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精巧别致的建筑视为凝固的音乐,那附着亦或映衬建筑物的雕塑,便是华丽乐章上的休止符。在这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的紧要关头,亿万中华儿女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挺身而出、奋起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阻击疫情、救治病患,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许许多多逆行者当中,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如雷贯耳:钟南山、李兰娟、王辰……,还有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名字,他就是当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者黄锡璆总工程师。江苏省东台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吴春南,凭着雕塑家敏锐的艺术直觉,驾轻就熟地运用人物雕塑语言,形象地刻划了这场生死攸关的重大疫情中力挽狂澜的三个典型人物:钟南山、黄锡璆、李兰娟,创作了一组堪称经典的雕塑《逆行三杰》。
选择重大题材,创作《逆行三杰》人物雕塑,吴春南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构思是严谨、审慎的。钟南山院士在当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功勋卓著,这次武汉疫情暴发,他以八十四岁高龄,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深入武汉疫区,果断地向中央提出疫情防控建议;黄锡璆博士2003年“非典”时期设计北京小汤山医院,2020年又担任武汉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组长,他是我国医疗建筑的泰斗;李兰娟院士临危献策,针对武汉“人传人”的疫情,很快作出判断,果敢地向国家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贏得宝贵时间。三位德高望重的逆行者都是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出征、为国分忧,献计献策,参与一线抗“疫”。吴春南老师以此典型题材创作《逆行三杰》人物雕塑,有其独到的眼光,具有时代和历史意义。
雕塑《逆行三杰》创作,凝聚了作者对三位专家的崇敬之情。作品脱离了传统的创作套路,赋予了雕塑纪实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存在”,在人物雕塑的形象处理上注意“形神兼备”。三位长者的雕像形象高大,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流露出的种种表情,给艺术欣赏者留有无限的遐想空间。在刀法处理上,作者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手法,不拘泥于人物的精雕细刻,而注重眼晴、嘴唇的细节描写,通过紧闭的嘴唇和细微的眼神刻划,用极细的线条,或捏、或揿、或捺等雕塑手法的综合运用,表现“逆行三杰”挺身而出,为民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作者还运用夸张与写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钟南山,作者采用了大量直线条和方块。远视整个钟南山雕塑即为一座坚韧的高山,特别是他紧握的拳头,醒目、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匠心独运的创作主旨,正如作者所言,钟南山“紧握的铮铮铁拳,悲悯苍生的坚毅容颜”增强了国人抗疫的信心和决心。黄锡璆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神情,与钟南山、李兰娟两位动态化的人物形象产生强烈的反差,构成这组人物雕塑动静搭配、张驰有节的协调美,作者采用一座座叠加在一起的医院楼宇,显示出一种崇高、壮美的形态,凸显黄锡璆在医疗建筑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李兰娟形象的塑造,则一改女性柔美的特质,展现了鲜活的栩栩如生的巾帼英雄形象。吴春南老师的《逆行三杰》雕塑与时代节律同频,艺术地再现了“逆行三杰”勇立时代潮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崇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