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潘宇

事迹:满腔热忱、致力脱贫攻坚的基层文艺工作者

简介:潘宇,男,1963年生,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潘宇从事农民画创作40年,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荣获全国多类大奖。潘宇用心指导农民提高画作质量,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民画院,发扬了博里农民画,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带领村民脱贫攻坚。潘宇创新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成立刺绣坊,带动绣娘就业,促进农民画艺术成果转化,作品远销海外,实现“非遗变现”。疫情期间,潘宇组织农民画作者拿起画笔,以艺战“疫”,创作了大量共抗疫情的农民画,多幅作品在国家、省级媒体上刊发,网络平台点击量超百万以上,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6月 > 正文

潘宇,男,1963年生,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

潘宇从事农民画创作40年,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其中获得全国金奖4次,银奖、铜奖、佳作奖、优秀奖等368次,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届至第八届一等奖。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促进农民画艺术成果转画,实现“非遗变现”,改善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疫情期间,他组织农民画作者拿起画笔,以艺战疫,创作了大量共抗疫情的农民画作品。他自己创作的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速将防疫传万家》刊登在杂志《未来科学家》三月刊上。

妙笔生花绘出幸福博里

“村民们从未想过,只是闲暇之余的“瞎折腾”也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潘宇的眼中,流露出对艺术以及对田野的热爱。从小喜欢画画的潘宇,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村民们还只是对某一物品进行描绘时,潘宇的画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物品,他的画面丰盈饱满,充满了故事性,有农忙劳作,有晨起喂鸡。这给了其他的村民极大地启发。他鼓励乡亲们进行创新,丰富自己的画作内容,色彩上大胆运用,发挥“不怕画不好,就怕不敢画的精神”。在他的鼓励下,博里农民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其淳朴的画风,大胆的用色在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

“人民的精神富足了,新农村的生活也带有了诗意。”博里镇的人们在农闲时喜欢三五成群的一起作画,他们热烈的交流讨论着,大胆的相互评价,有时候分不清高低都爱请教潘宇为他们讲解,他们觉得潘宇的画工精湛,用色鲜艳好看,构思也很精巧。

潘宇总是不厌其烦的为乡亲们修改画作,为了给村民“讲课”,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在家给村民“教学”,乡亲们都亲切的叫他“潘老师”。

“潘老师”真的当了老师,自从潘宇担任了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他的生活也更加繁忙。

无私奉献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一民基层文艺工作者,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潘宇坚定的说,他决心要发扬博里农民画,让村民都过上红火的日子。

要以文艺这把“枪”,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需要稳定博里镇农民画的质量。

“潘老师,这幅画我画了好几遍,可总是觉得不对劲,您能来帮我看看吗?”镇里的王大婶很有画画天赋,也很专注细节。

“王大婶,你别急,我马上到。”刚刚结束工作的潘宇又披上了外套,径直走向王大婶的家。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即使是经常顶风冒雨,潘宇也会深入到村居农民画作者家中指导作画,从不计个人的得失。由于长期处于带病坚持工作的状态下,导致2014年肠胃疾病和其它亚健康病因,就医南京军区总医院两月余。病愈出院后,潘宇又立即奔赴农民画辅导创作一线工作岗位。

在潘宇的尽职指导下,博里的农民画质量直线上升,也带领村民获得了许多荣誉。1991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上,博里农民画蝉联连续六届一等奖。多年来,在全国、省市农民画艺术大赛中,入选和获奖数量均排名在前列,受到国家和省市艺术届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博里镇更是入选了江苏省文明乡镇。

“农民画作为我们本土的民间艺术,如果不能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就难逃消亡的命运。”潘宇对于文艺脱贫有着准确的见解。在政府的帮助下,博里镇建立了农民画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由潘宇牵头,乡亲们开始接单,第一次实现了成果转化,乡亲们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

巧思妙想加快成果转化

看着博里农民画取得的若干成就,作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的潘宇倍感欣慰。目前农民画已为博里镇的经济带来一部分稳定的收入,但是还有部分贫困户的生活举步维艰,他觉得博里农民画可以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一定要增加农民画成果转化,增加其实用性,为我们的村民争取更富足的生活。”怀着这样的念头,潘宇苦思冥想了好久。海报、文化衫、帆布袋……这些都被他否决了,因为他认为要选取更有民间工艺特色的东西来实现农民画的“非遗变现”。

潘宇的妻子徐玉兄是传统刺绣的好手。一天,潘宇看着专心刺绣的妻子,脑海中一个灵感一闪而过。

“是呀,刺绣也是一种画的形式,将其作为载体,可以把农民画绣上去!”

