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亚

事迹:驰援黄石、15天连续参与16例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年轻主治医师

简介:人物简介:张亚,男, 1984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亚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2019新冠肺炎期间,张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江苏援助湖北黄石一线医疗队,在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老人一看医生不是张亚,不肯配合治疗,执意要找张医生。老人表示,之所以认定张医生,是因为张医生看病能替他省钱,又能给他把病瞧好了。2月17日凌晨1点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医院, “张医生、张医生, 9床病人不配合治疗,在大喊大叫,有自杀倾向。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3月 > 正文

人物简介:

张亚,男,1984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张亚,一位年轻的呼吸内科医生,凭借耐心细致和周到,深受洪泽地区患者欢迎。在岗位上,张亚刻苦锻炼,练成了“多面手”,在战“疫”一线的关键时刻能够独当一面。多年来,张亚一方面对于专业执着地追求,十分重视在实践中磨炼技艺、积累经验,他一丝不苟、全面多能、临危不乱的专业态度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另一方面他也十分重视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凭借一副“热心肠”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张亚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2019新冠肺炎期间,张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江苏援助湖北黄石一线医疗队,在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

正文:

穿的是白大褂,揣的是“热心肠”

学医是张亚从小的梦想。小时候的张亚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看医生。高考那年有一次又生病了,去看医生。当时他穿了件白色的短袖衬衫,坐在那等医生,有几个老人家误以为张亚是医生,就让张亚给他们看看化验单。虽然是个小小的误会,却让张亚感觉到医生的伟大,能帮助很多人,所以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学医。

自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亚一直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他工作能力全面,态度严谨、责任心强。从医以来,他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张亚所在的科室是呼吸科,医生也不多,最忙的时候是冬天,患者多,每次下完夜班,和家里说好中午回家吃午饭,可经常都只能回去吃晚饭了,忙起来有时候两天都不能回家,但家人都能理解支持他。

张亚虽然是一名年轻医生,但是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这是张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张亚所在科室为呼吸科,经常要和一些年龄大的患者打交道。老小老小,老年患者其实在科学知识、看病流程等方面都不如中青年人熟练,有时候遇到麻烦容易犯急,需要医生多为他们着想。张亚在诊疗中发现,多为他们着想,在给患者看病时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往往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远比良药管用,所以张亚在看病时总能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及时治疗,这样就可以为患者节约一大笔食宿费用。久而久之,张亚也有了一批“老粉丝”。

有一户五保户老人,是呼吸科的“常客”。有次凌晨三点多,这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住院,当天张亚下班在家休息,是另一位同事值班。老人一看医生不是张亚,不肯配合治疗,执意要找张医生。老人表示,之所以认定张医生,是因为张医生看病能替他省钱,又能给他把病瞧好了。无奈之下,同事只好联系张亚。一说起名字,张亚就想起这位老大爷,知道他家比较困难,考虑到同事对患者不熟悉,所以他二话不说,立刻赶到医院帮同事收治老人家。他赶到医院,向同事介绍了老人的情况,安抚好老人配合治疗,还帮老人办好住院手续。忙完这一切,张亚又给老人带来了早饭。老人捧着热乎乎的早饭,含着泪道谢。张亚却觉得他做这一些都不足挂齿,都是医者仁心,应该的。

术业多攻,关键时刻一个人上,少感染一个是一个

2020年2月11日,张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江苏援助湖北黄石一线医疗队,并服从安排,在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上一线有风险,目前毕竟有三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了,但危难时刻,国家需要时,必须要有人冲在前面,守住防线。更何况作为一个呼吸科大夫,出于家国情怀,张亚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践行医生誓言。家里的小孩还小,张亚也想通过自己选择和行动,让他知道他有一个“勇敢的爸爸”“英雄的爸爸”!

2月17日凌晨1点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医院,“张医生、张医生,9床病人不配合治疗,在大喊大叫,有自杀倾向。”张亚的对讲机里传来护士紧张、急促的声音。“我马上到,你们先安抚一下!”

