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季芳

事迹:主动进入隔离病区救治患者的医师负责人

简介:”说这话的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季芳博士,作为该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她首批进入隔离病房, 40天没回家。从减少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保护同事的角度出发,她率先提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速,且传染性极强,在消毒隔离意识、隔离病房结构流程方面,非传染专业的队员们掌握得还不够熟练。作为徐医附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季芳围绕“减少传染”主动筹谋,对隔离病房的科学建设献计献策:提出“三区两通道”的划分意见,绘制了详细的隔离流程图。“谁不想做个好妈妈呢,但作为白衣战士,坚守战场、守护生命更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使命。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3月 > 正文

“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不是英雄,也并不伟大,只是一名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普通人。是身上的这袭白衣,赋予我神圣职责,让我义无反顾上战场,直面病毒也能充满勇气。”说这话的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季芳博士,作为该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她首批进入隔离病房,40天没回家。当然,她的辛苦付出也没有白费,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5例,均顺利出院。

直面病毒,冲锋战“疫”第一线

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九。季芳结束前一天发热门诊白班和感染科病房夜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想着答应女儿年前要去买新衣服,她干脆放弃了补觉。

出于职业敏感,她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感到不容乐观,也设想了自己接下来可能要承担的工作。她故作轻松地问女儿:“宝贝,你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吗?”女儿答:“知道呀!网上都是的。”“那你知道妈妈就是治这个病的吗?”听了这话,13岁的女儿似乎预感到什么,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如果妈妈进隔离病房不能出来了,你能照顾好自己吗?”这一瞬间,女儿眼泪啪啪往下掉,季芳也湿了眼眶。

离别总是那么快。在徐医附院被确定为徐州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后,徐医附院全院立即行动,1月25日,医院腾空了整栋感染科楼。准备防护用品、梳理诊疗流程、开展诊疗培训……季芳他们着实忙得不轻。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徐医附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7日,季芳要进入隔离病房值班,从当夜 12点到次日早8点。“尽管新冠肺炎是个新敌人,但正属于我们传染病学专业领域,我们比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更了解它,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茫茫夜色中,季芳这样为自己鼓劲。

专业细致,为同事织密防护网

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临床诊疗工作16年,季芳“交手”过的传染病不计其数,不仅救治经验丰富,诊疗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从减少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保护同事的角度出发,她率先提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速,且传染性极强,在消毒隔离意识、隔离病房结构流程方面,非传染专业的队员们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我建议,由咱们本科医师做直接面对患者的最危险工作,让其他科同事尽量不进病房污染区。”这一提议得到了医院认同。季芳一进隔离病房,就是整整28天。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如何进行“院感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医务人员“零感染”既是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原则要求,也是来自于家人和社会的祝愿期盼。作为徐医附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季芳围绕“减少传染”主动筹谋,对隔离病房的科学建设献计献策:提出“三区两通道”的划分意见,绘制了详细的隔离流程图;封闭中央空调,安排每个病房使用单独的取暖器取暖;使用84消毒片消毒患者排泄物,使用空气消毒机加含氯消毒剂持续喷洒、消杀,以防止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可能。

她希望自己所作的这些小事能把防护网织得再密一些,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一扇扇门。

患者至上,把风险留给自己

在季芳的印象中,2月10日是自己特别忙碌的一天。那天,她是白班,应该是早上8点上到下午4点,可最终,下午6点多,她才走出病房。

当天一大早,睢宁县送来一名80多岁的病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季芳他们把老人抬到了床上。打开水、整理衣物、调整姿势……当把老人安顿好,几个人都是一身的汗。之后,又接连送进来两例病人,其中有一例还是做过颅脑手术的,需要重点监护。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吸氧、体检、问病史……这一圈忙下来,又错过了中午的饭点。

忙碌并不算什么,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确保忙中不出错才是最关键的。为此,季芳跟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一名新冠患者,有脑梗塞病史,肢体活动存在障碍,吞咽功能也较差,一次进食时不慎出现食物误吸引起的剧烈呛咳。呛咳时,大量飞沫和口腔未咽下食物出现喷溅,虽然大量飞沫喷溅时是病毒传染风险最高的时刻,但眼见可能出现误吸引起的窒息,季芳和当值护士没有退缩,立即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体位,为他持续拍背、清理口腔,一直到其呼吸、心率、脉氧平稳。