想到这个点子时,潘宇开心的笑了起来,农民画的发展虽然稳步前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苦于载体单一,无法实现更多的实用价值,但是如果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就能赋予农民画更多的实用价值,促进博里镇的经济发展。

他将这个点子告诉他的妻子,两个人都一致认为是一件可行的事。他们一刻也没停歇。

2008年,自幼爱好农民画的潘宇,尝试着将博里农民画与传统的刺绣工艺相结合,成立了刺绣坊。

夫妇二人一人作画,一人刺绣,将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的博里农民画引入了绣品之中,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淮安特色、反映淮安风光的刺绣作品。

目前,博里刺绣坊共有30余位绣娘,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合作。丝线、绣针、绣面等一切固定费用以及销售、风险等均由刺绣坊承担,绣娘只负责完成绣品。每位绣娘绣成一件成品可以取得订单金额的70%,剩下的30%由刺绣坊和农民画画家分配。所以,订单需求旺盛的时候,绣娘每月收入可达5000—6000元。

博里农民画刺绣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性,赢得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逐步崭露头角,每年都有300—400份“订单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

以艺战“疫”弘扬正能量

2020年,疫情肆虐,潘宇积极创作做表率,组织博里农民画作者,自觉履行农民画作者使命和担当带领乡亲们创作了许多抗疫农民画。他创作的农民画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3月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品《速将防疫传万家》刊登在杂志《未来科学家》3月期上,广泛发行;农民画公益画《疫情防控刻不容缓》、《防控疫情宣传在行动》、《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等在省、国家新媒体“美篇”上播出,点击量在百万以上。他的作品引领大众思考、引导人们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启发善待野生动物、守望家园。

多年来,潘宇同志赋予了“农民画”更加富有活力的“心脏”,引领每一位博里人民驶向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他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其中获得全国金奖4次,银奖、铜奖、佳作奖、优秀奖368次,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届至第八届一等奖。潘宇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农民画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文艺之星”“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个人”“江苏省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将和博里农民画创作一生相伴,为这一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一切,为博里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6月 > 正文
潘宇

潘宇,男,1963年生,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

潘宇从事农民画创作40年,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其中获得全国金奖4次,银奖、铜奖、佳作奖、优秀奖等368次,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届至第八届一等奖。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促进农民画艺术成果转画,实现“非遗变现”,改善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疫情期间,他组织农民画作者拿起画笔,以艺战疫,创作了大量共抗疫情的农民画作品。他自己创作的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速将防疫传万家》刊登在杂志《未来科学家》三月刊上。

妙笔生花绘出幸福博里

“村民们从未想过,只是闲暇之余的“瞎折腾”也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潘宇的眼中,流露出对艺术以及对田野的热爱。从小喜欢画画的潘宇,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村民们还只是对某一物品进行描绘时,潘宇的画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物品,他的画面丰盈饱满,充满了故事性,有农忙劳作,有晨起喂鸡。这给了其他的村民极大地启发。他鼓励乡亲们进行创新,丰富自己的画作内容,色彩上大胆运用,发挥“不怕画不好,就怕不敢画的精神”。在他的鼓励下,博里农民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其淳朴的画风,大胆的用色在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

“人民的精神富足了,新农村的生活也带有了诗意。”博里镇的人们在农闲时喜欢三五成群的一起作画,他们热烈的交流讨论着,大胆的相互评价,有时候分不清高低都爱请教潘宇为他们讲解,他们觉得潘宇的画工精湛,用色鲜艳好看,构思也很精巧。

潘宇总是不厌其烦的为乡亲们修改画作,为了给村民“讲课”,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在家给村民“教学”,乡亲们都亲切的叫他“潘老师”。

“潘老师”真的当了老师,自从潘宇担任了淮安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他的生活也更加繁忙。

无私奉献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一民基层文艺工作者,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潘宇坚定的说,他决心要发扬博里农民画,让村民都过上红火的日子。

