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惠力郑玉群

事迹:携手战斗在抗疫一线的80后夫妻

简介:张惠力,男,1983年生,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科科员;郑玉群,女,1982年生,常州市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员、急性传染病防控条线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惠力于2月17日作为常州市疾控系统第二批驰援湖北的公共卫生专家奔赴黄石市开展疫情防控,直到3月28日返回常州。妻子郑玉群除了作为丈夫的坚强后盾,也一直忙碌在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线。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4月 > 正文

张惠力,男,1983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职称,毕业于东南大学劳动与环境卫生专业,现为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科科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多次深入一线采编报道素材,并于2月17日作为常州市疾控系统第二批驰援湖北的公共卫生专家奔赴黄石市开展疫情防控,3月28日返回常州。

郑玉群,女,1982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职称,毕业于东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现为常州市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员,急性传染病防控条线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疫情就像“试金石”,有的人麻痹大意,有的人匆匆出逃,可有的人偏偏逆行,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入党的铮铮誓言,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对战“疫”伉俪。

一、驰援武汉战疫情,我是一名防疫“战士”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惠力,就是这群“逆行”疾控人的一员。八零后的他,已经在疾控战线摸爬滚打了10年,经历过新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登革热等疫情的洗礼,参与过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和舆情应对工作。当组织召唤,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疾控工作者,张惠力选择义无反顾奔赴湖北省黄石市的疫情防控一线,去做一名防疫“战士”。

张惠力在黄石市主要负责驰援西塞山区疫情防控,经过短暂磨合,他很快融入到当地工作中,和当地同仁一起,带领基层社会人员深入现场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集中隔离点技术指导等工作。他和同事们借助公安部门力量,对未能找出传染源的既往病例开展回溯调查。在此期间,他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不分昼夜,始终与当地同仁携手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当“指导”,用最短时间打造一支专业流调队伍

初到黄石,他所在的江苏省援黄流调队就接到一项艰巨任务,小队成员要每人负责一个辖区,指导开展肺炎发热病人排查工作。这预示着,黄石市的疫情防控战由被动转为主动,一场检索管理未知病例和密接人员的大行动正式开始。

根据安排,他和黄石市疾控中心的几位专业人员下沉到西塞山区。刚到区指挥部,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黄石市比较特殊,城区没有区级疾控中心,这项专业性比较强的排查工作只能依靠街道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民警、社区志愿者这些人去做。为了能让这些“门外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调查技巧和要点,他仔细揣摩已有方案,他制定了西塞山区的具体实用实施方案,明确关键时点、提炼调查要点,确保这项工作在最短时间全面铺开,也为西塞山区打造了一支40多人的“民间”疾控队伍。

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27日返程的前一天,他基本每天都要去辖区各个街道开展排查工作的技术指导,累计培训指导100人次,带领这只队伍对500多例发热病例及其2000多例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不确定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被及时住院隔离观察或集中隔离,确保西塞山区再未出现未被监管的确诊病例。

当“智囊”,用敏锐嗅觉寻根溯源找出传播链条

这次支援黄石他们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当地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每个病例的流调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流调人员少、确诊病例多的客观因素限制,他采取点对点、手把手的培训指导,让流调报告更趋完整。

有一次,在与一起驻西塞山区的黄石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交流时,他了解到有一个家庭聚集性疫情始终找不到传染源。于是,在认真分析研究既往流调报告后,他敏锐地发现流调人员对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判断错了,因而没有调查可能被感染的时间段情况。他分析认为,首发病例是私企老板,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不会像调查报告里那么简单,一定还有隐情。考虑到这点,他立即与派驻小组的公安干警联系,把首发病例前14天密切接触人作为重点,请求协助调查行踪。最终,警方的一条线索破解了这盘死局。原来在春节期间,这位老板约三位好友在自己的办公点聚会喝茶,其中一位是确诊病例。通过这个线索,也把另外一例聚集性案例串联在了一起。

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12日西塞山区最后一例无症状感染病例出现,他先后参与了22例新发病例的调查工作,对53例既往病例开展了回顾性调查,修改完善了100余份流调报告;先后撰写2份关于流调工作及经典案例的分析报告,其中1份分析报告被中国疾控中心纳入经典案例库。为了更好的分享交流经验,及时把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工作,契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训”活动,作为培训组成员为黄石市疾控系统近100名工作人员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培训。

