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尝尝我烧的冬瓜白水肉。”在如皋市丁堰镇堰南村37组,97岁的独居老人宗秀英常年卧床。一路之隔,陈益赵夫妇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菜肴,附上一句贴心的问候,惹得老人眼眶湿润,双手微微发颤。这样温馨的场景是陈益赵日常善行中的一个剪影。5年来,他总不忘为老人送去应时的吃食:清明节的杨柳摊饼、盛夏的瓜果、中秋的月饼、寒冬的腊八粥……一粥一饭,朴实无华,却温暖人心。
今年72岁的陈益赵是如皋市丁堰镇37组的村民小组长,家境并不优裕,人生也并不顺遂。他出身贫苦,住过“地堂屋”(低矮的草房),吃过榆树叶。从1976年入伍到1997年所在企业改制后回到庄稼地,他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命运虐他太多回,却从未磨灭掉他骨子里的善良。
那年,兄长走失、嫂子改嫁,留下13岁的侄儿孤苦无依。陈益赵毅然把孩子领回家,承担起抚养责任。在那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陈益赵宁可苦了自己儿子,也不愿亏待侄子。侄儿上学、拜师学手艺、结婚生子,他都办得妥帖体面,他说:“不能让侄儿没了双亲,再没了家。”
身为村民组长,陈益赵珍惜大家的信任,保持着一名雷达兵的工作激情,凡事走在前面:道路拓宽,他率先让地;垃圾分类,他带头示范;移风易俗,他树立标杆;家风建设,他严于律己。“你不带头,怎么号召别人?”他说。
事无巨细,尽心尽责,是他的日常。无论是婚礼筹备、纠纷调解,还是丧事急办、家庭谋划,甚至选日子、放鞭炮、写春联,只要乡亲找他,他从不推辞。那飘散的炊烟、璀璨的灯光和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在他眼里都是乡情最美的模样。而面对领导和乡亲们的赞誉,他只是淡淡一笑:“这是分内的事,不值一提。”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陈益赵与时俱进地“玩”起了抖音。“嘎(各)位好啊,今天再来港港经(说说事儿)……”小镇的人们通过抖音号“杨港商店陈益赵”,认识了小小的杨港河与好人陈益赵。2021年10月以来,他制作了百余篇乡音淳厚、充满正能量的短视频,分享生活点滴、畅谈人生感悟、倡导文明新风,话语朴实却意味深长。如今,熟人见面,常问一句:“老陈,果曾(有没有)拍抖音啊?”
身教胜于言传。陈益赵的儿子陈培峰自2012年起多次深入云南边远山区助学,成果显著,屡获表彰。平日里,他更将志愿者精神融入社区工作,延续着父亲的善举。
年逾古稀的陈益赵说,自己这一辈子看淡一切得失,唯有党员的身份和如皋市“文明家庭”的荣誉深深烙印在心。
杨港河静静流淌,汇入如泰运河。老党员陈益赵日复一日地书写着关于“文明家庭”与“一粥一饭暖乡邻”的故事,用善良与热忱默默温暖着乡间的岁月。
(作者吕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