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的无尘车间内,一张张PCB空板进入约20米长的日本富士SMT贴片生产线,经过印刷、SPI检测、高速贴片、自动光学检测、多功能贴片、回流焊等一系列工序,瞬间贴装成高精密PCBA板。“我们投入6000万元购置6条进口SMT贴片生产线,目前有4条满负荷生产,每天可生产5万片PCBA板。”日前,在高新技术区启航未来智能终端产业园,吉凯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占成介绍道。面对今年疫情的冲击,该公司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抢抓5G发展新机遇,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加快打足产能,形成了“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销售新格局,今年以来已实现开票销售1.5亿元,预计全年销售突破2亿元。
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是大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大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践行“两海两绿”新路径,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沪丰一体化等战略叠加机遇,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全力攻坚产业链重大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推动该产业由“高大上”迈向“精专强”。目前,全区共有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列统企业40家,今年1-8月份实现开票销售23.1亿元,同比增长19.1%。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崛起新兴产业新地标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大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形成了以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手机结构件及显示屏类终端等为主的全产业链条,部分企业成为北斗、华为、OPPO、中兴、长城、熊猫等品牌供应商。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在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与吉凯同科技共栖“一巢”的江苏杰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同样是智能终端产业的佼佼者。步入该公司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加工中心、磁悬浮速削机和双通道磁悬浮速削机。“这类精加工设备有别于市场上常见的钻攻机、精雕机,以其‘快速切削’的突出优势,抢占国内定制化智能终端加工中心主流市场。与同类设备相比,生产效率高出30%,使用寿命长达5至10年。”该公司董事长陆嵩杰介绍道。
杰源的“主业”不只是自主研发生产高端数控机床,还生产通讯5G基站结构件和笔记本电脑外壳。“这是日本兄弟机床正在生产华为最新型的智慧屏散热板,每天可产出6000件以上,我们独家供货。那边是国内上市公司润星品牌的定制机型,正在生产华为、爱立信的5G基站和最新型低轨道卫星天线,这个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全国只有10家加工中心可以满足客户要求。”陆嵩杰如数家珍。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先后与同济、南航等大学院校合作建立高端装备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产学研机构,并与同济大学博士团队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开展专业研发。计划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年产军工及医疗产品、5G通讯、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高精密零部件500万套加工能力。
东有智能终端产业园“启航未来”,西有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歌猛进”。位于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江苏博敏电子有限公司是大丰区电子信息龙头领军企业,专业从事高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加工,继评为“省优秀示范智能车间”后,今年7月获评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受疫情影响,不少制造业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生产经营困难,但我们公司仍保持满负荷生产,上半年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强力支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惜重金引进专业的工业互联网人才与技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进行工业变革升级,多层PCB板、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元件实现无人化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与能耗也随之大幅降低。该公司HDI板车间提升改造项目因此获得市级转型升级技改扶持资金90.43万元。据了解,今年该公司将在大丰区建设电子线路板第二工厂,主要生产涉及5G产业领域的物联网、智能终端、导航模块等电子产品,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优势,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企业来丰布局发展,合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航母”。
“我们的产品应用广泛,诸如二代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以及钱币防伪,北京大兴机场、高速路反光指示牌,中华香烟、剑南春等著名品牌防伪标识等,这些都出自苏大维格之手。”在苏大维格(盐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作为国内高端微纳光电行业领军企业,一期项目自今年5月试生产以来,已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眼下已进入生产旺季,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亿元。进入该企业车间,在全自动化生产线的“加持”下,工人们显得格外轻松,只需指尖轻点便可完成涂布、模压、镀铝等多道工序。后疫情时代,如此产销两旺的形势,足以彰显该公司的“硬核”实力。据了解,该公司拥有一支由多领域专业人士和创新领军人才构成的“智囊团”。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创业,一批重大成果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据区工信部门统计,近两年来,大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企业实施市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共19个,占全区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总数的54%,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管理贯标试点企业3家。目前,全区在建亿元以上电子信息类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36.6亿元,产品涉及智能终端整机制造、锂电池、天线传输、精密组件等,竣工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双循环”中觅新机,扬帆“5G”新蓝海
“后疫情时代,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当前,以5G推广应用为基础的‘新基建’正在加快建设,为大丰区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区工信局局长潘伟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学习研究“新基建”发展政策和相关产业,制定“新基建”产业图谱,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优质项目的转移,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百亿级产业集群。
开展产业链招商,既是招商引资的高效路径,更是做长建强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委、区政府围绕产业链招商,大力推行“链长制”,实行“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招商队伍”的“六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国内外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20强等重点对象,对照5G产业链图谱,充分运用专业中介机构,特别是与“五大行”“四大所”“十大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地区商会、国际友城 “四大平台”开展委托招商、以商引商,持续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建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启航未来智能终端产业园是大丰区发展该产业的主要承接载体。立足做优园区载体,大丰区进一步完善道路、通信、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项目落户的保障能力。同时,加快引进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完善技术转让、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
聚焦优化为企服务,大丰区充分发挥一键通平台、挂钩服务等作用,甘当五星级“店小二”,主动靠前服务企业,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各类制约瓶颈,并强化各类政策快兑快投,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借“云”登高。同时,坚持人才引进与技能培训“两手抓”,为企业培育壮大紧贴产业及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助力大丰区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跑”出新速度、“链”出新未来。(叶东升 刘其君 胡 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