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寻“龙”记——探寻淮安地名中的“龙”字奥秘
2024-02-18 10:09:00  来源:淮安日报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在淮安的老地名里,不乏与龙有关的地名。据悉,全市有269个带有龙字的地名,县区中以盱眙县最多,不少地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说。

盱眙县淮河镇境内的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据《泗虹合志》所述:泗州(在今盱眙县内)城北三十里,有个杨家墩,是朱元璋的曾祖父丧葬之地。有道士曾预言:“葬此可出天子。”另有一说,杨家墩近水,龙脉所在,堪为风水宝地。朱元璋选此建陵,重葬其高祖,以期皇运长祚。

在盱眙,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村庄,其中龙潭村最为有名。该村因一潭清泉得名,此潭依山而生,山亦名为龙潭山。2月7日,沿着蜿蜒的小路驱车上山,目之所及皆是洁白冰雪,古村、树木、田野都被覆盖了一层洁白的雪毯,恬静中透着些神秘,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半山腰的龙潭。龙潭村村委会原主任陈继文告诉记者,在当地的神话故事中,相传此潭通往东海,龙王发怒时泉眼内泉水喷薄而出,四处奔流,形成水患。当时,人们就用棉被、石磨、大块石头等堵住泉眼,使汹涌奔腾的泉水流向山下的深涧,形成了常年泉水不断的巨大深潭,龙潭由此得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该村被命名为“龙潭村”。

“龙”地名数量众多、分布广,有的因自然山水形势而命名,有的因文化内涵而命名。而盱眙的龙王山和龙泉湖既有山水形势,又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还要扩大疆域。传说嬴政手中有条赶山塞海的鞭子,他的鞭子能把所有山头赶走填平东海。东海龙王知道后,派三太子作法,偷偷换走了嬴政手中的鞭子。第二日,嬴政一鞭子下去,把一个山头打成两截,没有赶走山,却看见鱼虾纷纷而来。嬴政哪里知道,他那赶山的鞭子已被龙王三太子换成了赶鱼虾的鞭子。后来,人们把嬴政打断的两截山叫做大云山和小云山,这两座山现在都在盱眙县马坝镇境内,而龙王三太子作法的那座山就是现在穆店镇境内的龙王山。

龙王山的山脚下有一个龙王山水库,又叫龙泉湖,是淮安市境内最大的人工湖,湖面碧波荡漾,群鸟翻飞,湖内水产丰富。相传,龙王山下有一条“滚子涧”,发源于西南古城山区,从维桥和三河农场之间注入洪泽湖,这条河便是“古射水”。古时流经龙王山、拽头桥、白水塘、高良涧,再转向东,经岔河、三角城、黄浦镇、故射阳一线,注入射阳湖,全程140多公里,其河道基本呈一弯弓形状。后来,汉代陈登修“捍淮堰”,三国邓艾修白水陂,切断了射水,直到水漫泗州、洪泽成湖,射水只留下了盱眙境内的这一段。龙王山水库修筑,更是把射水拦腰斩断,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水库下游的“维桥河”了。据说,每逢夏日大雨,都能看见西北方乌云翻滚,遮天蔽日,在乌云之下常有“龙尾”垂挂,人们称之为“挂龙”,但自从水库建成之后,挂龙现象就消失了。

如今,龙王山水库集防洪、灌溉、养殖、城镇供水等功能于一体,水库中心有两座小岛,岛上绿树成林,水草丰茂,栖息着白鹤、灰鹤、天鹅、大雁、野鸭、鸥鸟等十多种珍稀鸟类。登上小岛,极目远望,远山近水,令人心旷神怡。

龙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已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盱眙,淮安还有龙窝巷、龙光阁、龙首湾等与龙有关的地名,它们犹如一条条若隐若现的“飞龙”,游走在淮安这片土地上,反映了淮安人对龙的崇拜之情,是淮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龙文化的一个缩影。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陈大铭 通 讯 员 张景国 孙银凤 邵小燕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