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小戏小品展现“小而美”魅力
2024-12-18 09:55:00  来源:江海晚报  

小品《跟拍》演出现场。

本月初,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终评)在常熟大剧院闭幕,南通市5部作品入围终评并载誉而归。其中,由崇川区文化馆、张志一工作室打造的小话剧《相遇·1998》获“优秀剧目”奖,同时区文化馆也成为该展演活动自2019年举办以来,连续三届获此殊荣的单位。此外,宋卫香等7人获个人单项奖,南通市戏剧家协会获评“先进组织单位”。

小品、越剧、小话剧、山歌剧 五部作品呈现多元魅力

展演现场,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推出的小品《跟拍》,杨晶工作室带来的越剧《“包大妈”和金大妈》,如皋市文化馆、如皋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携手演绎的小品《英雄·之后》,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选送的海门山歌剧《夹沙村的后生》,以及小话剧《相遇·1998》先后亮相,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带领在场观众感受地方戏剧的独特魅力。

据悉,江苏省戏剧小戏小品展演活动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

本次展演活动新增小剧场展演环节,由49个小戏小品和9部小剧场剧目共同参与角逐。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相遇·1998》获“优秀剧目”奖,陈毅、杨洁获“优秀导演”奖;《夹沙村的后生》宋卫香获“优秀导演”奖、王妍蓉获“优秀表演”奖;《跟拍》孙雪、《“包大妈”和金大妈》李炎檬、《英雄·之后》刘叶子一获“优秀表演”奖。

“演得特别尽兴。”回顾这场演出,小话剧《相遇·1998》的主演之一茅赟有感而发:“无论是景片切换,还是灯光音乐的转入,都过渡得很顺畅,让我完全没有出戏的感觉。而且对手演员给我的刺激特别大,他的动作、台词、眼神始终能跟我产生互动,使我能更好地沉浸在剧情当中。我想,正是台前幕后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才让我们这部剧得以脱颖而出。”

连续三届捧回优秀剧目奖 培塑“剧说崇川”文化品牌

《相遇·1998》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不同时代下,父与子两代公安干警在面对亲情时做出对于信仰的相同选择的故事。作品融入非现实主义元素,将“穿越”概念搬上舞台,传递“我当然不舍得我们的家,但更要忠于这身警服”的心声。

“作为一部行业剧,作品在创作初期饱受争议,差点就排不下去了。”导演陈毅说。3月初,剧组刚成立,排练的计划便受题材影响被搁置。反复沟通协商之后,该剧目得到了崇川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领导的支持,一句“没有任何问题,抓紧排下去”给予了整个剧组十足的信心。主创团队邀请国家二级导演杨洁、国家一级演员张志一助阵加盟,以更高要求打造精品力作。

穿越剧,服化道是关键。主创团队特地向专业影视剧组特殊制服管理仓库租赁来两身95式警服,连桌椅、日历都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的原样等比例制作,包括景片也是手绘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起,崇川区文化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衷,深度挖掘能与人民群众产生高度情感共鸣的选题进行创作,相继打造了小品《三轮和大奔》、小品《草莓熟了》、小话剧《你是谁啊》及小话剧《相遇·1998》4部戏剧作品;前3部作品荣获江苏省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五星工程奖”,后3部获江苏省戏剧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

如何做到出手即精品?崇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杜晓春认为,除了主题突出外,不可或缺的还有团队的凝聚力。过程中,团队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机制,激发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接下来,区文化馆将对《相遇·1998》做进一步打磨,角逐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同时致力于“剧说崇川”文化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有计划地将一批优秀戏剧送到群众身边。

全市小戏小品为民盛放 继续以精品剧目擦亮城市名片

区别于传统大戏,小戏小品“短小精悍”,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能够满足市民朋友在工作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需求。基于此,南通市戏剧家协会充分发挥小戏小品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采,让“小而美”“小而精”的艺术成果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现实题材,开展戏剧创作和艺术活动。其中,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剧协创作排演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重点扶持项目话剧《生日》,以“优秀”等级圆满完成验收任务;对市重点扶持的现实主义题材新剧作越剧《女人花》、话剧《寺街轶事》,海门山歌剧《临海风云》《常乐儿女》,歌舞情景剧《智女掘港》等作品进行研讨交流,力促本地戏剧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坚持强基固本,努力推进南通市“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2021年,市剧协与崇川区文旅局、崇川区文联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打造了南通首个“戏剧文化共建基地”,推动以艺术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2023年,与崇川区联合推出青年文艺人才“青蓝工程”,帮助优秀戏剧骨干成长。

依靠夯实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戏剧氛围,全市各县(市、区)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州区借力“江苏省特色小品之乡”等品牌,打造出《审舅舅》《你想要什么》等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海安市从“群众看”到“群众编、群众演”,集群众之力,孕育出《青墩玉影》《一碗面》等时代佳作;启东市以戏为媒,创作出《田园新歌》《家有喜事》等多部富有沙地情怀的作品……

“现在全国各地都认识到小戏小品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壮大小戏小品的发展。我们要想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持续擦亮南通‘话剧之乡’名片,重中之重还是要用作品说话。”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潘光宇表示,接下来,市剧协将继续抓好精品剧目的艺术生产,不断提升剧协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

(记者杨镇潇)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