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四川女教师成了海门“羊司令”
2025-02-17 10:16:00  来源:南通日报  

春节期间,海门家家户户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羊肉大菜。年前,位于南通市海门临江新区的福禄寿家庭农场门庭若市,运羊车辆络绎不绝,农场主万建芳忙得不亦乐乎。

福禄寿家庭农场成立于2021年,农场总面积近千亩,年出栏海门山羊超1万头,是海门地区规模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

万建芳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当了多年语文老师。一位远在四川的女教师因何会成为海门的“羊司令”?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万建芳。

初识养殖 巾帼不让须眉

走进福禄寿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悠然自得的白山羊。万建芳正忙碌地穿梭于羊舍间,一边熟练地投喂草料,一边仔细观察山羊的进食状况与体重变化。

今年50多岁的万建芳出生在四川凉山,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认识海门籍丈夫陈新后,便跟随丈夫来到上海、北京等地从事装修生意。彼时陈新每年春节都会提前回到海门,通过骑三轮车四处收羊贩卖。

2012年,因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女儿,夫妻俩决定回到海门创业,陈新继续收羊贩卖,而万建芳选择在叠石桥企业中当一名营养师。2014年,万建芳利用闲暇时间在海门城区开了一家羊肉店,区别于传统海门山羊只能分成四个羊腿售卖的模式,万建芳将整羊分解成羊蹄、羊排、羊胸肉等,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一下打开了市场,这让万建芳有了自己养羊的计划。

2016年,万建芳选择本镇本村规模化租地养羊。然而,养羊前的愿景是理想化的,付诸实践后,“羊肉市场价格波动明显”“羊肉销售渠道不稳定”等现实问题,逼得万建芳不断钻研养殖技术。

农场刚起步那会儿,万建芳去全国各地的优秀养殖基地参观,将先进的养殖方式带回来,再结合农场的实际进行改造、升级。上海的养殖企业舍弃传统砖房,使用设施大棚搭建羊棚,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于是万建芳综合考量本地天气、田块规模、建设成本等因素后,照搬该企业的建设模式,安排专业施工团队搭建了一排排宽敞且自动化程度高的设施大棚,为羊群创造了舒适的生长环境。

经过五六年规模养殖后,万建芳成了“羊司令”,农场出栏海门山羊由最初的35头,陆续增加到1万多头,先后获评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南京农业大学科研示范基地等荣誉,成为海门养殖产业的“领头羊”。

循环养殖 打造绿色农场

在年复一年的养殖中,万建芳摸索出了一系列养殖“秘籍”,循环养殖便是其中之一。万建芳利用羊棚周边的闲置田块进行小麦和玉米轮作,为羊群提供丰富的草料,而羊群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作物生长田块,实现绿色、低碳、高效的养殖目标。

身为营养师的万建芳,另一个重要的养殖秘诀是科学运用“药食同源”“治未病”理念,她在羊群室外活动区种植了构树、鱼腥草、板蓝根等植物,羊群在觅食过程中或多或少摄入。“这样的饮食方式能让羊活泼、健康。”万建芳自豪地说,她的农场是江苏省第一家以植物蛋白草构树养羊、实现种养结合的自循环农业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业企业。

为了增加羊的活动量,万建芳还借鉴省内大型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用材,选用金属脚手架搭建围栏,而非使用常规的木栅栏、铁栅栏。万建芳指着围栏上的卡扣介绍:“这个围栏的高度可根据羊群的体积大小随时调整,保证羊群拥有自在的活动空间。”此外,万建芳还在羊场外围专门设置了一块“生态操场”,供羊“锻炼”用。

在销售方面,万建芳除了外销活羊外,还自行屠宰加工,或请厨师掌勺做成红烧羊肉或白切羊肉,再用礼盒盛放,销往江浙沪地区。绿色健康的羊肉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高峰时期,一头羊甚至有近千元收益。

龙头做强、基地做大、品牌做响、产业链延长,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加工,一只羊撑起了一条产业链。万建芳自己致富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收益。临江新区新丰村2组村民蔡祖明告诉记者,自从土地流转之后,他就来到农场工作,土地租金再加上在农场的务工收入,每年都有五六万元。

坚守传承 打响山羊品牌

采访期间,万建芳带记者参观了整个农场。在农场最南边一个羊棚内,记者发现这里的羊虽然毛色纯白且富有光泽,但是体格普遍偏小。“这棚羊有100多头,都是纯种的海门山羊,也叫‘小耳朵’羊。”万建芳介绍,虽然海门山羊名声在外,但目前市场上的山羊多为海门山羊与波尔山羊的杂交品种,这种品种一年即可长到100斤,而纯种的海门“小耳朵”山羊两年才能长到50斤。

因“小耳朵”山羊个体较小、价格优势不明显,前些年受到养殖户的冷落,其纯度也出现衰退。“‘海门山羊’是全国四只‘羊’之一,又是我国地方保护产品之一,我既然养了海门山羊,就有义务打响海门山羊这个品牌。”面对困境,万建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与传承。

2022年,万建芳从海门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采购了100只“小耳朵”山羊进行提纯扩繁。“小耳朵”羊每头种羊价格在1800左右,相当于普通山羊出栏价,而且饲养周期在两年半左右,成本较高,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高品质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海门“小耳朵”羊逐渐赢得了市场青睐。万建芳也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开设专卖店等方式,将“小耳朵”羊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截至目前,万建芳已扩繁了近1000头“小耳朵”羊。

2020年,万建芳的女儿陈尹回归农场,成为“羊”二代。凭借在国内顶尖企业积累的经验,陈尹迅速洞察到传统屠宰方式的局限性。2023年,陈尹不仅助力母亲对农场屠宰线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从人工到机械化的飞跃,还租赁了一处具备进沪资质的屠宰场,从而使得海门山羊顺利入驻上海的各大商超与餐饮场所。

“希望能把海门山羊塑造为像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嘉兴粽子那样的具有明确地域标志的著名品牌。”对于未来规划,万建芳信心满满。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通讯员 俞苏华)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