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又今

事迹:坚守村卫生室近70年、带病为村民出诊的85岁老村医

简介:张又今,男,1935年生,涟水县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今年85岁高龄的张又今已经从医近70年了,196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后获得本科文凭,晋升为主任医师职称,但他拒绝了镇上和县里多个医院的聘请,一直坚守在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2017年,他患上肌肉萎缩症,需要他人搀扶才能缓慢行动,但他坚持在老伴和徒弟的帮助下出诊。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5月 > 正文

张又今,男,1935年2月出生,涟水县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

现已85岁高龄的张又今,从医近70年,现仍是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3 年前患了肌肉萎缩症,需要被搀扶着才能缓慢行动,但他仍在坚持为附近村民看病,全年无休,24 小时候诊,从不拒绝求助的病人,遇到确实有困难的病人,还要少收甚至不收诊疗费用,深受当地村民称赞。

现已85岁高龄的张又今,现任涟水县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3 年前患了肌肉萎缩症,需要被搀扶着才能缓慢行动,但他仍在坚持为附近村民看病,全年无休,24小时候诊。附近的村民几乎都认识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医生,还有患者专程从外地赶来请他看病。张又今从不拒绝求助的病人,遇到确实有困难的病人,还要少收甚至不收诊疗费用。

85岁高龄仍带病看诊 双手握笔艰难写一张药方

张又今看诊的诊所里陈设简单,没有高端的检测仪器,堆满了《现代内科学》《临床妇科学》等医学书籍,还有不少张又今的荣誉证书,以及一座“时代英模”的雕像。张又今从医近 70 年,是一名全科医生,诊所里的这些书籍,他之前每天都要翻阅,每本资料至少看过近百遍。因为行动不便,需要妻子搀扶着坐诊。每天,门前都有人排队等候。张又今听病人说完病情,周文珍扶着他慢慢站起来,将座椅往前推一推,再扶着他坐下,轻轻将他的手拿上来放在病人的脉搏上,张又今的身体绷得直直的,用力哼出声音,他讲不出的话,妻子来帮忙“翻译”。

“你身体没什么大问题,给你开点药按疗程服用就行,吃完再来复诊。”“翻译”完,周文珍把本子摊开,将张又今的双手握在一起,他缓慢地写起了药方,两个药名用去3分钟。张又今问诊,周文珍做助手,徒弟朱锦成负责抓药,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看病方式。

因为张又今没办法坐太久,写完药方后,妻子又将他扶起来,把椅子挪到后面,好让他躺下。这样重复地站着、坐下、号脉、写药方,从前对于张又今来说好似行云流水的事,如今却至少需要 10 分钟才能做完。“很多病也看不了了,就是帮周围的村民看一些简单的病症。”周文珍说,张又今一直说自己是老百姓的医生,愿意留在乡村为老百姓治病,镇上和县里的医院多次以优厚条件聘请他,都拒绝了。以前每天能问诊百余人,最多的时候要近两百人,诊所门口总是停满了车,队伍排得很长。如今行动不便,但张又今仍然坚持出诊,“不愿意放弃他所热爱的事业,说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虽然身体不便,张又今的思维却很清晰,他记得在哪本书的哪个位置写了什么内容,重要的页码处细心地用一根红线做标志。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老医生的一生传奇而励志

近年来,张又今的病情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饭食也需要妻子来喂,但是只要听到村民电话预约看诊,饭也不吃了,就赶紧到卫生室,今年71岁的朱锦成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上85岁的师傅去上班,成为村头一道特别而感人的风景。

村里有三千多口人,从村里去镇上的医院很不方便,附近的大人小孩病了,就来这个诊所,张又今一般都给免费诊疗。要是确实有困难的人来看病,还免费多开几副药。对于张又今的医术,村民们深有体会,“我丈夫当年得了胃癌,医生说最多2年的寿命了,张医师给治疗后,现在71岁了,身体还特别好。” 村民王大姐说,她将之称为“救命之恩”。

张又今精于中医医术,最擅长妇科相关的疾病,因此不止挽救生命,还帮助“新生”。周文珍介绍说,十多年前有一个病人婚后多年不育,辗转了很多医院治疗,后来经人介绍来这里碰碰运气,结果给看好了,孩子的名字也是张又今给起的,“现在连二胎都有了”,这家人特地来到卫生室放了鞭炮,给大家送来喜糖。

被治愈的人纷纷送来锦旗,张又今不愿意都挂在诊所里,家里也已经堆不下。“他不求名利,只要老百姓幸福健康就好。”周文珍理解丈夫的心意,因此无论多困难,她都坚持做丈夫的助手,协助他看诊。在张又今的病人中,有人被他的医术和医德所鼓舞,也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医者。

张又今在村民心里,是一部大写的励志书。早年他历经磨难,义无反顾探索医学之路,1957 年从南京中医进修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之后又通过四年进修,获得了北京医科大学本科文凭,被晋升为主任医师职称。从医近 70 年,张又今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40多篇。

