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一条条碧波微澜的河浜,一幅幅特色鲜明的彩绘文化墙,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小品景观……初秋时节,漫步在邹区镇各村庄田间水畔,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绿树掩映,宛如一幅江南水墨淡彩画卷。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邹区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治污、添绿、修复等方式对标找差、全域整治,让一个个村庄面貌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小微水体变身群众“幸福池”
走进邹区镇桥东竹巷村,辖区内的暗沟河、刘家浜河、池塘河等三条河水面波光粼粼,河道干净清澈,岸边覆盖了鲜绿的草坪,荷花与生态浮岛点缀在河道上,相映成趣。
“河道变干净了,臭味没有了,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到河边散散步。”8月29日,家住附近的村民王女士感慨地竖起大拇指,昔日脏乱差浊,每到夏天就臭气熏天的“闹心塘”已改头换面,变成一派水清岸绿、生机盎然的景象。
“通过清淤疏浚,种植荷花与生态浮岛,提升周边绿化,新建亲水步道和增设滨水娱乐设施等措施,共修复水域7600多平方米。”邹区镇桥东村委书记王建东说。
如今桥东竹巷村农家屋场错落有致、绿意盈盈,道路宽敞,路边的文化墙与绿化带相映成趣,美丽宜居新农村初见雏形。
小微水体是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对生态调节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今年,殷村村投资约180万元开展小微水体提升整治,通过实施河坝维修加固、河岸绿化景石、水中木栈道建设以及河塘清淤等工程,殷村家园中心湿地公园水域景观焕然一新。
邹区镇连续两年将“水清岸绿”工程列入镇“十大民生实事”清单,在整治生态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和扮靓水美乡村上持续发力,逐渐探索出既符合自身特色,又适宜推广应用的示范建设模式,为全面建设幸福河湖提供引领示范。目前,2023年市级农水示范引导项目创新大沟已通过完工验收;五星大沟、一八大沟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普河、团结河、卜泰河西段、泰村浜清淤工程基本完成,“清江一曲抱村流”的景象徐徐舒展眼前。3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完成,新一批拟实施的20个自然村已开始施工招标,年内完工后“双60”治理率可达100%。
乡村道路铺就振兴“快车道”
在邹区镇,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一方面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特产品得以更好地“走出去”,一方面又把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顺利地“引进来”。
“现在的路修得又宽又平整,卡车终于可以进村了,我们的花木送出去方便了不少。”8月28日,在邹区镇新屋村汪家组种植花木的张志强高兴地说。
新屋村委汪家组原有道路偏窄,与新屋村特色水产养殖场(蔡庄塘)不相连,考虑村产业振兴及周边村民出行需要,今年邹区镇将此条道路列入改扩建计划。“原路是一条210米长、2.5米宽的水泥路,改扩建后往北延长了95米,宽度拓宽到4米。”新屋村委书记王建矿说,该工程将原有破损的水泥路铲除,全段改为沥青路,并向西扩建。前不久,该路段已顺利通车。
新路修好后的经济效应也是“立竿见影”。“原来村里有一块90亩的空地,由于车辆无法通行,每年只能收到1.6万元租金。”如今新路通车后,该地块的年租金已经涨到10万元。
在刘巷村委洪家湾村,记者看到,原本泥泞的道路已经修补平整,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原来这是一条泥路,经过改建后可以通过2辆车。”刘巷村委书记张建良说。除了扩建水泥道路,本次工程还将修建灌溉水渠200米、河塘驳岸20米,进一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和农事生产需求。
据悉,一八大道、东梅路等镇内道路修复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便利周边村民出行。
清脏增绿按下安居“加速键”
“现在我们村不一样啦,风景美、环境好,走在村里像在逛公园。”家住邹区镇林场村委徐家组的村民张建根每天傍晚都会在村里散步,他说,自从今年村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
“原来这条路边是一片空地,有不少碎砖碎石等杂物,地上堆满垃圾和枯枝,看着很乱。”张建根带着记者边走边看。他说最近村里新修了“田间栅栏”,大家都自觉把家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
林场村徐家组位于腾龙大道和“四好农路”振邹路交叉口,经年累月在这里生活的村民自发种植了水杉、荷花,充满自然野趣。但是村中道路破损,河道驳岸损坏,房前屋后堆放较多,整体感观较为一般。“我们请设计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形态、重塑肌理。通过墙体彩绘和刷白、铺盖茅草毡,农房民居形象出新;通过修建河道围栏、绿植造景、增补栅栏,河岸农田整齐焕新;通过修复破损路面,增设健身广场、法治宣传栏,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林场村委书记张惠明说。
邹区镇农村工作局局长杨建伟告诉记者,省、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邹区镇连续召开部署会、方案研究会,紧锣密鼓开展村庄垃圾集中攻坚整治行动。截至8月25日,全镇共出动垃圾清运车3750次,投入人工5190个,开动挖机约1300小时,消除各类垃圾累计10000余吨。对85条河道的漂浮物、杂草、白色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清理,村容村貌改善明显。
本报记者 何一智
通 讯 员 徐 恬 周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