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如东县解放路小学联合如东县图书馆、博物馆共同举办“馆校共建·七彩的夏日”夏令营活动,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诵读经典、陶艺创作、活字印刷、自然科普……丰富的课程设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收获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诵读经典:让传统文化“声”动起来
如东县图书馆与解放路小学联合成立“如图童声诵读社”,通过自主报名、严格选拔、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优秀的少儿诵读队伍。课堂上,由播音领域的专业老师为孩子们进行指导,引入绕口令等经典训练材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发音要领,通过趣味性的系统训练,帮助孩子掌握发音技巧。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小学员们先后诵读了《少年中国说》《唐诗三百首》等经典篇目,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老师不仅教授诵读技巧,更着重引导孩子们体会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通过声音“活”起来。目前,诵读社的小学员们正在积极筹备八一建军节特别节目《军旗上有你》,用真挚的声音向军人致敬。
非遗体验:让自然探索鲜活起来
本次夏令营特别开设“人与自然”主题非遗课程,这是如东县博物馆与解放路小学馆校共建项目的深化延续。参与本次课程的孩子们都是前期参加过“馆校共建”的优秀学员,通过将非遗技艺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创新形式,旨在培养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同时激发科学探究精神。
在陶艺大师张云团队的指导下,孩子们踏入了新奇的瓷板画创作世界。课程首先从法布尔的《昆虫记》入手,引导孩子们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随后运用陶艺技法,将观察所得通过陶泥塑形呈现;最后经过喷釉、烧制等工序,最终完成瓷板画作品。
405班的陈珺惜同学说:“假期里,我有幸学习并制作了昆虫为主题的瓷板画。我们先仔细观察了昆虫的样子与生活习性,再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蜻蜓、蟋蟀、蜜蜂、蝉、蜘蛛等昆虫与草木相伴的瓷板画。昆虫瓷板画的制作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让我们体会到了匠人的不易。”
民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宗华老师带来的活字印刷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徐老师首先详细讲解了活字印刷的历史沿革,重点示范了阳刻与阴刻的技法要领。随后,孩子们以语文教材中《昆虫日记》的片段为内容,亲手体验从刻字到印刷的全过程。
徐老师表示:“通过将昆虫知识与传统印刷技艺结合,既能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看着孩子们专注雕刻的样子,仿佛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目前,所有作品正在后期制作中,让我们期待最终的成品展示。
此外,解放路小学的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县教师发展中心与博物馆联合组织开展的博物美育课程。他们通过阅读自然科学书籍、观察昆虫标本,从科学视角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在探索中培养科学思维与艺术感知力。孩子们更以简笔画、面塑、蓝印花布等多样艺术形式,将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艺术再现于画纸与指尖,实现了科学与美学的有机融合。
本次夏令营活动作为“馆校共建·七彩的夏日”系列教育实践的一个精彩缩影,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文化的深度浸润。从诵读经典到非遗体验,从自然探索到科学启蒙,解放路小学的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