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郑炘,男,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滨湖区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
简要事迹:
郑炘,男,1981年9月出生,201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无锡市滨湖区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多次获得无锡市滨湖区年度先进个人和滨湖区交通运输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在岗位工作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入党誓言,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错过了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详细事迹:
抗疫一线,他选择了坚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2日,无锡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吹响了疫情防控的“集结号”,每一个交通人都严阵以待,守护城市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身为滨湖区运输管理处副处长的郑炘主动请缨,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接到父亲所住的医院给他父亲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当领导询问他父亲的病情时,郑炘说了“谎话”,他悄悄收起这张病危通知书,奔赴防疫第一线。
郑炘父亲生病的事,同事们早有耳闻,单位领导对郑炘父亲的病情也非常关心,每次见到郑炘,都要问问情况,可每次郑炘总是很轻松地说:“没事,我父亲的身体已经好多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后,交通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都要投入紧张的工作,局领导考虑到郑炘是家里的独子,父亲又长期患重病,专门找他谈话,建议他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可。可郑炘说“现在抗疫工作担子重、压力大,我家里没问题,请让我到一线吧!”。
其实,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郑炘父亲的病就逐渐加重了,2月6日,郑炘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倔强的郑炘硬是撑起了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领导和同事嗔怪他时,他坚定地说:“既然穿上的制服,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我想,这也是父亲希望看到的!”
无论在哪,都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郑炘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从小就对郑炘严格要求,教育他要自食其力、乐于助人、敢于吃苦,长大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逐渐养成了坚强刚毅、乐于奉献的性格。
2003年9月,郑炘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滨湖区交通运输管理处。父亲叮嘱他:“干工作要认真负责、要为群众多办点好事实事。” 他一直记着这句话,在后来的工作中,无论在哪里,他都冲在前、敢担当、任劳任怨。
在负责汽车维修、机动车驾培业务期间,郑炘精心钻研业务、虚心请教前辈,很快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平日里,他下企业摸排情况,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至今那些经营业户说起他来,无不竖起大拇指。“起初觉得他老是和我过不去,没想到却是实实在在帮了我的大忙!”回想起创业的经历,汽修厂老板朱万华很感慨。今年43岁的朱万华1997年从老家连云港来无锡从事汽修工作,2005年开始创业,租了场地,买来设备,一个简单的汽修厂就算开张了。郑炘在日常行业管理工作中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工厂”,他主动帮助朱万华解决营业执照办理、工位设置、经营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朱万华嫌麻烦,郑炘就一次次跟他沟通、讲政策……如今这家企业越来越红火,朱万华说:“多亏了小郑。”
2007年,郑炘被安排到滨湖区许舍社区挂职。两年间,居民家的大事小事他都跑前跑后协调落实,俯下身子沉进社区。在一次社区拆迁工作中,他主动挑起担子,挨家挨户宣传拆迁政策,不到半年的时间把社区居民情况摸了个“门儿清”。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群众,郑炘总是耐心讲道理、替群众分析利弊、为他们争取正当权益。他的耐心终于换来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挂职第二年,郑炘所在的社区又遇上连日暴雨,由于地势低洼,农田眼看就要变成一片汪洋。郑炘二话不说,带领村民24小时连轴转,调水泵、扛沙袋,硬是搭起了一道“挡水墙”,最大程度为大家挽回了损失。一周下来,郑炘忙得瘦了一圈,许舍社区主任谢美芳夸他:“这小伙儿真是个拼命三郎!”
全力以赴,做好复工复产排头兵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郑炘又一次奋战在防疫工作一线。同事们纷纷挺身而出要接替郑炘的任务,可他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在交通卡口,郑炘每天在寒风中站立八小时,一丝不苟地仔细询问、严格盘查、认真登记。夜班结束,他本可回家休息,但他惦记着处里的其他工作,直接驱车回到办公室,分发防控物资、协调一线值班、签发车辆通行证。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疫情防控点的值勤任务正式结束后,郑炘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复工复产的工作当中。无锡市第一张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就是在郑炘的努力下审核发出的。为了帮助企业能够尽快办理相关许可手续,郑炘从年前就与省、市两级运管部门提前沟通,明确相关许可条件,第一时间为企业上报审核材料。同时,将许可关口前移,亲自上门为企业提供相关指导服务,完成企业服务能力认定等相关资质审核工作,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审核、上报及许可证发放工作。为了全力保障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有序,公路治超、两客一危及非法营运整治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郑炘一如既往,挑起了肩上的担子,主动地站上了整治行动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