当“参谋”,用专业知识为基层疫情防控建言献策

3月初,由于全国部分地区监狱、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张惠力立即联系西塞山区指挥部及时下发详细的自查表格,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的监狱、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基本情况。为高效开展督导工作,他制作了全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机构防控情况督导表,并作为市指导组成员配合市民政局对黄石市开发区、西塞山区和下陆区的14家养老福利机构开展专项指导,累计培训指导150人次,就日常管理、消杀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8条整改建议,并向市指挥部上报近万字的督导报告。

3月中旬,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企业、建筑工地等单位陆续要求复工复产,医疗机构也陆续要求恢复正常诊疗工作。为有序指导复工复产复诊单位做好疫情防控,他在区“民间”疾控队伍基础上改编扩增了5支指导队,并针对不同场所制作了配套的督导方案和督导表,更加规范统一。考虑到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对全区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复诊及恢复预防接种服务开展专项指导,累计指导80人次,就应急处置、精细化预约、登记接种一人一诊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作为市指导组成员对黄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政府机关开展技术指导,要求食堂等重点场所就防控漏洞开展集中整改。

二、驻守新北区疾控一线,职责使命担肩头

丈夫张惠力远在湖北黄石支援疫情工作,义无反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妻子郑玉群除了作为丈夫的坚强后盾,还肩负着自己作为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份子的使命,

鼓励:去前线好好干,家里有我!

早在驰援湖北黄石之前,张惠力就经常深入一线采集先进事迹撰写报道,妻子郑玉群和他几乎没见过面,即便回家也多是错开的时间,难得见面一次却“吵”了一架。原来张惠力已主动请缨前往湖北一线,也随时可能出发,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郑玉群,担心她有顾虑。憋了好几天,还是鼓起勇气坦白,谁知郑玉群还没听完,就斩钉截铁地告诉张惠力说:“你是党员,也是医生,你不上谁上?我也有想上前线,只是没有机会,你要给我做榜样,去前线好好干,家里我会照顾好!”听到这些话,张惠力害臊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晚就收拾齐全装备。

2月17日,张惠力作为常州市疾控系统第二批驰援湖北省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专家奔赴黄石市,郑玉群前往送别。离别之际,夫妻二人却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一起努力战斗,等你平安凯旋”的话语,就是嘱托,就是鼓励,就是付出,就是奉献。

坚守:奔波于区疾控一线的“陀螺”

自常州市新北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郑玉群经常奔波于病例家中、医院和隔离观察点之间。1月25日晚上12时许,忙碌了一天的郑玉群又接到新的任务,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1名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需要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她和同事们迅速收拾好采样箱,带上防护用品,急匆匆的出发了。咽拭子标本采集对医务人员来说有着极大的感染风险,采样对象如果已经受到感染,他(她)的张嘴动作,将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但郑玉群和她的同事们压根儿没时间也从来不会去考虑危险,从来不曾有过丝毫的犹豫和退缩。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公共卫生人就是前线的战士。

现场工作结束后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30分了,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整理,疲惫不堪的她只好在办公室的长椅上短暂休息,一晃神就睡着了。从除夕前夜开始,郑玉群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标本采集、调查报告撰写,郑玉群忙碌得像一个飞转的陀螺,有时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疫情防控以来,她采集、转运的生物标本达百余份,梳理、统计报送各类信息和报表200余次。

“遗憾”:尽孝尽责难双全

“我感觉我对不起我妈妈,但相信她一定会理解女儿。”提及母亲,这位面对疫情刚毅无比的女“战士”眼睛里满含泪花。2020年1月23日放假,原本是郑玉群回山东济南老家的日子,即便工作再忙,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家看看妈妈。妈妈身体不好,因患癌动过两次手术,还得定期化疗。济南和常州虽只隔600多公里,郑玉群依然难以有时间回去陪妈妈化疗,这也让她倍感愧疚,时常自责。今年说好了陪妈妈过年,但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作为单位技术骨干的郑玉群,深知疫情防控人手少、任务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战斗,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妈妈不回去了,挂完电话她就瞬间泪奔,她清楚疫情形势严峻,也清楚妈妈的身体状况,担心的是受疫情影响妈妈无法及时化疗,身体会变得糟糕,想到这些再也不敢再往下想,所有的悲伤难过一个人扛,上班时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从除夕开始,他们5岁的女儿就没见过爸爸妈妈几回面,夫妻俩天天早出晚归,加完班深夜回家孩子早已睡着,第二天又早早出门。女儿天天在家要问外婆好几遍: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他们为什么不管我呀?以前黏人的小棉袄都变成了“留守”儿童。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疫情早点结束。”张惠力、郑玉群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疾控工作者一样,肩负使命责任,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把对家人的爱暂放一边,奔赴各自战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小家”之外,更有“大家”,这个时候需要他们的不仅是自己的家人,更有千千万万的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战“疫”到底,义不容辞!这是夫妻二人秉承的坚定信念。在十万火急的“战场”上,更是中华儿女唱响的战歌!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4月 > 正文
张惠力郑玉群

