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特色田园” 村靓民富 留住“乡愁”
2021-07-28 09:35:00  来源:淮海晚报  

东支村地处淮安区钦工镇镇东,近年来,这个耕地面积4470亩、总人口3153、一季稻子一季麦的传统村落,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产业夯基、环境换妆、文化铸魂、治理发力,既富了百姓、靓了村庄,又留住了“乡愁”,前不久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七批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通讯员 周建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杜勇清

产业兴旺鼓口袋

乡村振兴,经济实力是基础。东支村立足村情,确立了“兴一产、强二产、旺三产”发展思路。

兴“一产”,东支村有得天独厚的平台资源,省级菜篮子基地、钦工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在咫尺。实践过程中,东支村瞄准西瓜、草莓、青椒等果蔬品类,培育出种植大户50多户。同时,村集体与镇龙头企业宏瑞米业合作,采用“订单制”模式搞土地流转,共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00多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20万元,农户亩均年增收超过400元。

强“二产”,东支村同样有“本钱”,村集体“沉睡”多年的2000平方米厂房,派上了用场,吸引客商进村兴办起了东支毛巾厂。仅此一个项目,就解决村中剩余劳动力就业50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除此以外,东支村“两委”通过牵线搭桥,将全村近六成的村民,介绍进镇工业集中区企业上班,人均月工资约4000元。

旺“三产”,东支村与时俱进打起了“电商牌”,利用村电商展示平台,把钦工肉圆、东支大米、天裔鸽蛋等特色产品,推上了“云端”,2020年实现总销售收入900多万元,帮助村民增收总计200万元,另有40户村民还在镇街经营起了实体店,走上了致富路。

真金白银惠民生

乡村振兴,服务如何便民、环境是否宜人,是两道“必答题”。

为完善村民生活配套设施,东支村累计投入4000万元,对村中150户农房立面进行了翻新,新建了总面积52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52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建了村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乡村集市、文化礼事堂,铺设了13公里村庄道路,建起了300平方米生态化停车场。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东支村投入800万元,实施河塘清淤43000立方米,拆除乱搭乱建6000平方米,建成了村北入口景观广场,重建特色桥廊4座,对沟渠河塘沿岸风景风貌进行了提档升级,添置了石桥、滨水步道、亲水绿色廊道,嵌入水车、磨盘、石碾等农耕文明元素,精心复原了露天粮仓、农家石碾、旧磨盘、石槽等生活遗存,留住乡愁,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文化熏陶见精神

东支村是淮安地区最早建立基层党支部的红土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农民革命武装暴动——“横沟暴动”夏庄阻击战的发生地,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夏怀锦就是东支人。

为传承好红色基因,东支村以村史馆为载体,展示红色资源、英模人物事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引导村民赓续红色血脉,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

在特色文化锻造方面,东支村以村庄建筑墙面为“画板”,以水、林、农田、植物、诗词等文化元素为“墨”,彩绘出一幅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富春山居图”。在村庄主要道路的两侧,村民们还种下了数以千计的石榴、桃树、枣树,房前屋后则被种上了蔬菜、编织了篱笆,处处绿意葱葱,美观别致。

治理有方促和谐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管用的社会治理之策。实践中,东支村打出法治、德治、自治“组合拳”,推行网格化综合治理,面向全村百姓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宣传村史、乡贤事迹、榜样故事,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东支村还在党群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等已有载体基础上,搭建起“有事好商量”村民议事平台,60多位本村乡贤、党员、团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乡村治理行动中。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