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一封迟到50多年的感谢信
2024-04-09 10:44:00  来源:江海晚报  

1日,在启东市区怡福苑8号楼201室退休老同志邢启明家中,来了一名特殊的上海客人。当见到面前满头白发、今年已经83岁的邢老时,上海客人发现他就是50多年前的救命恩人,她扑上前去与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上海客人名叫樊玉如,今年57岁,她生在启东,早年落户在上海宝山区,目前事业有成,通过她与邢老的回忆,揭开了尘封50多年的一段往事。

1968年的初秋季节,邢启明刚被提拔为少直公社(现南阳镇)革委会副主任。当时,启东县革委准备在少直地区召开一个“抓革命、促生产”三秋工作现场会,公社革委会把这一重任交给了邢启明。

这天下午,他和公社干部徐锦康冒着“秋老虎”的余威,一起到西南片检查会议准备情况。当他们路经当时的十三大队六队樊天石(樊玉如父亲)宅东泯沟时,邢启明隐约看到南面50多米处的水面上,有一顶像“小黑帽”的东西在水中一冒一冒的。

樊玉如依稀记得,当时,父母都下地干活了,自己带着2岁的妹妹,也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就落水了。自己年纪小,水又深,什么都不知道了。

邢启明回忆说,当时自己仔细看了一下,发觉不对,是有人落水了。他来不及与走在前头的徐锦康打招呼,就直扑出事地段。走近一看,水面上只剩一束小黑发,他纵身跳入水中,伸手把孩子从水中托了起来。

救人义举沉睡了53年

把女孩抱上岸,他发现小女孩双目紧闭,毫无声息,顿感事态严重。邢启明没有急救经验,于是大声呼救,周围群众闻声赶来。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急忙蹲下,让孩子面向下趴在大腿上,拍打孩子背部。过了10多分钟,只听孩子哇的一声哭,随即吐出大口大口的水,孩子脱险了。

邢启明绷紧的心也松了下来。他才发觉右脚上的鞋子没了,同时右脚跟上的血在往下流,稍一用劲,感到钻心的痛。他跨上自行车回到公社,忙去医院清洗、包扎。在清洗时,医生从他脚跟上拔出了一根长约2厘米的老芦桩刺。

孩子的父母闻讯后,急忙丢下农活赶回家,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急忙问:“是啥人救了我家丫头的命?”人群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妈走到玉如娘面前说:“好像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公社干部。”

后来,樊玉如的爸妈只要见到像干部模样的人总要打听,但得到的回答总是摇头,不知道。也巧,邢启明的工作单位一直在变动中,而他在任何场合都没说过自己救人之事。因此,邢启明救人的义举整整沉睡了53年。

写来感谢信感谢救命人

1990年,樊玉如母亲57岁,不幸身患绝症。临终前,老人把女儿叫到身边,再三叮嘱:“玉如啊,你的命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公社干部救的,老话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希望你在我离开人世后,寻到你的救命恩人,千万不能冷了恩人的心。”

樊玉如一边在外打拼创业,一边不断打听,只要见到家乡熟人,都要打听一下。2022年,她回乡探亲时得到一个信息,是两位少直地区的老同志提供的,据他们回忆,那时分到公社西南片工作的应该是邢启明同志,于是她就顺着这一信息去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

在这封迟到50多年的感谢信里,樊玉如饱含深情地写道:“邢叔叔: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的再生之父!没有您在我沉入水底一刹那舍身跳下水相救,就不会有我今天美满幸福的家庭和欣欣向荣的事业。救命之恩,不是金钱、物质能报答和补偿的,我只能把您的救命大恩深深烙在我的心上,并传递给我的下一代。如果叔叔今后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像您的亲生女儿一样及时来到您的身边。”

(记者黄海 通讯员陈善清 顾文忠 陈锦文)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