张惠力,男,1983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职称,毕业于东南大学劳动与环境卫生专业,现为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传科科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多次深入一线采编报道素材,并于2月17日作为常州市疾控系统第二批驰援湖北的公共卫生专家奔赴黄石市开展疫情防控,3月28日返回常州。

郑玉群,女,1982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职称,毕业于东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现为常州市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员,急性传染病防控条线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疫情就像“试金石”,有的人麻痹大意,有的人匆匆出逃,可有的人偏偏逆行,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入党的铮铮誓言,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对战“疫”伉俪。

一、驰援武汉战疫情,我是一名防疫“战士”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惠力,就是这群“逆行”疾控人的一员。八零后的他,已经在疾控战线摸爬滚打了10年,经历过新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登革热等疫情的洗礼,参与过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和舆情应对工作。当组织召唤,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疾控工作者,张惠力选择义无反顾奔赴湖北省黄石市的疫情防控一线,去做一名防疫“战士”。

张惠力在黄石市主要负责驰援西塞山区疫情防控,经过短暂磨合,他很快融入到当地工作中,和当地同仁一起,带领基层社会人员深入现场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集中隔离点技术指导等工作。他和同事们借助公安部门力量,对未能找出传染源的既往病例开展回溯调查。在此期间,他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不分昼夜,始终与当地同仁携手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当“指导”,用最短时间打造一支专业流调队伍

初到黄石,他所在的江苏省援黄流调队就接到一项艰巨任务,小队成员要每人负责一个辖区,指导开展肺炎发热病人排查工作。这预示着,黄石市的疫情防控战由被动转为主动,一场检索管理未知病例和密接人员的大行动正式开始。

根据安排,他和黄石市疾控中心的几位专业人员下沉到西塞山区。刚到区指挥部,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黄石市比较特殊,城区没有区级疾控中心,这项专业性比较强的排查工作只能依靠街道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民警、社区志愿者这些人去做。为了能让这些“门外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调查技巧和要点,他仔细揣摩已有方案,他制定了西塞山区的具体实用实施方案,明确关键时点、提炼调查要点,确保这项工作在最短时间全面铺开,也为西塞山区打造了一支40多人的“民间”疾控队伍。

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27日返程的前一天,他基本每天都要去辖区各个街道开展排查工作的技术指导,累计培训指导100人次,带领这只队伍对500多例发热病例及其2000多例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不确定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被及时住院隔离观察或集中隔离,确保西塞山区再未出现未被监管的确诊病例。

当“智囊”,用敏锐嗅觉寻根溯源找出传播链条

这次支援黄石他们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当地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每个病例的流调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流调人员少、确诊病例多的客观因素限制,他采取点对点、手把手的培训指导,让流调报告更趋完整。

有一次,在与一起驻西塞山区的黄石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交流时,他了解到有一个家庭聚集性疫情始终找不到传染源。于是,在认真分析研究既往流调报告后,他敏锐地发现流调人员对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判断错了,因而没有调查可能被感染的时间段情况。他分析认为,首发病例是私企老板,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不会像调查报告里那么简单,一定还有隐情。考虑到这点,他立即与派驻小组的公安干警联系,把首发病例前14天密切接触人作为重点,请求协助调查行踪。最终,警方的一条线索破解了这盘死局。原来在春节期间,这位老板约三位好友在自己的办公点聚会喝茶,其中一位是确诊病例。通过这个线索,也把另外一例聚集性案例串联在了一起。

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12日西塞山区最后一例无症状感染病例出现,他先后参与了22例新发病例的调查工作,对53例既往病例开展了回顾性调查,修改完善了100余份流调报告;先后撰写2份关于流调工作及经典案例的分析报告,其中1份分析报告被中国疾控中心纳入经典案例库。为了更好的分享交流经验,及时把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工作,契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训”活动,作为培训组成员为黄石市疾控系统近100名工作人员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培训。

当“参谋”,用专业知识为基层疫情防控建言献策

3月初,由于全国部分地区监狱、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张惠力立即联系西塞山区指挥部及时下发详细的自查表格,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的监狱、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基本情况。为高效开展督导工作,他制作了全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机构防控情况督导表,并作为市指导组成员配合市民政局对黄石市开发区、西塞山区和下陆区的14家养老福利机构开展专项指导,累计培训指导150人次,就日常管理、消杀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8条整改建议,并向市指挥部上报近万字的督导报告。

