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向荣,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在武汉支援期间,他时刻践行着当初出征时的誓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战斗到武汉最后的胜利。
17年前,邵向荣参加了扬州市抗击“非典”的战斗,17年后,当新冠肺炎在湖北肆虐时,他再次主动报名参战,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春节前,邵向荣就给家人打了“预防针”,以为家人会反对,但同样是医生的父亲却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向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现在考验你的时候来了,作为一名呼吸科的医生,你应该义不容辞奔赴一线。”他的妻子和孩子也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2月1日,邵向荣接到通知,要成为扬大附院第一个参加江苏省重症医疗队支援武汉的一员,同时在队中担任地区队的队长。支援期间,邵向荣和医疗队的其他队员先后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监护室和重症隔离病房。如果说武汉是战斗的前线,那么武汉医院的重症病房就是抗疫前线中的“火线”,那里的患者不仅危重而且病毒载量高、传染力强,许多床边操作又会进一增加传染暴露的风险。
邵向荣没有后退,始终奋战在一线。在病区开设的初期,面对汹涌而来的危重患者,邵向荣顾不得休息,连续工作,多次12小时不脱防护服,期间不吃不喝,穿戴纸尿裤。
曾经收治一名严重呼吸窘迫的危重患者,需要立刻进行气管插管,但在插管前需要给予患者人工气囊通气以维持血氧水平,而每一次按压人工气囊会从患者的呼吸道中带出大量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操作医生又必需与患者头部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但邵向荣和战友没有丝毫犹豫,按压气囊、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最终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
采集咽拭子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在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和防护面屏的基础上再穿戴一层头罩,在这样层层的防护下,操作者本人有时会产生头晕、头痛、胸闷、大汗等缺氧表现。发现战友出现这些症状时,邵向荣勇挑重担,每次查房时主动承担咽拭子的采集任务,最多时一次连续采集22名患者!
治疗患者的同时,邵向荣意识到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康复也很重要,因此在查房时,他耐心抚慰每一位患者,对他们嘘寒问暖,主动给他们送去组织发给自己的水果和零食。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患者绝对的信任。一位患者曾对邵向荣说:“我女儿现在也在隔离点隔离,做了CT发现肺部有阴影,邵医生,如果我的女儿确诊了,我恳请能收治到你们这里来,我信任您,信任你们江苏医疗队!”
在支援期间,很多患者也带给了邵向荣感动。一次,在为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采集咽拭子时,邵向荣重复了几次让她张开嘴巴,患者却神色犹豫,依然没有张嘴。正当邵向荣感到奇怪时,患者小声说,“这样不好吧,容易感染你。”这样的回答让他有些意外,同时无比动容。“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在这样的细枝末节里,我看到了武汉人英雄般的侠气。”邵向荣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截至目前,邵向荣和所在医疗队的战友们已成功救治55名患者。目前武汉的形势已经好转,部分医疗队陆续撤离,作为江苏省重症医疗队的一员,邵向荣说将继续留守武汉,直到湖北战“疫”胜利的那一刻。
邵向荣,男,1978年生。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事迹简介:17年前,邵向荣参加了扬州市抗击“非典”的战斗,17年后,当新冠肺炎在湖北肆虐时,他再次主动报名参战,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成为扬大附院第一个参加江苏省重症医疗队增援武汉的一员,同时在队中担任地区队队长。在武汉期间,邵向荣始终奋战在一线。在初期,患者多且危急的情况下连续工作,12小时不脱防护服,期间不吃不喝,穿戴纸尿裤。冒着暴露于大量气溶胶的风险给病人气管插管。采集咽拭子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在防护服的基础上穿戴头罩,邵向荣发现战友在这种情况下有缺氧症状,因此每次查房时主动承担咽拭子的采集任务,最多时一次连续采集22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