张亚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来到9床旁边。9床患者是一个医疗界的同行,还很年轻。他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救救我,我不能死,我还要救很多人!"“快,我要去手术室开刀!”“我不吃药!”……患者一边喊叫着,一边用头撞击着床!他的言语比较混乱,紧张、焦虑、无助伴随着恐惧!几天前他就有过精神异常。

面对这样一位同行,张亚深深感受到身上职责的沉重。病毒从来不看人,医务人员感染,不仅威胁职业和生命,也意味更多的患者得不到救治。于是,张亚一边安慰着他,一边盯着监护上跳动的数字,心率132次/分,血压96/58㎜Hg,患者激动时,脉氧从98%直接降至70%,很危险。目前当务之急要让他立马镇静下来。可是近两天患者不肯口服药物,用的是右美托咪定,效果不佳。只有选择短效药物为主,推注安定。但是这样做就可能会有呼吸停止的危险,到时候就需要气管插管,这对医务人员来说也就意味着要直面呼吸道传播,感染风险很大。这时候,张亚果断决定了——推安定!

他一边安抚患者:“不要担心,老师!我们是江苏来的医生。你的病情,我们专家组都研讨过了,肺部情况恢复得很好,要有信心,一定会没事的。”张亚不能告诉患者事实,其实他的肺部很糟糕,氧储备很低,必须给患者信心,帮助他克服焦虑,尽快平静下来。另一边,张亚有条不紊地嘱咐护理人员:“现在脉氧低,一旦躁动将下降得更快,准备推安定,准备气管插管包,准备高流量,准备多巴胺。"护理老师立即行动,并问张医生:“要喊麻醉科吗?”张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了,我自已来。”张亚平时在呼吸危重症,紧急突发情况比较多,这就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技多不压身,一旦有患者要行气管插管,那都是争分夺秒的事,会了,那就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多了层保碍。

其实他在做决定时就已经想好了,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可以熟练地操作麻醉,麻醉医生太累,让他们好好休息。最重要的是,插管意味着多一个人暴露,就多一分被感染风险,他决定自己来。张医生给患者推过安定之后,病人睡着了,脉氧达到98%,幸运的是所有的准备都没用上,张亚松了一口气!观察了半个小时,患者生命体征渐渐平稳,直到这时候,张亚才感觉到,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2月19日早上9:00,张亚再次来到9床前,这位同行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长相,但他听出了张亚的声音,对张亚说:“对不起,这两天我像做了一场梦……” 张亚为他的好转感到欣慰,对他说:“你又迈过了一道坎,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很多人等着你去救治。”这是张亚给9床打气,也是给自己和所有的医务人员打气。

在黄石,张亚和队员们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他说最感触的莫过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对活着的渴望,而最好的解压每次都是医患之间相互打气,每次查房都给病人竖起大拇指点赞。“战友”之间也相互鼓励,加油,因为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中,医务人员都身负苍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不辱使命!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逸男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3月 > 正文
张亚

人物简介:

张亚,男,1984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张亚,一位年轻的呼吸内科医生,凭借耐心细致和周到,深受洪泽地区患者欢迎。在岗位上,张亚刻苦锻炼,练成了“多面手”,在战“疫”一线的关键时刻能够独当一面。多年来,张亚一方面对于专业执着地追求,十分重视在实践中磨炼技艺、积累经验,他一丝不苟、全面多能、临危不乱的专业态度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另一方面他也十分重视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凭借一副“热心肠”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张亚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2019新冠肺炎期间,张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江苏援助湖北黄石一线医疗队,在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

正文:

穿的是白大褂,揣的是“热心肠”

学医是张亚从小的梦想。小时候的张亚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看医生。高考那年有一次又生病了,去看医生。当时他穿了件白色的短袖衬衫,坐在那等医生,有几个老人家误以为张亚是医生,就让张亚给他们看看化验单。虽然是个小小的误会,却让张亚感觉到医生的伟大,能帮助很多人,所以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学医。

自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亚一直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他工作能力全面,态度严谨、责任心强。从医以来,他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张亚所在的科室是呼吸科,医生也不多,最忙的时候是冬天,患者多,每次下完夜班,和家里说好中午回家吃午饭,可经常都只能回去吃晚饭了,忙起来有时候两天都不能回家,但家人都能理解支持他。

张亚虽然是一名年轻医生,但是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这是张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张亚所在科室为呼吸科,经常要和一些年龄大的患者打交道。老小老小,老年患者其实在科学知识、看病流程等方面都不如中青年人熟练,有时候遇到麻烦容易犯急,需要医生多为他们着想。张亚在诊疗中发现,多为他们着想,在给患者看病时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往往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远比良药管用,所以张亚在看病时总能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及时治疗,这样就可以为患者节约一大笔食宿费用。久而久之,张亚也有了一批“老粉丝”。

