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辆搅拌车、拖拉机不停进进出出,5辆大型吊塔挥舞“手臂”,将车上的砖头、水泥、钢筋等材料运到在建房屋二楼。6月4日,新丰镇方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6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
新丰镇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检验各级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标尺,确定“任务书”、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重点重抓统筹推进,努力把民生工程做到民心之中。
集中居住——“便利”想得到
“这片空间是为农民预留的‘我家菜园子’,一家一分地,面积不大,种点葱蒜,足够自给。”该镇农房改善工作分管负责人马绍良对方强社区规划布局烂熟于胸。
该镇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全面开展调查摸底,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并邀请上海亦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立足镇情实际,分别规划了方强、施家湾、龙堤新型农村社区。这些新社区选址全都毗邻老集镇,周边已经形成完善的生活配套。从方强新型农村社区出发步行,不出10分钟,就可抵达医院、学校或农贸市场。该镇还围绕《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项目考核验收标准》和“10+N”要求,逐条对照,逐一落实,尽最大可能“便利”农民。
方强社区西侧,该镇投资300万元,利用1个月时间,突击建成了1.5公里长的“文彬大道”。这条路成功连接331省道等交通干线,当地农民30分钟车程即可进入盐城大市区。之所以取名“文彬大道”,是因为方强居委会以烈士方强的名字命名,而方强的原名就是袁文彬。马绍良透露,在方强社区,每一个景观节点,都将流淌像方强烈士这样的红色文化。“有形象、有故事、有韵味”正是该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推进农房改善的过程中,该镇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将“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各个环节。他们在每个村都聘请1名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出任“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圩中村监督员陈广发,为了帮助群众选购优质优价门窗,主动向10多个门窗品牌比质询价。
进城入镇——“实惠”算得出
“每平方米2800元的价格,比3年前的房价还要低。政府的政策真是很暖心。”腰港村村民徐凤平低价购得集镇“芳盛嘉园”小区110平方米新房后,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该镇积极策应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盐丰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将农房改善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动员鼓励农民退宅进城入镇购房。通过微信、公开信、流动宣传车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惠民政策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把政策“利好”送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结合集镇商品房去库存、历史遗留矛盾化解消除等工作,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成功储备了400多套优质集镇房源。这批房源的售价每平方米要比当前市场价低700元左右,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购买热情。政策补偿加上政府让利,徐凤平几乎没花一分钱就实现了“旧房换新房”。通过对比算账、典型带路,该镇正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进城入镇的行列。目前,全镇在建在售的商住楼盘有6座,累计开发面积突破33万平方米。
服务的力度,影响着群众进城入镇的热度。该镇三套班子领导分队带领300多名镇村干部,挂钩分工到30个村居,和农民面对面“聊家常”“讲政策”,引导群众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各村农房员还担任“代办员”,在镇农房办及相关部门之间“跑腿”,帮助意向进城入镇的农民办理各种手续。到年底,全镇预计有300多户农民“洗脚离田”走进集镇。
就近就业——“收入”看得见
“20多亩田全部流转给花海,每亩1000多元。我在这里种花,一年3万元,这样的收入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在荷兰花海务工的同丰村村民陈银才对自己现在的收入状况满心欢喜。
该镇在“大走访”中发现,农民群众普遍担忧的是,他们搬入新型社区或进城入镇后,如何实现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此,该镇坚持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公益服务多管齐下,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荷兰花海已经成功吸纳就业400多人,平均月工资达到4000元,并带动周边8个村3000多户农户“种花卖花”,实现每户增收3万元。该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创造就业岗位。该镇招引的大洋精锻项目,先后上马了2台代表行业最先进水平的德国舒勒智能设备,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英国GKN集团的汽车传动轴供应商,企业用工达到300人,熟练工年收入突破10万元。占地50万平方米的创客园已经集聚芯丰微电、凡高科技等6个亿元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8月底,方强新型农村社区也将竣工交付,数百米外的方强工业集中区内,珍鹿纺织等企业的月工资水平可以达到5000元。
该镇还系统谋划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转变农村传统管理模式,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并将新型社区管理中的保安保洁、水电维修等公益性岗位“交”给最需要的农民,让他们都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方强、施家湾、龙堤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可入住群众800多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50多个。(蔡剑涛 李晓娟 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