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青春光彩辉映最美“夕阳红”(上)
2023-10-19 14:47:00  来源:徐州日报  

重阳节将至,徐州乐天年康复护理院的“火龙果奶奶”成了网络红人,工作人员杜爽给她拍摄的视频中,浏览量最高的一条已经达到3000多万。每个周末等候杜爽来给他们安排“戏份”、导演、拍摄,成了护理院老人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

提起养老行业从业者,不少人尚有“年龄大、学历低、待遇低”的刻板印象。事实上,随着90后甚至00后投身养老行业,“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正在温情上演。

养老业迎来年轻人

23岁的孟思宇每天早上走进乐天年康复护理院办公室,失智老人李爷爷就会默默坐到她的身边。孟思宇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照顾老人喝水、如厕。

孟思宇是护理院中最年轻的工作人员。2020年大专毕业后,她先是从事幼教工作,去年9月看到乐天年康复护理院的招聘启事,转行进入了养老行业,职务是院长助理,同时协助护理员给老人喂饭、陪聊等。

“喂饭的时候,有的失能老人会突然吐痰、流鼻涕,偶尔还会大小便失禁。但孟思宇从来没嫌弃过。”院长姚超群起初担心孟思宇坚持下不来,没想到她有爱心又有耐心,连给老人洗带有大小便的衣物都没二话。

照顾老人与照顾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但孟思宇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看到有些老人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心里挺难过的。但越是难过越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像照顾自家老人一样。”孟思宇说,以前的同事不理解她为什么到养老院工作,好在家人支持她。

“大爷,脸色不错啊,最近身体挺好的吧?”重阳节前夕,城南社区书香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陈禹君来到社区一位老人家中,为他做保洁服务。

本科毕业的95后陈禹君从事养老工作三年了,去年她又多了一位00后新同事张宏伟,目前张宏伟正在学习中医,希望能用中医技术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大学期间,我假期经常跟妈妈一起参加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有时到养老院里做志愿者,从那时起就对养老行业产生了感情。”陈禹君说,工作后她发现从事养老工作的护理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觉得这个行业应该加入年轻力量,于是到南京参加护理培训并拿到了资格证书,2020年5月跳槽来到城南社区书香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专业的毕业生更在养老行业大放异彩。徐州开放大学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毕业的00后王梦晴,在九如城云龙康养中心担任护理员和培训师,工作三年已晋升为主管讲师,获得技师职业资格。在九如城集团2021年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上,20岁的她凭借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快速的现场反应,荣获“旭日组”一等奖。

年轻人改变养老业

95后杜爽是美的时代城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徐州乐天年康复护理院的兼职工作人员。起初她负责给幼儿园拍摄宣传视频,后来又把镜头转向了护理院的爷爷奶奶,关注起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她拍摄的老奶奶偷吃火龙果、夜里偷偷刷视频等题材,创造了一个个“10万+”,老人们对拍视频也从反感转变为喜欢。每次拍摄,护理院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想给老人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姚超群院长同时开办了一家幼儿园,把很多孩子们玩的游戏教给老人,收获的一样是开心。有段时间,老人们每天唱着“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护理员们听了都不禁相视一笑。

年轻人带来的不止是活力,还有创新和学习的能力。

护理真的是一门学问,远不止喂饭喂药、伺候大小便这些力气活儿。陈禹君工作后很快掌握到护理老人的技巧和窍门,比如给老人换尿不湿之前要注意室内温度,防止着凉;用轮椅推老人下坡要倒着走,让老人保持后仰的姿势;做口腔护理要准备16根棉签,护理完一定要检查是不是还有16根;铺尿垫子时让老人侧卧,先铺一半,然后再铺另一半,可以省很多力气……

连续两年,陈禹君在“彭城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上个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泉山区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下个月又要参加全国“最美护理员”大赛。听说护理人员也能评职称了,更加坚定了她继续从事养老行业的决心。

“以前,我们养老院主要是满足老人们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需求,自从来了年轻人,我们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全国道德模范周长芝从事养老事业十多年了,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儿媳董利利2017年来到养老院后,带来了很多朝气和活力,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团队。目前60名员工中,35岁以下的有十余人。

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些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的“内驱力”。董利利项目化开展为老服务,带着老人们做手工、学篆刻,给他们集体过生日,鼓励他们学习演讲,让老人们有所学、有所乐。在她的引导下,赵益平等老人纷纷勇敢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更多有活力、高素质年轻人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多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共同呼吁。本报记者 甘晓妹 吴云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