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是又一个令盐城人欢欣鼓舞的日子。
当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盐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新增射阳县为全国文明城市,新增10个全国文明单位、12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校园、3个全国文明家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文明盐城,幸福满城。殊荣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以文明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东方湿地之都绘就的新时代动人画卷。
“好人”频现
厚德盐城劲吹文明风
“好人”,是简简单单两个字,也是沉甸甸的两个字。或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或是平凡岁月负重前行。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描绘了“好人好事 益盐益行”的生动画卷,谱写了无数厚德盐城故事。
2022年初春,红十字志愿者秦凯三次潜入冰冷的水中,连救落水者。落水者救上岸后,秦凯又迅速组织群众施救,通过心肺复苏帮助恢复呼吸心跳。他还经常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公益宣讲活动,荣获“江苏好人”称号,这次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至今,全市已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7人(组)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荣获江苏“时代楷模”称号,35人(组)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5人(组)当选“中国好人”。
文明城市的核心在于人的文明。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风尚。在盐城,一个个道德典型与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凝聚成直抵人心的“盐城温度”。
文化铸魂,奏响文明新乐章。全市各地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让传统节日在基层火起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用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人们在厚植文化自信中,聆听着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领略着中华文化的崭新气象。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文化的滋润让盐城这座文明城市的精神力量始终充盈。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满城劲吹文明风,遍地绽放文明花,这一幕幕正是盐城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盐城正以富有成效、深入扎实的志愿服务,彰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进速度、落实力度和民生温度,推动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群众美好生活助力,为城市幸福底色增光添彩。
以人为本
同心共筑幸福文明城
从文明出发,让民生落脚。走进市区万户新村小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形式多样、精致美观,小区内道路整洁、青草茵茵、绿树成排,孩童追逐嬉戏,老人围坐聊天,一派邻里和谐的景象。
“小区现在环境真不错,路面平整干净、景观绿化精巧别致、楼道整洁干净,生活在这里很舒心。”在万户新村住了20多年的居民张大爷称赞道。万户新村小区始建于1983年,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破、漏、乱等问题一度成为居民的“烦心事”。经过改造提升,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珠溪古镇以古焕新,“破圈”又“出彩”;改造市老火车站,变闲置交通枢纽为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盘活盐都区“都U+”低效楼宇成为人才公寓;竹林大饭店从闲置楼宇焕新成地标性文化餐饮综合体……新旧蝶变的背后,是一座文明之城的崛起。
新时代新征程,文明城市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千年海盐文化遇见现代数字技术,盐城以“智慧”为笔,勾勒出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图景。通过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赋能,这座城市正在实现从“传统治理”到“数智治理”的华丽转身。
“以前办业务要等很久,现在机器人3分钟就搞定了。”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智能机器人成为市民的贴心助手。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机器人可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等服务,深受办事群众欢迎。市数据局大力推进实施市政务大厅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和文明服务新范式,为全市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市交警支队建立文明交通志愿长效机制,常态化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通过建设信号灯辅助发光灯带、智能发光、阶梯式斑马线、过街通道等精致交通景观,潜移默化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让文明出行从“倡导”变为“自觉”。
共建共享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连日来,一条喜讯在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村民的朋友圈“刷屏”:在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命名名单中,该村是我市上榜的10个村之一。
兴农村地处亭湖区东部,东临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西、南与盐城万亩林场接壤,北至西潮河入海口。漫步在兴农村的国际油画村,在白墙红瓦间欣赏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穿梭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油画。
村民的庭院被改造成风格各异的民宿。在“两颗杨树”民宿,游客退完房后,负责人张文云立马打扫房间,时刻保证民宿干净清爽。张文云介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迎来订房高峰,“五一”假期更是一房难求。如今,张文云日均收入超500元,而像她这样的民宿经营者,在兴农村有数十户。
不远处的鹤龙农场是集农业科普、亲子娱乐、团建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农场,成为周边市民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艺术的魅力,又能体验农耕野趣。
“村里充分发挥毗邻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着力培育旅游休闲新业态,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不仅丰富游客体验,也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兴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宏伟表示。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沿海村落,到如今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文明典型,兴农村的蝶变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从“靠海吃海”到“依海兴文”,该村的实践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走访兴农村,最动人的不是风景,而是村民眼里闪烁的自信。兴农村文明村镇的荣誉背后,是党建触角向下扎根的力度、生态价值向产业延伸的精度,更是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的温度。
生态优美,风景秀丽,走进新入选全国文明镇的盐都区郭猛镇,一幅文明与发展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该镇因地制宜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发动老党员牵头修订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居民破旧立新,树立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当地蔚然成风。
文明新风浸润大美盐城,你我共建,你我共享。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我市一批村镇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出景美民富、文明和谐的振兴之路。□记者 陆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