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72小时抢出“通州火神山”! 看南通这位党员院长的“硬核担当”
2020-02-11 10:36:00  来源:南通发布  

2月8日下午4点多,在通州区定点收治医院,陈建与一线医护人员认真查看了一名样本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病情后,详细会商了治疗方案,之后匆匆赶回金沙。路上,陈建手机微信里传来好多天没见面的小孙子黏人的声音,“爷爷,今天可是元宵节,再不回家吃饭,我就不喜欢你啦……”

一向疼爱孙子的陈建无奈一笑,这次没得选择,车子疾驰,驾进了通州区人民医院。当前,正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他牵挂很多:院内的感染防控有没彻底到位?当天的发热门诊是否有序规范?日夜辛劳的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怎样……带着这些关切,他又各个岗位走了一遍。

院外,远处零星的烟花开始绽放。带着一身疲惫、拖着沉重步伐走进办公室,想着驰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陈建又赶紧连线,慰问、鼓劲、叮嘱……那不高的身躯里仿佛蕴含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说实话,这么多天了,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这也难怪。

8天前,陈建临危受命,改造、接管一座“通州火神山”;15天前,他受命组织医护人员千里奔赴湖北;自防疫战打响以来,确保院内零感染,服务好通州区防疫一线各项医护需求、做好广大市民正常医疗就诊,这些都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个人,同时指挥三条抗“疫”战线,分身无术的陈建唯有与时间赛跑。

两小时组建驰援湖北医疗队,为抗“疫”前线做出南通贡献

路途辛苦,多买点好的吃吃;弟妹们,休息时抽空锻炼,保持身体健壮;时间久了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这些天,无论工作再忙、再晚,在“支援武汉、武汉加油”微信群中,陈建每天都会与前方互动,“虽然不能一起去战斗,但心永远在一起,要时时把后方的关心、支持传递给他们,坚定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看着前方传来照片,战士们脸上因长时间工作留下血色印记,想起出征前一晚大家请愿参战的场景,陈建常常泪湿双眶。

1月23日晚5点多,陈建接到电话:根据国家、省卫健委安排,通州区人民医院安排6名护士作为支援湖北南通医疗队第一批成员出征,8点前上报名单。 时间紧迫,陈建刚发出通知,没想到短短两小时,就有20多名医护人员报名请战,最终,陈建和院领导班子根据实际情况,精选了感染科、呼吸科、ICU等科室的6名业务骨干组队。1天后,1月25日(正月初一)下午3点多,队员逆行出征。

一呼百应的背后,是陈建身体力行,当好带头人、当好劳模榜样的结果。张子龙是此次出征中唯一一名男护士,出征那天孩子刚满100天,妻子也是名医护人员,虽有牵挂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逆行”,“平时,陈院长除了要求我们业务上不断精进外,讲得最多的就是要不忘学医初心。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冲在第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可不能给他丢脸、掉链子。”

“国家召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贡献好南通力量。”尽管当时医院人手也紧张、各项防护物资更是紧缺,但作为党员,陈建知道什么是大局意识,“我们把压箱底的防护物资都拿出来,筹备了100多个N95个口罩、90多套防护服,给出征人员带走,为他们做好一切后勤保障。”

72小时抢出“通州火神山”,成为抗疫防控工作“压舱石”

2月7日,通州区定点收治医院收治了首例样本核酸检测阳性病人。陈建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病区,查看病人病情、救治流程及各项防护措施。

“原本不需要他进入病区的,这样做就是为了消除我们一线医护人员的顾虑。”在通州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定点收治医院院长施庆看来,这是陈建一贯的工作作风:作为“一把手”,虽然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从医38年,从普通外科医生到著名骨科专家,已在一线为16000多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没出过一起医疗事故。

这份冲锋在前的担当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定点医院改造中。

1月30日晚9点30分,陈建在通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任务:将通州区第七人民医院改建为定点收治医院,由通州区人民医院负责管理。

特殊时期,各类物资、人员格外紧张,短时间内要将一家一级综合性医院改建成定点收治医院,陈建当然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抢也要抢出个‘通州火神山’,让全区人民放心。”

一切都在陈建统筹指挥下,有条不紊推进着:31日一早,定点收治医院班子组建完成;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疫情防控、后勤保障、行政管理五个工作组迅速成立并明确分工及职责;工程人员现场查看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楼现场,确定观察病区、确诊病区的分区和流程,设计改造图;晚上7点,全院59名住院病人全部有序撤离;施工设备人员进场改造、调试……

与时间赛跑,陈建忙得脚不沾地。派出的26名一线医务人员的排班、培训;各项防护物资的筹集准备;利用多年积累人脉,多渠道采购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中央监护仪、血气分析仪……

不到72小时,2月2日,定点收治医院顺利通过南通市卫健委专家组验收,进入备用状态。2月6日凌晨,医院一下收治了3名观察病人。截至2月9日,医院已收治核酸阳性病人2例、疑似病人2例,成为全区抗疫防控工作的“压舱石”。

“启用前,从医生、护士、工友到传达室保安,我们所有人员都进行了3次以上的培训和演练,包括流程、个人防护、院感防控等各个环节,确保医务人员从认知、到熟悉、到熟练,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陈建介绍,虽是临时应急改造,但所有环节都是高标准推进,“我们在病房还安装了可视视频,既方便专家会诊,也可以让家属探望。”

发热门诊严格区分三类病人,让市民就医吃下“放心丸”

2月10日,通州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内,防护到位的医护人员正在预检分诊点,详细了解就诊人员信息,引导患者规范有序就医。

冬春时节,本就是感冒的高发期,发热、咳嗽病人多。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掠,很多市民有个发热头疼症状,都不敢到医院就诊,就怕在发热门诊交叉感染。

从医几十年,一直固守着那份对病人的深情,陈建敏锐察觉到广大市民的忧虑。除在医院开辟发热门诊专门通道、切断发热病人与一般病人的传染外,陈建以自己丰富的院内感控管理经验,给发热门诊定下规定,严格区分好三类病人:一是从湖北各地、浙江温州等疫区返回的病人;二是与疫区返回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的病人;第三就是普通发热病人。同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多轮培训,明确要求分诊人员、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和住院部医护人员,对每名就诊患者的发病过程反复询问清楚。正是通过这样规范有序的管理,让可疑的发热病人和普通的发热病人严格区分开来,从而让就医的广大市民吃下了“放心丸”。

从1月21日严格实行发热门诊管理以来,通州区人民医院最多时一天接诊了162起发热病人,其中武汉归来的5人,有疫区密切接触史的12人,但均实现了有效防护与接诊。“这看似简单的安全数字背后,是陈院长多年脚踏实地强化管理的结果。”通州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陆袁洲介绍,担任院长16年来,陈建不仅建成了12个南通市重点专科,培养了百名以上杰出青年专家,还在医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检验出它的成果。

1月21日早上7点,医院食堂,因时间紧迫,利用大家吃早饭的时机,陈建迅速召集全院各科室负责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自那天起,陈建先后召开疫情防治专题会议16次:学习治疗标准和院感防控要求,商讨流程优化事宜,落实防护物资采购及调配……

这些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推进,但陈建依然睡不踏实,“现在各类防护物资十分紧张,我每天都在想方设法筹集,一线人员在战斗,我必须保障好他们的‘弹药’啊!”(记者 叶国

责编:苏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