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们期盼的寒假已经开启。据统计,寒暑假也是学生们被诈骗的高发期。近日,市公安局铜山分局马坡派出所就破获了一起“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诈骗案。
前不久,刘女士的女儿在用她的手机玩游戏时,QQ上突然跳出一个好友添加邀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哦……”
看到“免费”二字,女孩就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可是却识别不出来。
就在这时,手机又收到了一条信息:“您好,我是XX公安局的警察,由于您刚才的操作有误,现在请您配合……”
女孩一看这话,顿时慌了神,没多想便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了操作,将刘女士的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都提供给了对方。不一会儿,刘女士的手机先后收到4条银行转账信息。
得知此事后,刘女士立即意识到女儿被骗了,随即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马坡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冻结了刘女士的银行卡,随后经过大量的数据比对,锁定了资金去向,并成功将被骗资金如数追回。
“诈骗分子将自己包装成警察,以此获取事主的初步信任,对事主进行‘洗脑’。”民警介绍,此类诈骗,诈骗分子会以严厉语气,震慑、控制事主的意志,使事主因急于证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损失,而答应配合其所谓的“调查”。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向事主视频展示警服,或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进一步骗取信任。随后,向事主提出配合“公安机关”资金调查,安装指定APP共享屏幕等,将钱款转走。
民警提醒,公安机关不会电话、线上办案,民警办案一律当人当面。遇到“公安局”网上办案不要慌张,第一时间告诉家人、朋友。凡是称将钱打入安全账号的“警察”均是冒充的。如果遇到可疑情形或者不幸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假期里,学生们接触手机的时间多了,骗子们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作了不同的“剧本”,比如免费皮肤“大陷阱”、红包返利“杀鱼盘”、“防沉迷”骗钱财等等。
家长们切记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在把手机、平板等设备交给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设备支付的安全措施,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不要把支付密码轻易透露给孩子,同时要取消手机的免密支付,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
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防诈骗教育,提高自身及孩子的反诈意识。小朋友们一定要做到“陌生链接不点、陌生人不轻信、可疑信息及时告诉父母或报警”。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
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打游戏、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因年纪小、辨别能力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他们通常会以一些噱头为诱饵,如赠送游戏道具装备、发放福利红包等,以此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中,散布类似“加群免费领游戏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会称使用社交软件扫描特定二维码即可领取。
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不法分子就会告知受害人,“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
游戏装备虚假交易
网络游戏相关的骗局多种多样,不仅有以“免费领取”为噱头的,也有网络游戏虚假交易骗局等。
诈骗分子会在游戏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皮肤、装备”或是“低价销售游戏币”等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再以“注册费”“押金”为名义诱骗受害人转账。
在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会编造“系统监测到非本人账户”“触发风控账户锁定”“未成年人需交押金”等一系列说辞,利用未成年人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玩游戏、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不断要求继续转账支付。
刷单返利类
诈骗分子会利用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理,在各个平台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或者是推广员,先是以完成关注公众号、短视频点赞、刷单返利等任务形式,返还小额佣金骗取信任,随后诱导垫付大额资金做任务,进而骗取钱财。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或是物流客服,给购买商品的学生打电话,声称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因运输不当无法投递,要对商品进行赔付,诱导学生们下载会议软件,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进而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