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江海大地盛开文明之花(上)
2023-03-02 09:46:00  来源:南通日报  

兔年新春,南通“凡人善举”再现新序曲:

一辆白色SUV失控坠入河中!危急关头,路过的施炳生和王兵,一人划船、一人游泳,合力救出司机后便悄然离开。面对社会赞誉,一个说,“救人是本分,真的没什么值得多说的”,另一个说,“关键时刻伸手救人一命,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2月6日,《人民日报》官微等为两人喝彩:真英雄,好样的!

“你们一定看错了,做好事的不是我”“就是你,都是你,徐德林!”……2月18日,“南通好人”徐德林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事迹经《新华每日电讯》等报道后,网友刷屏点赞。这么多年热心助人图什么?他回答:就图这点帮助人之后的开心。

南通,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满堂红”之城。多年来,各类平民英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持续为享誉全国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注入新鲜力量,不断夯实南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筑道德风尚高地的基石。

凡人善举,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重要特征。从上世纪60年代起,学雷锋活动就在南通全线展开。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全国知名的精神文明典型,产生重大影响。2003年,由全国性重大典型“莫文隋”引发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2004年,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南通成功举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南通印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全面落实“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重大要求,南通持续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群,全面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引领,不断丰富“莫文隋”品牌内涵。从一个人、一群人到满城新风,从做好人、行好事到时代先锋,从家乡情、同胞谊到爱播全球……覆盖城乡、涉及百业、联结干群、影响中外的新时代“南通莫文隋”,成为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时代映像,展现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新图景。

党旗引领、党员带头,绘就“南通现象”鲜红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南通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政齐抓共管,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发动,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心聚民心,以党风带民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新时代精神风貌。 

文明城市创建,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载体。全国文明城市,一项含金量最高的城市综合荣誉。新世纪以来,南通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历届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全市干部群众持之以恒,走出一条独具南通特色,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创建之路。2008年,南通以全国设区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首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南通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所辖县(市)全部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建成江苏江北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南通高起点上再出发,制定了新一轮3年行动计划,确定了长效管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群。

江海涌动文明潮。从文明市民、文明社区到文明城市,从文明职工、文明窗口到文明行业,从文明家庭、文明村居到文明镇街,从文明经营户、文明市场到文明景区……“南通,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清新文明之风!”多年前中央文明办调研组的由衷点赞,成为南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道德风尚高地累累硕果的形象概括。截至目前,南通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2个、全国文明镇7个、全国文明村17个,培育文明行业11个。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作为全国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全覆盖的设区市,南通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目前,南通拥有8个县(市、区)级实践中心、104个镇(街道)实践所、1836个村(社区)实践站,实现市域全覆盖。

在南通,“有困难,找江海志愿者”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位市民的共识;“有时间,做江海志愿者”同样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各级党组织对全社会的号召,更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庄严承诺。在南通各级各类志愿服务中,广大党员干部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如皋邮政系统党员带领乡村邮递员,坚持在投递路上照顾孤寡老人,“爱心邮路”的故事接续书写24年;国网如东供电公司党员发起的江苏供电系统首支党员服务队,21年来受理各类求助7.8万多个,受益人群超25万;南通税务系统的女干部组成“爱心妈妈”团队,三十年如一日资助困境儿童,累计资助700多万元。

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夯实“南通现象”社会根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基层,主体是群众。南通始终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注重选树群众身边典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琐事做起,让典型贴近群众,让文明走进生活。

“典型一定要可敬、可信、可学。”翻开南通各类文明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各级“好人”榜单,都来自群众身边。他们是家人、是邻里、是同事、是朋友,用点滴小事、执着坚守,谱写了一曲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之歌。多年来,南通高度重视发挥典范示范和榜样引领作用,把学雷锋活动同挖掘、树立、宣传和学习“莫文隋”等身边典型紧密结合起来,持之以恒抓,坚持不懈学,持续放大“涟漪效应”,用身边人感召人、影响人,示范各行业、全社会。

凌晨四五点,搬粥、摆桌椅、放碗筷……热气腾腾的场景令人心生暖意。2019年以来,南通开发区“莫文隋助老免费爱心粥”的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碗碗爱心粥来传承‘莫文隋’的大爱精神。”爱心粥项目策划发起人、南通开发区莫文隋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姚卫民说。作为“莫文隋”原型汤淳渊的挚友,姚卫民接过“莫文隋”的旗帜,2076个小时凝聚起志愿服务的一团火,成为江海志愿服务首届“莫文隋奖”获得者之一。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群人温暖一片天。南通坚持把“凡人善举”典型变成“崇德向善”的价值引导,确定每年3月5日为学雷锋、学“莫文隋”日,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典型选树、带动群众机制,推动学雷锋、学“莫文隋”活动深入开展。

道德典型矗立起江海大地崭新的“精神海拔”,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截至目前,南通共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2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0人(组)荣获南通市道德模范称号,144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275人(组)当选“江苏好人”。

志愿活动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南通各类志愿者不仅身体力行,把志愿服务变成自觉行为,影响带动身边更多人,还让扶危济困、大爱奉献的精神在江海大地之外不断传播。浙江宁波街头,前车司机等红绿灯时将一堆垃圾扔到地上,紧随其后的海安姑娘朱盼盼将垃圾收拢放到自己车上,弯腰“小善举”捡起社会“大文明”,让南通网友无比自豪:“南通小姐姐让文明之花在江海之外美丽绽放!”

着眼未来,为党育人,推动“南通现象”接续前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温暖的牵挂。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南通始终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精神文明“从娃娃抓起”,通过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学“莫文隋”活动,培育时代新人。强化以“大手拉小手”,着眼面向未来,将学习雷锋精神的种子植入到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心中;注重以“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成员、带动身边的人、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辽宁抚顺,雷锋之城。2月17日至21日,通州区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的师生代表,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雷锋小学等地,开展“追锋”行动。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时任金沙中学五(2)中队辅导员刘飞,将中队命名为“雷锋中队”。60年来,中队辅导员换了40多位,先后参与的“小雷锋”达3000余人。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成古稀老人,但雷锋精神却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激励着他们的一生。他们中,有赴摩洛哥参加医疗援助的上海中山医院骨科教授顾宇彤,有坚持20多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私营企业主王玉兰,有志愿援藏20年的党员干部高中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佳话。

小舞台,大美育。2006年,通州区创立“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思想文化活动品牌,以童谣传唱的方式以艺蕴德、以美育人。如今,“童声里的中国”从长江之畔唱响神州大地,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7000多所中小学积极响应,掀起了一轮轮童谣创作和传唱热潮。40多万首新童谣,汇成爱党心声和报国强音,在文化和艺术实践中激励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到坦途,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这是蔡松英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蔡松英是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的首批成员之一,17年来坚持谈心室值班500多次,组织开设“七彩周末课堂”400多场、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300余次,受益青少年7万余人次。在“知心奶奶”关心中,有12人获评“江苏美德少年”“南通市十佳三好标兵”等荣誉称号,28人考取了大专和本科院校。

以德树人、以美育人、呵护成长,党委政府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各方精心浇灌,南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花枝头争俏。

(记者 徐亚华 卢兆欣)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