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崇川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前期对困难对象需求进行评估,以区级部门、16个街道为主体,共计发布了19个救助服务项目,全力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
近年来,崇川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倾力打造“崇善助”社会救助工作品牌,努力推动社会救助扩围、提质、增效,积极构建符合崇川主城实际的困难群众综合救助制度体系。2024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800余万元,惠及群众1.3万人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困难群体的救助需求也更加多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崇川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丁永铃介绍,今年,崇川区积极落实省、市要求,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试点。
这19个救助服务项目主要涉及风险防范服务、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四个方面,包含巡访探视、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助餐助浴助洁助购、精神慰藉、社会融入、居所环境改善等十多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为有相关服务需求的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
“每个街道各有特色,体现创新性和多样性。”丁永铃介绍,狼山镇街道“爱心洗衣坊”项目,免费为辖区内困难残疾、80岁以上高龄等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换洗被单、毛毯、窗帘等服务;和平桥街道“颐养六桥”项目,为辖区内低保、低收入人群开展走访关爱、助浴理发等服务;幸福街道“幸福来敲门”项目,针对辖区内低保、低保边缘等困难家庭中独居、一户多残对象,由专业社工深入开展巡视探访与需求调研,打造个性化的幸福套餐。
现场,唐闸镇街道作为街道代表作分享交流。据悉,该街道高度重视救助工作队伍建设,辖区内共有20家社会组织,在服务类救助方面有着较好的探索。此次,街道现场发布了“温情唐闸·融‘心’项目”。该项目分成了13个具体的清单,从紧急救援到社区融合再到长者关怀,每一项都细致入微、充满温情。
为了提高服务质效,这些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主要交由有经验的社会组织、有服务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实施。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需求评价、供需衔接、服务评估、综合会商四大服务运行机制。“服务开始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会上门对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形成个性化服务清单;服务结束后,也会通过群众评价、基层打分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供给主体服务救助进行评估,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提升群众满意率。”丁永铃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救助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崇川区还建立了“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聘请了来自政府职能部门、街道业务科室以及社区专职人员、专家、专业社工、志愿者等200人担任“社区救助顾问”。后续,这些“社区救助顾问”将围绕政策宣传咨询、救助资源链接、个性需求服务等为困难家庭提供综合支撑。
(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