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张又今的医德更值得写一笔,“在县、市人大代表评选中,曾多次满票当选,一共做过八届人大代表。”这是令他家人极为自豪的事。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5月 > 正文
张又今

张又今,男,1935年2月出生,涟水县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

现已85岁高龄的张又今,从医近70年,现仍是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3 年前患了肌肉萎缩症,需要被搀扶着才能缓慢行动,但他仍在坚持为附近村民看病,全年无休,24 小时候诊,从不拒绝求助的病人,遇到确实有困难的病人,还要少收甚至不收诊疗费用,深受当地村民称赞。

现已85岁高龄的张又今,现任涟水县南集镇王圩卫生室村医,3 年前患了肌肉萎缩症,需要被搀扶着才能缓慢行动,但他仍在坚持为附近村民看病,全年无休,24小时候诊。附近的村民几乎都认识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医生,还有患者专程从外地赶来请他看病。张又今从不拒绝求助的病人,遇到确实有困难的病人,还要少收甚至不收诊疗费用。

85岁高龄仍带病看诊 双手握笔艰难写一张药方

张又今看诊的诊所里陈设简单,没有高端的检测仪器,堆满了《现代内科学》《临床妇科学》等医学书籍,还有不少张又今的荣誉证书,以及一座“时代英模”的雕像。张又今从医近 70 年,是一名全科医生,诊所里的这些书籍,他之前每天都要翻阅,每本资料至少看过近百遍。因为行动不便,需要妻子搀扶着坐诊。每天,门前都有人排队等候。张又今听病人说完病情,周文珍扶着他慢慢站起来,将座椅往前推一推,再扶着他坐下,轻轻将他的手拿上来放在病人的脉搏上,张又今的身体绷得直直的,用力哼出声音,他讲不出的话,妻子来帮忙“翻译”。

“你身体没什么大问题,给你开点药按疗程服用就行,吃完再来复诊。”“翻译”完,周文珍把本子摊开,将张又今的双手握在一起,他缓慢地写起了药方,两个药名用去3分钟。张又今问诊,周文珍做助手,徒弟朱锦成负责抓药,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看病方式。

因为张又今没办法坐太久,写完药方后,妻子又将他扶起来,把椅子挪到后面,好让他躺下。这样重复地站着、坐下、号脉、写药方,从前对于张又今来说好似行云流水的事,如今却至少需要 10 分钟才能做完。“很多病也看不了了,就是帮周围的村民看一些简单的病症。”周文珍说,张又今一直说自己是老百姓的医生,愿意留在乡村为老百姓治病,镇上和县里的医院多次以优厚条件聘请他,都拒绝了。以前每天能问诊百余人,最多的时候要近两百人,诊所门口总是停满了车,队伍排得很长。如今行动不便,但张又今仍然坚持出诊,“不愿意放弃他所热爱的事业,说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虽然身体不便,张又今的思维却很清晰,他记得在哪本书的哪个位置写了什么内容,重要的页码处细心地用一根红线做标志。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老医生的一生传奇而励志

近年来,张又今的病情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饭食也需要妻子来喂,但是只要听到村民电话预约看诊,饭也不吃了,就赶紧到卫生室,今年71岁的朱锦成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上85岁的师傅去上班,成为村头一道特别而感人的风景。

村里有三千多口人,从村里去镇上的医院很不方便,附近的大人小孩病了,就来这个诊所,张又今一般都给免费诊疗。要是确实有困难的人来看病,还免费多开几副药。对于张又今的医术,村民们深有体会,“我丈夫当年得了胃癌,医生说最多2年的寿命了,张医师给治疗后,现在71岁了,身体还特别好。” 村民王大姐说,她将之称为“救命之恩”。

张又今精于中医医术,最擅长妇科相关的疾病,因此不止挽救生命,还帮助“新生”。周文珍介绍说,十多年前有一个病人婚后多年不育,辗转了很多医院治疗,后来经人介绍来这里碰碰运气,结果给看好了,孩子的名字也是张又今给起的,“现在连二胎都有了”,这家人特地来到卫生室放了鞭炮,给大家送来喜糖。

被治愈的人纷纷送来锦旗,张又今不愿意都挂在诊所里,家里也已经堆不下。“他不求名利,只要老百姓幸福健康就好。”周文珍理解丈夫的心意,因此无论多困难,她都坚持做丈夫的助手,协助他看诊。在张又今的病人中,有人被他的医术和医德所鼓舞,也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医者。

张又今在村民心里,是一部大写的励志书。早年他历经磨难,义无反顾探索医学之路,1957 年从南京中医进修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之后又通过四年进修,获得了北京医科大学本科文凭,被晋升为主任医师职称。从医近 70 年,张又今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40多篇。

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张又今的医德更值得写一笔,“在县、市人大代表评选中,曾多次满票当选,一共做过八届人大代表。”这是令他家人极为自豪的事。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