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区委书记薛盛堂主持召开2021年工作思路研讨务虚会,利用一天时间,听取各条线有关情况汇报和明年及“十四五”工作思路打算,就工作推进中的矛盾问题、认识体会和需要加强的措施深入交流探讨,科学系统谋划大丰区明年工作及“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薛盛堂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委决策部署,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大丰“十四五”发展的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真抓实干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好步、开好局。区长李志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大玉、区政协主席石根美、区委副书记陈允春等出席会议。
与会同志结合大丰发展实际和各自分工安排,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明年工作和“十四五”发展畅所欲言,目标思路明确、推进措施扎实,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等精神的学习和领会,以及省市委的最新部署要求,对大丰区更好地抓好当前及今后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薛盛堂认真听取发言,不时插话讨论,点问题、拎重点、理思路,就一些事关大丰长远发展的重点问题与大家交流思想看法,共同把脉研究。他说,“十三五”时期是大丰区划调整后的首个五年,也是盐丰一体化加快推进的五年。大丰“十三五”发展取得了可观可感的重大成就,特别是今年我们面对疫情迎难而上,夺取“双胜利”成绩斐然。坚持全局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思维,这些经验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应对挑战、稳健发展的重要法宝,“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继续传承、继续坚持。
薛盛堂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大丰“十四五”发展。要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创大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增创大丰区域竞争新优势;要加快盐丰一体化发展,塑创大丰城市新形象。特别是抢抓盐城出台支持大丰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意见的新机遇,加强研究和宣传解读,把“16条”政策落实到工作思路中,推动盐丰一体化发展,建好大市区“副中心”。
薛盛堂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扬优势,真抓实干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好步、开好局。关于产业发展,要坚定不移主攻“四大经济”,统筹布局“3+3+3”产业,重点重抓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集聚新动能。关于开放发展,要主动加强与盐城港控股集团的合作,乘势加快大丰港铁路支线建设,积极开展盐宝金高速、临海高速等前期研究,力争列入省、市“十四五”交通规划;以金光、中化两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为引领,全力推动临港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聚焦沪苏、常盐、苏盐等合作园区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致力打造园区合作共建示范样板。关于城市发展,要坚持集约节约发展,全面梳理城市建设用地,下一番“绣花”功夫,该留白的留白,该充实的充实,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打造更具“烟火气”、更富特色的城市区。关于农业农村发展,要把发展农业与致富百姓、培植财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以“大丰仓”品牌为引领,整合全区农业资源,深化场地品牌共建,对接上海市场、上海标准,打响“大丰仓”品牌。区文旅集团、大丰仓农业集团要加强与区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实现挂大靠强、借船出海,全力突破农旅重大项目,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关于旅游发展,要放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更加注重经营运作和产出效益,发挥“无中生有”能力,打造网红景点,获得更大客流量;增加沉浸式体验项目,完善功能配套,推出更多“吸金”项目;实施旅游“+康养”“+地产”“+教育”等商业开发,把流量充分“变现”。关于民生发展,要增加城区教育供给,推行教育集团化,探讨实行学位锁定政策;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强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不断引进和培养教育医疗行业优秀人才;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实质化运营,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健康,确保医疗卫生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李志军在讲话中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找准大丰的发展定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辩证思维,树立争先意识,科学谋划明年需要把握的重点工作,努力在聚焦关键中实现突破。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集聚,以更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以更实举措促进乡村振兴,以更新理念加强生态建设,以更快步伐加速开放发展。同时,要聚焦民生领域,千方百计促就业、促增收,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两件大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环保和社会稳定工作,为明年乃至“十四五”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叶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