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新鲜出炉的数据让人神清气爽。1至7月份,全区PM2.5浓度均值为31.3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6.9%。其中7月份全区PM2.5浓度均值为13.7微克每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8.9%,位列全省第一;空气优良率达100%,全省并列第一;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Ш比例、国控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较2016年提升80个百分点……
数字的背后,是大丰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着力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艰辛付出和努力。近年来,大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持续改善全区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整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主线,不断夯实环境基础,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共建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美好家园。
纯天然的“保护屏”
8月25日晚,野鹿荡来了一群“追星人”。他们静坐相依、仰望星空、清闲自得,用手中镜头记录下深邃的星空。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成立的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也是我国沿海地区首个暗夜星空保护地。根据调查与观测,野鹿荡区域在夜空质量良好条件下,目视可以清晰看到夏季银河、冬季猎户星座及本天区主要星座。
大丰人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生态保护的血液。近年来,大丰区加强生态管控,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严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生态功能规划,并在珍禽保护区实验区四卯酉闸以南、海堤公路以东,占地3200亩区域开展“退居(渔、种)还湿”生境提升模式探索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同时积极推动湿地修复项目,牵头实施亚行贷款盐城湿地保护项目中的大丰林场滨海湿地项目,利用亚行贷款金额390万美元,建设滨海湿地生态林修复、防火通道建设、水系疏浚及相关配套工程。此外,大丰区还注重保护原生态湿地,对麋鹿野放区及周边地区15万亩土地进行原生态保护,多次获国家环保部领导、专家肯定,被认为是“中国东部沿海保护得最好的湿地”。
不松劲的“攻坚战”
天空湛蓝纯粹,云朵触手可及,无需滤镜、不用修图,随手一拍,张张大片,美若油画的“大丰蓝”总是强势霸屏微信朋友圈。许多市民赞叹道,“这抹‘大丰蓝’,蓝得纯净,蓝得醉人,蓝得让人心旷神怡。”
“大丰蓝”带来的“幸福感”,是大丰区持续推进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近年来,大丰区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扬尘污染防控等工作,重抓夏季臭氧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不断完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大力实施碧水工程,成立国、省考断面攻坚小组,升级改造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制定2020年度排污口整治方案和近岸海域水质攻坚方案,严格把关在重要河流沿线新建有工业废水排放的企业,督促乡镇园区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净土工程,全力消减危废库存,强化危废规范化管理,完成原江海化工厂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健全完善农村“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体系,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治理……
升级版的“防护网”
“这个全新的智慧环保平台,涵盖10个类别47个子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全区环境实时数据实现在线监控并共享,真正实现环境监管一张网、环境信息一个库、环境管理一张图。”走进区生态环境局大数据中心,一个硕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随着讲解员的切换,全区的大气、水环境各项污染因子指标以及在线监控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
行政执法动真格。近年来,大丰区加大环境执法监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持续推动身边环境越变越好。一方面加强行刑联动,建立“两法衔接”机制,成立“大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通过环保检察共享平台,畅通公检法与生态环境部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渠道,及时发现环境犯罪线索,保持对污染行为的高压态势,实现对违法污染行为的精准打击。另一方面,强化科学监管,除建设智慧环保平台这一“望远镜”外,还充分利用新配备的20台执法平板和60台执法记录仪进行实时传送。此外,大丰区公安、检察、法院、税务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运用行政处罚、税收、金融、环保信用评级等杠杆,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共保环境安全。(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