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挽联,表达着人们对逝去英灵的敬意。25天,著名全国劳模、国家改革功勋称号获得者朱骅的追悼会在南通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赶来送朱骅最后一程,人们对他的记忆,永恒停留在他用行动彰显了劳动模范的风采。他曾经的事迹让一代代劳动者为之动容,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赶来为朱骅送行的人,除了唏嘘,还有对岁月的感叹以及对老劳模深深的崇敬。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平凡劳动者,他的影响力跨越时空,让劳模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朱骅生于1935年,通州区石港人,1977年任平潮饭店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平潮饭店成为全国商业系统改革的一面旗帜。1975年,南通肿瘤医院刚落成不久,当时担任平潮商店会计的朱骅看到来平潮求医的病患没有好的落脚处,就想建一个饭店为他们服务。这一提议获批后,朱骅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建饭店,还毛遂自荐当了兼职经理。饭店选在1977年“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开门迎客,短短的时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雷锋式”饭店。1984年,中央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朱骅决定把平潮饭店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在饭店内部设立弹性工时,让职工加班有津贴;打破“大锅饭”,各部门按绩效取酬。短短几年,平潮饭店就从一家小旅馆发展为可供500余人吃住,配有会议楼、音像厅、健身房、阅览室,兼办工业品批发、服装加工的中型国有企业。
朱骅用一个乡镇饭店“闯路”的生动实践,播撒着改革的种子,朱骅本人也成为全国劳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改革功勋章,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当年,《南通日报》发掘这一重大典型,持续跟踪报道多年。在1991年刊登的《感谢您,朱骅同志——全国劳模报告团演讲盛况追记》中写道:“朱骅受760万江海儿女重托,作为全国劳模报告团的一员,在京、津和东北三省连旅途在内,17天就演讲了22场,是报告团中演讲次数最多的一位。尽管如此,各地仍纷纷要求他加场,有的省市为争取他多作一场报告还发生了争执,全国总工会不得不出面‘仲裁’。”
“我一参加工作就在老爷子手下,他对子女教育严格,治家有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追悼会现场,朱骅的儿媳范杰霞悲伤至极,回忆起父亲的往事,桩桩件件仍历历在目,这份挚爱,绵绵不绝……她说,“父亲不负国家,不负家庭,操劳了一生,奔波了大半辈子,从不停息。”守护初心、传承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让父辈的坚守薪火相传,儿媳范杰霞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商业部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并三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0年,范杰霞筹集巨资买断南通华联大酒店,朱骅受聘出任华联大酒店常务副总经理,两代劳模接手管理一家亏损的国有控股商业企业,并迅速扭亏为盈,在南通成为美谈。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随着时代发展,劳动的内涵在更新,新的劳模不断涌现,但劳模精神始终不变。”市总工会副主席黄燕说,新中国成立后,江海大地上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19年,朱骅被南通市总工会命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最具影响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敢闯敢拼、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激励着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目前,全市全国劳模健在102人,省(部)级劳模1769人,市劳模3418人。
(记者彭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