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已至,温暖如故。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暖意融融的秋冬生活,江苏如皋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温暖秋冬”为主题,以节日、节气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服务群众日常生活的文明实践活动,将温暖与关怀送到群众身边,以“暖行”促“暖心”,推动文明实践“升温”,为群众幸福“加码”。
文化为核,厚植传统根基
“五彩饺子代表对多彩生活的期盼,吃了这饺子啊,今年冬天就更幸福啦......”立冬当天,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长巷社区、迎新社区、陆桥社区文明实践员走进长巷社区邻里中心开展“暖皋·一起迎立冬”主题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让居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浓浓的温情。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居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家常,共同感受平凡的美好。
(文明实践员与居民们一起包饺子 徐慧摄)
入冬以来,如城街道3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辖区百姓茶馆、农家书屋等阵地,邀请百姓名嘴、文化名人开展“一起迎立冬”“一起来直播”“一起学理论”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为辖区居民呈上兼有趣味与内涵的精神食粮,拉进邻里距离,让居民在寒冷季节感受到浓浓的社区关怀。
非遗润苗,引领学生筑梦
“同学们你们看,做糖画其实很简单,像我这样慢慢倒糖液,控制好流速,想好你要做的图案,这样就制作完成啦。”元旦前夕,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仙鹤社区、迎新社区、陆桥社区、钱长村文明实践员走进如城小学开展“一起迎新年”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孩子们观赏体验非遗木偶戏、制作品尝非遗糖画、创作非遗新年剪纸作品、放飞梦想气球,共迎新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学生做糖画 徐慧摄)
“太好了,我也会自己做糖画啦!”“哇,你们看,这个木偶居然能做这么多动作,太厉害了!”活动现场,孩子们“哇”声不断,感受到指尖上的非遗魅力和传统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激发了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今年,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力开展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六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惠及人数近万人,丰富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
情暖社区,增进民生福祉
“阿姨们,你们辛苦啦,我们社区食堂一早煮的腊八粥,趁热吃啊!”腊八一早,如城街道许庄社区邻里食堂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起来,浸泡、烹煮、调味、焖烧,经过几个小时的熬制,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出锅,文明实践员们向辖区居民、特殊群体、环卫工人、新业态人员免费发放了1200余份暖心腊八粥,居民纷纷点赞。“谢谢你啊,小何,你这腊八粥喝下去,身暖,心更暖!”居民李阿姨一脸欣慰地说道,这样的活动让大家伙儿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温暖。
(文明实践员给环卫工人送腊八粥 徐慧摄)
一直以来,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都坚持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提升活动温度,将人文关怀融入活动。通过“温暖秋冬”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上门关怀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棉被、暖手宝等物资,陪他们共度节日,让温暖在寒冬传递;联合企业举办就业帮扶,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强社区发展活力;联合医疗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讲座,为居民身体保驾护航......增强大家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活动的长期开展奠定良好群众基础和品牌效应。
浅冬凛冽,微芒煦煦。下阶段,高新区(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继续着眼社会需求和基层关切,持续开展以“温暖秋冬”为主题,惠民生、有温度的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拓展服务半径,矢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群众触手可及的“暖心家园”。让文明的光辉传递在每位群众心间 。(吴慧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