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退休教师李泉:护河十八载 只为碧水流
2020-10-17 08:05: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郭开国  

  1941年出生的李泉,原在乡镇学校任教。1986年,考虑到他妻子身体不好,射阳县有关部门让其举家从偏僻乡下迁入城关合德镇。所落户的原兴北现发鸿社区虽说近靠县城,但那时的城郊沟河清澈、田野遍绿,仍属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乡村。然而,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工业项目的迅猛进入,社区里宁静不再,尤其境内的沟河竟成为一些居民和企业的垃圾场、排污沟,河道被阻,水黑味臭,依沟而居的人家一年四季开不了窗子。

  “环境卫生涉及千家万户,水质好坏关系居民生命健康。”2002年春,退休在家的李泉琢磨着如何改善水环境状况。他认为,首先要让居民知道保护河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实在的道理,自费编印1000多份宣讲资料,挨门逐户分发到沿河居民家中和企业门上,在社区醒目处制作20多块宣传警示牌,呼吁居民及企业不再向沟河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在沿河宣传过程中,李泉发现兴北四邨后河边垃圾成堆,便走进居民中了解导致这一问题的起因。原来小区住房稠密、间距狭窄,流动垃圾桶难以进出。少数居民特别是租房户嫌麻烦、怕跑路,便就近将家中垃圾偷倒河边,日积月累形成垃圾堆,既脏又臭影响河道水环境。李泉一方面及时将调查来的情况向社区领导反映,提出改进处理意见;另一方面自己骑上三轮车早晚临时进巷收集垃圾,以此提高居民护河环境意识。

  在城北二中沟一居民小区旁,因住户紧凑建不了垃圾池,一些人家就把垃圾抛入河中,使得河道阻塞流通不畅,汛期污水四溢。大家认为只要在此建座桥,让居民到对岸池中倾倒垃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镇里暂无建桥规划,李泉决定自己先投资建个简易桥梁过度。为能少花钱办成事,他自己设计拿出图纸,经行家测算需资金15000元。随后,他找到一位有爱心的潘师傅帮忙,两人精打细算、反复比较,一起外出采购质好价廉的“工”字钢及钢板等材料。在建桥施工一个多月时间里,李泉白天参加义务劳动,夜晚看守工地上的材料。为能保证桥的质量,李泉进行全程监督,结果只花了9000多元就将桥建成,从根上化解了居民垃圾无处可倒难题。

  同时,李泉还不声不响上街购置回竹杆、网兜、钉耙、垃圾桶和小三轮车等一套工具。也就从那时起,他就成为社区内最大河道二中沟的义务保洁员。

  18年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李泉总是一早就推着他的“专车”,带着他的行头,来到二中沟旁,一段段的捞,一遍遍的清。刚开始,满河的漂浮物,一捞就是一堆,扯泥带水,既脏又臭,他只能先放在沟坎上爽干水,再叉上三轮车运进垃圾池,常常一干就是一天,最多一天曾清理过近五吨垃圾。沟边高低不平,潮湿易滑,他曾多次跌入河中和摔倒在河坎上。一次,在打捞水下重物时,因用力过猛,脚下一滑跌入深水之中。当时正值初春,身上衣服较多,浸水下沉,还算会水的他脚蹬手抓就是靠不了岸,连呛了几口脏水,亏得路人将他救上岸来。后来高热肚泄,挂水用药,十多天才恢复过来。

  2014年冬,李泉因河坎化冻滑倒,不慎导致腿部粉碎性骨折,虽经治疗走路尚还困难,但他仍要坚持去清理河道,儿子李文刚、媳妇施金霞在既说服不了老爹又心疼老爹的纠结中,只得利用早晚空闲和星期假日帮忙,以此减轻老爹的劳动强度。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李公护河。”李泉老人18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爱河惜水、保护环境的举动,深深影响和感动着周边的人,不仅抛倒垃圾、排放污水现象明显减少,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沿河居民也主动纷纷加入到义务护河、清理河道的队伍之中,社区范围内的沟河又变畅变洁了,且清澈的水面上已能见到鱼虾在游动。

  2014年开始,李泉老师先后被表彰为“最美射阳人”、盐城市“老有所为之星”和“最美家庭”。2017年,县河长制办公室特地向他颁发了“民间河长”证书。2019年3月,当选为“江苏省首届十佳河湖卫士”。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