为了密切观察进展期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季芳会为患者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因为带着双层手套的触感不好,她蹲在患者旁边,反复摸索微弱的脉搏,一蹲就是十几分钟,只为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痛苦。还有日常的听诊,也存在一定困难。出于防护考虑,季芳把听诊器一直塞在耳朵里,一圈病人听诊下来,耳朵已被防护服及听诊器压得几乎麻木。“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患者,害怕飞沫传播吗?”面对这样疑问,季芳很坦然,“这种时刻,医务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抢救病人,而不是害怕。”

用心救治誓做患者“贴心人”

在隔离病房,除了治疗外,季芳同样关注患者们的心理健康。在她看来,安抚和聊天是查房重要工作之一,每次查房都要2个多小时。

一名年轻姑娘,进到病房后就在一直哭,怕自己好不了,怕感染家人。季芳拉着她的手开始做起来心理辅导,从分析病情、科普病毒,到闲聊家常,给予安抚,一聊就聊了半个多小时。姑娘从哇哇大哭,到低声抽泣,再到趋于平静,季芳这才放心地去看另一名病人。

还有一名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憋喘难耐,连床都下不了。恐惧、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愁容满面,食欲全无。“这可不行,情绪不好、不吃东西,不仅影响治疗,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进一步变差。”季芳了解情况后,连续几天对该病人采取“话疗”,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当知道病人不想吃医院的米饭,而想吃面条后,她帮他订了份面条。

给患者过生日,元宵节时为大家分发元宵节……点点滴滴,都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关爱——病毒没那么可怕,我们与你们同在。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这场特殊战役中,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她把新冠肺炎患者都加成了微信好友,经常在线上关心问询,哪怕是患者出院后,她也和他们保持联系,与他们如朋友般相处。“治病也更要治心,这是医者初心,也是医者担当。”季芳如是说。

从1月27日至2月24日,季芳在隔离病房工作了整整28天。2月24日至3月8日,她从隔离病房撤出,在制定酒店强制休息。也就是说,她已经40天没能回家了。季芳说,因为平时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比较少,这一次的分离更是前所未有的“长”。每次趁着下班后跟家里视频,女儿总会表现得懂事又乖巧:“妈妈,我作业做完了”“我收拾屋子了”“我陪姥姥锻炼了”“妈妈,你要多喝水,别受凉”“妈妈,你别担心我”……看到孩子这样善解人意,季芳心里又感动又欣慰。“谁不想做个好妈妈呢,但作为白衣战士,坚守战场、守护生命更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使命。”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逸男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3月 > 正文
季芳

“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不是英雄,也并不伟大,只是一名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普通人。是身上的这袭白衣,赋予我神圣职责,让我义无反顾上战场,直面病毒也能充满勇气。”说这话的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季芳博士,作为该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她首批进入隔离病房,40天没回家。当然,她的辛苦付出也没有白费,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5例,均顺利出院。

直面病毒,冲锋战“疫”第一线

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九。季芳结束前一天发热门诊白班和感染科病房夜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想着答应女儿年前要去买新衣服,她干脆放弃了补觉。

出于职业敏感,她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感到不容乐观,也设想了自己接下来可能要承担的工作。她故作轻松地问女儿:“宝贝,你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吗?”女儿答:“知道呀!网上都是的。”“那你知道妈妈就是治这个病的吗?”听了这话,13岁的女儿似乎预感到什么,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如果妈妈进隔离病房不能出来了,你能照顾好自己吗?”这一瞬间,女儿眼泪啪啪往下掉,季芳也湿了眼眶。

离别总是那么快。在徐医附院被确定为徐州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后,徐医附院全院立即行动,1月25日,医院腾空了整栋感染科楼。准备防护用品、梳理诊疗流程、开展诊疗培训……季芳他们着实忙得不轻。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徐医附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7日,季芳要进入隔离病房值班,从当夜 12点到次日早8点。“尽管新冠肺炎是个新敌人,但正属于我们传染病学专业领域,我们比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更了解它,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茫茫夜色中,季芳这样为自己鼓劲。

