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盐城东台弶港镇:赓续红色血脉 建美生态家园
2025-07-28 15:13: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陆军 胡春静 王慧  

抗日战争时期,弶港这片热土上,新四军将士曾抗敌御侮、浴血奋战,书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如今,硝烟散去已八十余载,弶港人民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发扬拼搏奋进的“赶海”精神,将这片浸染革命鲜血的土地聚力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足的美丽家园。

在弶港镇姜墩村,一座建于上世纪早期的“丁头府”茅草屋静静矗立。这里是抗战时期新四军一师后方医院旧址。据记载,1941年至1947年间,这所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大后方医院”的机构长期驻扎在姜墩、蹲门一带,承担着救治苏中前线负伤指战员的重任。今年95岁的姜墩村村民王德宏老人回忆道:“那时从村子东头到西头,十几户人家几乎户户都住着后方医院的伤员、印刷厂(当时称小报社)和被服厂的人员,伤员加上其他人员,这个地方常住的有400多人。”

1945年春,华东军区军工部下属军工厂携技术兵、特务营及临时工共700余人转移到姜墩。机器日夜轰鸣运转,生产的武器弹药被源源不断输送至前线战场。同年,新四军苏中军区四分区报社也携印刷设备和十余名工作人员迁驻至此,印刷出版《抗敌报》等革命刊物,有力地鼓舞着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士气。凭借地处偏僻、藏身草荡、易于隐蔽的地缘优势,芦苇丛生的姜墩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敌大后方。

姜墩村的红色记忆代代相传,134名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率先集体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有效增加了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共同富裕,村内各项工作连续十多年在镇上名列前茅。

被誉为“红帆小学”的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内建有新四军海防团纪念馆、红帆广场、红帆学习社等设施。巴斗居委会在党组织引领下,创建全省首批绿色低碳乡村。去年,全村集体积累突破14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巴斗居委会副主任王潘华深情地说:“当年新四军海防团为守护海上生命线、保卫弶港浴血奋战。今天我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守护好生态家园,带领全村人民保护好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