁止,这些新规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新规为啥能得到村民的拥护?沙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强一句话道破:“省钱又不失体面。”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的婚宴上有婚闹和演出环节,这两处至少要花费3—4万元,现在都省了。原来1000多元一桌的餐标,直接减半,加起来又能节省近1万元,这些明面上的钱就省下了四五万,相当于我们村一个人的年收入了。”李金强说,算清了账,不仅遏制了不良之风,村民对我们工作也更加拥护。
红事俭办,白事简办。“红白理事会征求大家意见后,利用村集体的部分荒地建了公益墓地,目前已建成147个标准化墓穴。”碾庄镇新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曹浩敏表示,这不仅省去了很多繁琐环节,还大大节约了土地,“所有墓穴都是免费的,每个墓穴上面都可以刻上名字、贴上照片,祭奠时也不需要烧纸钱,放一束花就可以了。”
移风易俗要“面子”,更要“里子”。岔河镇马庄村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
9月16日上午,马庄村文化礼堂格外热闹,一场“好媳妇、好婆婆”表彰大会正在举行。会场里媳妇婆婆、干部群众济济一堂,大家说着好媳妇好婆婆的好故事,谈着村里的新变化,文明新风吹进各家各户。
“推进移风易俗不能‘一刀切’,通过建立机制、组织活动、发动群众等多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的旧观念、旧习俗,从而达到弘扬文明乡风的目的。”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双表示。目前,岔河镇成立13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200余场;开展道德模范巡演进村居,身边好人宣讲先进事迹累计180余场;组织“村晚”、包粽子、送元宵、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的工作中来。如今,在岔河镇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气息,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近年来,邳州市文明办严格落实《徐州市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工作要求,充分运用积分制、红白理事会、评优评先等措施,将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措施”,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各项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精神文明之风,吹入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