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非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葫芦绘画献礼建党百年
2021-07-05 16:04:00  来源:东台日报  

葫芦虽小藏天地。用画笔传承红色精神,将百年党史绘制在小小的葫芦上,近日随着“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葫芦画的新鲜出炉,本市彩绘葫芦传承人何以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大心愿。

“你看,这只葫芦肚周长99厘米寓意长长久久、高49厘米寓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葫芦顶呈莲花座状寓意清廉圣洁……”谈起这一精心之作,老何总有说不完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初,何以进就萌生了制作一幅讴歌建党百年大型葫芦画的念头。因画幅较大,家中无合适的葫芦,他和女儿何爱华辗转多地,耗费5天时间,终于在山东聊城上万只葫芦里选中现在这只。

握起雕刻刀,身体微微前倾,透过厚厚的放大镜,老何一心一意,用“心”雕琢。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作品撷取了百年党史的十大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胜利会师”“百万雄师过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改革开放春风吹满地”……每一幅画都宛若转动的时间年轮,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制作人物的过程是比较难的,要特别小心,又要做得像,所以花费时间很长。”回忆起创作中的点滴,老何感慨万分。在葫芦上绘画,不同于平面作画,对绘画者的技艺要求极高,更何况是在一个葫芦上画10幅形态各异的画。

从开始筹划到完工,历经选葫芦、搜集画作资料、布局制作、铅笔画底画、一笔一划雕刻、逐层上丙烯颜料等重重工序。近200个日夜,他一心扑在作品创作上。老何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小到衣服上的针眼,他都几经雕琢,力求精准。

别看老何现在是个葫芦“精”,其实他并非科班出生。凭着自己对艺术的兴趣,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琢磨雕塑,现在本市博物馆的戈公振雕塑就是他早年雕塑的。退休后的老何,将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葫芦绘画上。他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今年5月,他被认定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绘葫芦”东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老何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趁着自己还干得动,多创作些作品,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