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平,射阳县公安局一名普通辅警。10年来,他见缝插针,闻讯而动,抓住一切可利用时间深入现场采访、撰稿、制作、发稿,每年被县级以上甚至国家级媒体采用千余条视频新闻,已连续4年被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表彰为年度“十佳通讯员”,荣获人民网、人民视频“2018年度十佳拍客”等殊荣。
开启新闻一生,源自一篇广播稿
年已半百的陈冬平,喜欢热爱上新闻那还是1985年的事情。当时,还在乡下老家读初中的他,目睹到一个同学捡到钱款交给老师处置的场景。感动中的陈冬平,突发奇想学着广播稿中的口气,把这名同学拾金不昧的事迹写出,寄给县广播电台。几天后,这篇表扬稿还真就在广播中播出。从此,新闻写作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几年后,陈冬平离开农村被安置在原县属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保卫科。也正是这一岗位,让陈冬平与公安机关结下不解之缘,并在企业破产改制后成了一名铺警。2003年初,县公安局和县电视台合作开办一档《射阳警方》节目,因其爱好新闻写作和不时有稿见诸报端,而被确定为警方协助电视台拍摄素材及撰稿人。较长时间的跟拍和撰稿,使陈冬平渐渐学会了简单的新闻视频拍摄与图像剪辑技术。
2009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在盐城市县(区)招录特约通讯员,条件是应聘者需要热爱新闻和懂得视频拍摄编辑。当时社会上同时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员并不多,故而陈冬平报名应聘自然得到亲睐。后来,又经过总台新闻编辑、记者的“一对一”“面对面”业务培训,陈冬平从此边学边干走上了视频新闻报道之路。
无惧新闻距离,六年行驶22万公里
2014年7月,在家人及朋友督促支持下,讲究实用、不计配置的他,凑出8万多元购置了一辆轿车,终于成为拥有“专车”的新闻人。
有了“专车”的陈冬平如鱼得水,盐城市范围内哪里出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他就会设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拍摄抢抓素材,认真采访弄清事情前因后果,确定新闻报道主题。
去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陈冬平应约早上5点半就已到达80公里外的响水县,紧赶慢赶拍完片子天近中午。他就着矿泉水吃了几块随车带着的饼干,又到了阜宁县抓拍了一条新闻,之后又马不停蹄驱车近百公里赶到盐城市最南端的东台市接连采访到两条新闻,并连晚回到射阳投入紧张的撰稿、剪辑、发稿之中。
六年,“专车”里程表上22万多公里数据显示,就是对陈冬平热爱新闻、奉献新闻所付出艰辛的最好诠释。
捕捉新闻画面,收获大于辛苦付出
新闻报道行不行?刊播效果在检验。
今年高考第一天早上,提前到考点采访的陈冬平,意外发现有特警队员背着一名腿上受伤的考生上楼。顿感有新闻的他,忙打开摄像机跟着爬上五楼考场,之后又对特警、考生家长进行了现场采访。这篇暖心的《特警背送受伤考生上五楼》新闻视频发出当天,即被省电视台、人民日报公众号等媒体采用,并荣获紫牛拍咖月度大奖。《扬子晚报》特派两名记录对陈冬平进行专访,分别以《“背考生暖视频”凭票优势胜出》《陈冬平:感恩新闻改变我的生活》为题,在《扬子晚报》上给予重点介绍。
2020年10月29日晚,陈冬平在手机上看到盐城市区发生一起车祸导致电瓶车主倒地昏迷,一位路人双膝跪地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回一条生命的视频。他迅速跟踪采访,查找到跪地施救者原来是盐城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生王军。他以《援鄂英雄再现义举》为题发稿,被央视、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网络客户端采用,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从业至今,他已推出累计2万余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