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学期开始,射阳县教育系统把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举措,坚持刚性、弹性、人性相结合,探索形成“作业辅导+素质拓展+温馨照看”三大服务板块,切实通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做好更有温度的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11月2日下午4点半钟,在新城实验小学,一场妙趣横生的泥塑社团活动正在进行。一块块陶泥经过孩子们双手的简单摆弄,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惟妙惟肖的作品。孩子们在泥塑的世界里放飞思绪,不仅感受到泥塑的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据新城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董友军介绍,学校共开设20个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社团参与,目前学生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在四明小学,结束了一天的课业之后,孩子们来到各自的社团,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像这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学校每周有2-3节。校长徐古军说,素质拓展打破年级壁垒,完全按照学生兴趣,根据报名实际情况,开设班级、年级、校级三个级别的兴趣拓展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射阳县课后服务采取“作业辅导+素质拓展+温馨照看”模式,以“普及+提高”的形式,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将作业辅导作为每天延时服务的刚性要求,安排本班语、数、英老师进班级现场辅导,答疑解惑,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孩子突破白天学习的难点。
对素质拓展环节,该县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校本特色,弹性设计安排科普、文艺、体育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各学校最大程度挖掘校内资源,聘用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提高课后服务品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温馨照看”是该县的一个创新。因为农村家长务工时间的不确定性,有些孩子早上会早早提前来到学校,有些孩子在延时服务后家长还不能前来接走,为此,阜余小学、码头小学等一大批农村学校都安排教师专门负责照看、管理这些学生。人性化的“温馨照看”应运而生。
课后延时服务的推出,不仅及时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头号难题,也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或是提升艺术修养,或是强健体魄,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我县将遵循‘家庭自愿、家长委托、学校服务’的原则,统筹安排,全面落实‘一校一案’,以螺旋式递推课后延时服务有序进行,落实‘双减’工作,切实解决放学后家庭孩子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安全存在隐患等社会难题,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办有温度的教育。”射阳县教育局局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