3月中旬,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企业、建筑工地等单位陆续要求复工复产,医疗机构也陆续要求恢复正常诊疗工作。为有序指导复工复产复诊单位做好疫情防控,他在区“民间”疾控队伍基础上改编扩增了5支指导队,并针对不同场所制作了配套的督导方案和督导表,更加规范统一。考虑到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对全区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复诊及恢复预防接种服务开展专项指导,累计指导80人次,就应急处置、精细化预约、登记接种一人一诊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作为市指导组成员对黄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政府机关开展技术指导,要求食堂等重点场所就防控漏洞开展集中整改。

二、驻守新北区疾控一线,职责使命担肩头

丈夫张惠力远在湖北黄石支援疫情工作,义无反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妻子郑玉群除了作为丈夫的坚强后盾,还肩负着自己作为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份子的使命,

鼓励:去前线好好干,家里有我!

早在驰援湖北黄石之前,张惠力就经常深入一线采集先进事迹撰写报道,妻子郑玉群和他几乎没见过面,即便回家也多是错开的时间,难得见面一次却“吵”了一架。原来张惠力已主动请缨前往湖北一线,也随时可能出发,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郑玉群,担心她有顾虑。憋了好几天,还是鼓起勇气坦白,谁知郑玉群还没听完,就斩钉截铁地告诉张惠力说:“你是党员,也是医生,你不上谁上?我也有想上前线,只是没有机会,你要给我做榜样,去前线好好干,家里我会照顾好!”听到这些话,张惠力害臊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晚就收拾齐全装备。

2月17日,张惠力作为常州市疾控系统第二批驰援湖北省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专家奔赴黄石市,郑玉群前往送别。离别之际,夫妻二人却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一起努力战斗,等你平安凯旋”的话语,就是嘱托,就是鼓励,就是付出,就是奉献。

坚守:奔波于区疾控一线的“陀螺”

自常州市新北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郑玉群经常奔波于病例家中、医院和隔离观察点之间。1月25日晚上12时许,忙碌了一天的郑玉群又接到新的任务,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1名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需要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她和同事们迅速收拾好采样箱,带上防护用品,急匆匆的出发了。咽拭子标本采集对医务人员来说有着极大的感染风险,采样对象如果已经受到感染,他(她)的张嘴动作,将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但郑玉群和她的同事们压根儿没时间也从来不会去考虑危险,从来不曾有过丝毫的犹豫和退缩。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公共卫生人就是前线的战士。

现场工作结束后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30分了,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整理,疲惫不堪的她只好在办公室的长椅上短暂休息,一晃神就睡着了。从除夕前夜开始,郑玉群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标本采集、调查报告撰写,郑玉群忙碌得像一个飞转的陀螺,有时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疫情防控以来,她采集、转运的生物标本达百余份,梳理、统计报送各类信息和报表200余次。

“遗憾”:尽孝尽责难双全

“我感觉我对不起我妈妈,但相信她一定会理解女儿。”提及母亲,这位面对疫情刚毅无比的女“战士”眼睛里满含泪花。2020年1月23日放假,原本是郑玉群回山东济南老家的日子,即便工作再忙,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家看看妈妈。妈妈身体不好,因患癌动过两次手术,还得定期化疗。济南和常州虽只隔600多公里,郑玉群依然难以有时间回去陪妈妈化疗,这也让她倍感愧疚,时常自责。今年说好了陪妈妈过年,但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作为单位技术骨干的郑玉群,深知疫情防控人手少、任务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战斗,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妈妈不回去了,挂完电话她就瞬间泪奔,她清楚疫情形势严峻,也清楚妈妈的身体状况,担心的是受疫情影响妈妈无法及时化疗,身体会变得糟糕,想到这些再也不敢再往下想,所有的悲伤难过一个人扛,上班时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从除夕开始,他们5岁的女儿就没见过爸爸妈妈几回面,夫妻俩天天早出晚归,加完班深夜回家孩子早已睡着,第二天又早早出门。女儿天天在家要问外婆好几遍: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他们为什么不管我呀?以前黏人的小棉袄都变成了“留守”儿童。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疫情早点结束。”张惠力、郑玉群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疾控工作者一样,肩负使命责任,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把对家人的爱暂放一边,奔赴各自战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小家”之外,更有“大家”,这个时候需要他们的不仅是自己的家人,更有千千万万的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战“疫”到底,义不容辞!这是夫妻二人秉承的坚定信念。在十万火急的“战场”上,更是中华儿女唱响的战歌!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