专业细致,为同事织密防护网

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临床诊疗工作16年,季芳“交手”过的传染病不计其数,不仅救治经验丰富,诊疗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从减少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保护同事的角度出发,她率先提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速,且传染性极强,在消毒隔离意识、隔离病房结构流程方面,非传染专业的队员们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我建议,由咱们本科医师做直接面对患者的最危险工作,让其他科同事尽量不进病房污染区。”这一提议得到了医院认同。季芳一进隔离病房,就是整整28天。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如何进行“院感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医务人员“零感染”既是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原则要求,也是来自于家人和社会的祝愿期盼。作为徐医附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师负责人,季芳围绕“减少传染”主动筹谋,对隔离病房的科学建设献计献策:提出“三区两通道”的划分意见,绘制了详细的隔离流程图;封闭中央空调,安排每个病房使用单独的取暖器取暖;使用84消毒片消毒患者排泄物,使用空气消毒机加含氯消毒剂持续喷洒、消杀,以防止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可能。

她希望自己所作的这些小事能把防护网织得再密一些,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一扇扇门。

患者至上,把风险留给自己

在季芳的印象中,2月10日是自己特别忙碌的一天。那天,她是白班,应该是早上8点上到下午4点,可最终,下午6点多,她才走出病房。

当天一大早,睢宁县送来一名80多岁的病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季芳他们把老人抬到了床上。打开水、整理衣物、调整姿势……当把老人安顿好,几个人都是一身的汗。之后,又接连送进来两例病人,其中有一例还是做过颅脑手术的,需要重点监护。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吸氧、体检、问病史……这一圈忙下来,又错过了中午的饭点。

忙碌并不算什么,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确保忙中不出错才是最关键的。为此,季芳跟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一名新冠患者,有脑梗塞病史,肢体活动存在障碍,吞咽功能也较差,一次进食时不慎出现食物误吸引起的剧烈呛咳。呛咳时,大量飞沫和口腔未咽下食物出现喷溅,虽然大量飞沫喷溅时是病毒传染风险最高的时刻,但眼见可能出现误吸引起的窒息,季芳和当值护士没有退缩,立即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体位,为他持续拍背、清理口腔,一直到其呼吸、心率、脉氧平稳。

为了密切观察进展期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季芳会为患者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因为带着双层手套的触感不好,她蹲在患者旁边,反复摸索微弱的脉搏,一蹲就是十几分钟,只为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痛苦。还有日常的听诊,也存在一定困难。出于防护考虑,季芳把听诊器一直塞在耳朵里,一圈病人听诊下来,耳朵已被防护服及听诊器压得几乎麻木。“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患者,害怕飞沫传播吗?”面对这样疑问,季芳很坦然,“这种时刻,医务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抢救病人,而不是害怕。”

用心救治誓做患者“贴心人”

在隔离病房,除了治疗外,季芳同样关注患者们的心理健康。在她看来,安抚和聊天是查房重要工作之一,每次查房都要2个多小时。

一名年轻姑娘,进到病房后就在一直哭,怕自己好不了,怕感染家人。季芳拉着她的手开始做起来心理辅导,从分析病情、科普病毒,到闲聊家常,给予安抚,一聊就聊了半个多小时。姑娘从哇哇大哭,到低声抽泣,再到趋于平静,季芳这才放心地去看另一名病人。

还有一名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憋喘难耐,连床都下不了。恐惧、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愁容满面,食欲全无。“这可不行,情绪不好、不吃东西,不仅影响治疗,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进一步变差。”季芳了解情况后,连续几天对该病人采取“话疗”,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当知道病人不想吃医院的米饭,而想吃面条后,她帮他订了份面条。

给患者过生日,元宵节时为大家分发元宵节……点点滴滴,都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关爱——病毒没那么可怕,我们与你们同在。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这场特殊战役中,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她把新冠肺炎患者都加成了微信好友,经常在线上关心问询,哪怕是患者出院后,她也和他们保持联系,与他们如朋友般相处。“治病也更要治心,这是医者初心,也是医者担当。”季芳如是说。

从1月27日至2月24日,季芳在隔离病房工作了整整28天。2月24日至3月8日,她从隔离病房撤出,在制定酒店强制休息。也就是说,她已经40天没能回家了。季芳说,因为平时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比较少,这一次的分离更是前所未有的“长”。每次趁着下班后跟家里视频,女儿总会表现得懂事又乖巧:“妈妈,我作业做完了”“我收拾屋子了”“我陪姥姥锻炼了”“妈妈,你要多喝水,别受凉”“妈妈,你别担心我”……看到孩子这样善解人意,季芳心里又感动又欣慰。“谁不想做个好妈妈呢,但作为白衣战士,坚守战场、守护生命更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使命。”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