有一户五保户老人,是呼吸科的“常客”。有次凌晨三点多,这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住院,当天张亚下班在家休息,是另一位同事值班。老人一看医生不是张亚,不肯配合治疗,执意要找张医生。老人表示,之所以认定张医生,是因为张医生看病能替他省钱,又能给他把病瞧好了。无奈之下,同事只好联系张亚。一说起名字,张亚就想起这位老大爷,知道他家比较困难,考虑到同事对患者不熟悉,所以他二话不说,立刻赶到医院帮同事收治老人家。他赶到医院,向同事介绍了老人的情况,安抚好老人配合治疗,还帮老人办好住院手续。忙完这一切,张亚又给老人带来了早饭。老人捧着热乎乎的早饭,含着泪道谢。张亚却觉得他做这一些都不足挂齿,都是医者仁心,应该的。

术业多攻,关键时刻一个人上,少感染一个是一个

2020年2月11日,张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江苏援助湖北黄石一线医疗队,并服从安排,在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上一线有风险,目前毕竟有三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了,但危难时刻,国家需要时,必须要有人冲在前面,守住防线。更何况作为一个呼吸科大夫,出于家国情怀,张亚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践行医生誓言。家里的小孩还小,张亚也想通过自己选择和行动,让他知道他有一个“勇敢的爸爸”“英雄的爸爸”!

2月17日凌晨1点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医院,“张医生、张医生,9床病人不配合治疗,在大喊大叫,有自杀倾向。”张亚的对讲机里传来护士紧张、急促的声音。“我马上到,你们先安抚一下!”

张亚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来到9床旁边。9床患者是一个医疗界的同行,还很年轻。他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救救我,我不能死,我还要救很多人!"“快,我要去手术室开刀!”“我不吃药!”……患者一边喊叫着,一边用头撞击着床!他的言语比较混乱,紧张、焦虑、无助伴随着恐惧!几天前他就有过精神异常。

面对这样一位同行,张亚深深感受到身上职责的沉重。病毒从来不看人,医务人员感染,不仅威胁职业和生命,也意味更多的患者得不到救治。于是,张亚一边安慰着他,一边盯着监护上跳动的数字,心率132次/分,血压96/58㎜Hg,患者激动时,脉氧从98%直接降至70%,很危险。目前当务之急要让他立马镇静下来。可是近两天患者不肯口服药物,用的是右美托咪定,效果不佳。只有选择短效药物为主,推注安定。但是这样做就可能会有呼吸停止的危险,到时候就需要气管插管,这对医务人员来说也就意味着要直面呼吸道传播,感染风险很大。这时候,张亚果断决定了——推安定!

他一边安抚患者:“不要担心,老师!我们是江苏来的医生。你的病情,我们专家组都研讨过了,肺部情况恢复得很好,要有信心,一定会没事的。”张亚不能告诉患者事实,其实他的肺部很糟糕,氧储备很低,必须给患者信心,帮助他克服焦虑,尽快平静下来。另一边,张亚有条不紊地嘱咐护理人员:“现在脉氧低,一旦躁动将下降得更快,准备推安定,准备气管插管包,准备高流量,准备多巴胺。"护理老师立即行动,并问张医生:“要喊麻醉科吗?”张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了,我自已来。”张亚平时在呼吸危重症,紧急突发情况比较多,这就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技多不压身,一旦有患者要行气管插管,那都是争分夺秒的事,会了,那就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多了层保碍。

其实他在做决定时就已经想好了,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可以熟练地操作麻醉,麻醉医生太累,让他们好好休息。最重要的是,插管意味着多一个人暴露,就多一分被感染风险,他决定自己来。张医生给患者推过安定之后,病人睡着了,脉氧达到98%,幸运的是所有的准备都没用上,张亚松了一口气!观察了半个小时,患者生命体征渐渐平稳,直到这时候,张亚才感觉到,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2月19日早上9:00,张亚再次来到9床前,这位同行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长相,但他听出了张亚的声音,对张亚说:“对不起,这两天我像做了一场梦……” 张亚为他的好转感到欣慰,对他说:“你又迈过了一道坎,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很多人等着你去救治。”这是张亚给9床打气,也是给自己和所有的医务人员打气。

在黄石,张亚和队员们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他说最感触的莫过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对活着的渴望,而最好的解压每次都是医患之间相互打气,每次查房都给病人竖起大拇指点赞。“战友”之间也相互鼓励,加油,因为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中,医务人员都身负苍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不辱使命!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