要以文艺这把“枪”,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需要稳定博里镇农民画的质量。

“潘老师,这幅画我画了好几遍,可总是觉得不对劲,您能来帮我看看吗?”镇里的王大婶很有画画天赋,也很专注细节。

“王大婶,你别急,我马上到。”刚刚结束工作的潘宇又披上了外套,径直走向王大婶的家。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即使是经常顶风冒雨,潘宇也会深入到村居农民画作者家中指导作画,从不计个人的得失。由于长期处于带病坚持工作的状态下,导致2014年肠胃疾病和其它亚健康病因,就医南京军区总医院两月余。病愈出院后,潘宇又立即奔赴农民画辅导创作一线工作岗位。

在潘宇的尽职指导下,博里的农民画质量直线上升,也带领村民获得了许多荣誉。1991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上,博里农民画蝉联连续六届一等奖。多年来,在全国、省市农民画艺术大赛中,入选和获奖数量均排名在前列,受到国家和省市艺术届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博里镇更是入选了江苏省文明乡镇。

“农民画作为我们本土的民间艺术,如果不能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就难逃消亡的命运。”潘宇对于文艺脱贫有着准确的见解。在政府的帮助下,博里镇建立了农民画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由潘宇牵头,乡亲们开始接单,第一次实现了成果转化,乡亲们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

巧思妙想加快成果转化

看着博里农民画取得的若干成就,作为博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农民画辅导老师的潘宇倍感欣慰。目前农民画已为博里镇的经济带来一部分稳定的收入,但是还有部分贫困户的生活举步维艰,他觉得博里农民画可以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一定要增加农民画成果转化,增加其实用性,为我们的村民争取更富足的生活。”怀着这样的念头,潘宇苦思冥想了好久。海报、文化衫、帆布袋……这些都被他否决了,因为他认为要选取更有民间工艺特色的东西来实现农民画的“非遗变现”。

潘宇的妻子徐玉兄是传统刺绣的好手。一天,潘宇看着专心刺绣的妻子,脑海中一个灵感一闪而过。

“是呀,刺绣也是一种画的形式,将其作为载体,可以把农民画绣上去!”

想到这个点子时,潘宇开心的笑了起来,农民画的发展虽然稳步前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苦于载体单一,无法实现更多的实用价值,但是如果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就能赋予农民画更多的实用价值,促进博里镇的经济发展。

他将这个点子告诉他的妻子,两个人都一致认为是一件可行的事。他们一刻也没停歇。

2008年,自幼爱好农民画的潘宇,尝试着将博里农民画与传统的刺绣工艺相结合,成立了刺绣坊。

夫妇二人一人作画,一人刺绣,将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的博里农民画引入了绣品之中,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淮安特色、反映淮安风光的刺绣作品。

目前,博里刺绣坊共有30余位绣娘,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合作。丝线、绣针、绣面等一切固定费用以及销售、风险等均由刺绣坊承担,绣娘只负责完成绣品。每位绣娘绣成一件成品可以取得订单金额的70%,剩下的30%由刺绣坊和农民画画家分配。所以,订单需求旺盛的时候,绣娘每月收入可达5000—6000元。

博里农民画刺绣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性,赢得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逐步崭露头角,每年都有300—400份“订单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

以艺战“疫”弘扬正能量

2020年,疫情肆虐,潘宇积极创作做表率,组织博里农民画作者,自觉履行农民画作者使命和担当带领乡亲们创作了许多抗疫农民画。他创作的农民画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3月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品《速将防疫传万家》刊登在杂志《未来科学家》3月期上,广泛发行;农民画公益画《疫情防控刻不容缓》、《防控疫情宣传在行动》、《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等在省、国家新媒体“美篇”上播出,点击量在百万以上。他的作品引领大众思考、引导人们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启发善待野生动物、守望家园。

多年来,潘宇同志赋予了“农民画”更加富有活力的“心脏”,引领每一位博里人民驶向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他创作1400多幅农民画精品,其中获得全国金奖4次,银奖、铜奖、佳作奖、优秀奖368次,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书法大赛”第三届至第八届一等奖。潘宇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农民画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文艺之星”“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个人”“江苏省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将和博里农民画创作一生相伴,为这一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一切,为博里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