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帮助孩子在生活大课堂中拔节生长
2025-05-27 09:56:00  来源:南通日报  

近日,南通唐闸小学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沉甸甸的油菜应声而倒,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座座小山。去年秋季,该小学创新启动“勤耕园”劳动基地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跨季节种植、分学段参与、多学科融合,让学生亲历播种、培育、收割、加工全过程,在心中播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教育围墙中,唐闸小学的“勤耕园”宛如一方充满生机的绿洲,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在这里,能打破书本的桎梏,让孩子们化身“小农人”,在田地间感受自然,在汗水中收获成长。这一具有特色的课堂实践,诠释了生活作为“大课堂”的教育价值,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生活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情感的浸润和价值观的塑造。“勤耕园”的土地上,承载着孩子们的欢笑与汗水,也见证着他们的团结与互助。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翻土,有的负责播种,有的负责浇水。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当收获的季节来临,孩子们捧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心中会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们将劳动成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或是捐赠给社区的孤寡老人,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分享的快乐和奉献的意义,让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从“勤耕园”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这个“课堂”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将自然科学、劳动教育、品德教育等有机融合。观察农作物的外形和特征,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小报,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丈量土地面积、计算单位面积产量,运用了数学知识;在观察植物生长规律时,探索了生物学奥秘;金黄的油菜、碧绿的豆荚、火红的辣椒,为孩子们的美术课增添了更多色彩。生活课堂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成长。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让生活这个“课堂”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生活教育模式,除了开辟种植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生活、了解社会的机会。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开放各类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场等,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

学校教育远不止于“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种模式,课堂也远不只是教室里面的几十分钟。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孩子认知特点出发,课堂可以无处不在,教育可以随时发生。唐闸小学的“勤耕园”特色课堂,是用好生活这个“课堂”的成功典范。它让我们看到,当教育回归生活,孩子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全面的成长。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生活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活的滋养下,像“勤耕园”里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

(作者王孝誉)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