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于云

事迹:照料瘫痪儿子48年书写母爱传奇的七旬老太

简介:于云,女,1947年生,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居民。1972年,一场高烧导致于云3岁的小儿子丁盛瘫痪在床且智商也永远停留在孩童阶段,2005年、2016年,丈夫和大儿子又因病先后离她而去。面对生活多重打击,于云始终坚强面对,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儿子。48年来,小儿子吃饭、翻身、上厕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都要依靠于云的帮助才能完成。在于云的坚持和感染下,大儿媳和女儿也都把照顾丁盛当成己任。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在于云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如今已经年满51周岁。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6月 > 正文

于云,女,1947年2月生,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童家沟居民。

于云是一个命运多舛但依然乐观坚强的老人, 1972年,一场高烧导致3岁的小儿子丁盛瘫痪在床且智商也永远停留在孩子童阶段。2005年、2016年,丈夫和大儿子又因病先后离她而去。尽管不幸一个接着一个,但于云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儿子。48年来,小儿子吃饭、翻身、上厕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都要依靠于云的帮助才能完成。在于云的坚持和感染下,儿媳和女儿也都把照顾丁盛当成己任。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在于云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如今已经年满51周岁。

早上6点,盐城亭湖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73岁的于云悄悄起床了,生怕惊动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人,那是她的儿子丁盛。48年前,丁盛因发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这么多年来,只有在睡梦中,丁盛才是最平和的。

于云忙完早饭,来到儿子床前时,儿子刚刚醒来。“你醒啦,先喝口水。”于云把早已倒好的温开水递给儿子,微笑着望着儿子。丁盛闷声接过水杯,喝了几口,又闷声递还给于云。“要不要喝点小米粥?”于云小心翼翼地问丁盛。见儿子点点头,她飞快地向厨房走去,端来小米粥,看着儿子吃得还算不错,于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48年,17500多个昼夜,于云就这样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着丁盛,让丁盛一次又一次离开死神的召唤,缔造出令医生都惊叹的奇迹。

“帮衬他就是我的事,如今我们还有社区邻里的关爱,不以为苦!”外人看来艰辛的每一步,于云都微笑着面对,她始终觉得帮衬儿子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她的期待――只要儿子还活着就有盼头

15年前,于云的老伴因胰腺癌病逝;5年前,大儿子突发心脏病也离开了她;小儿子丁盛因病瘫痪在床。73岁的于云天天陪守床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于云和丈夫原本都是原盐城联孚石化公司的员工,育有两儿一女。小儿子丁盛3岁时活泼可爱,可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智商停顿在儿童阶段,同时患有癫痫,全身无法动弹、发不出任何声音。当时大夫预言他活不过10岁,但于云夫妻俩并没有放弃。

48年前,于云夫妻俩每月加起来50元的工资,绝大部分都用来给小儿子看病。跑遍了上海、南京的大医院,但无论怎么治疗,病情都没有好转。灰心之下,于云便给丁盛尝试偏方。当时有位“赤脚大夫”的针灸之法,确实起了作用。在多次针灸之后,一点都不能动的丁盛可以摆摆手、伸伸腿了,嘴里也能发出一些含糊的声音。

“眼看着有了指望,但在一次治疗时,一根银针断在了儿子的手心里,经过手术才掏出来。此后就停止了针灸治疗,丁盛的身体也就一直没有好转。”回想旧事,于云心如刀绞。

于云没有想到,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生命,成为她一生的重负。小儿子身边随时要有人,单位考虑到于云夫妇的困难,工作上尽量让夫妻俩轮班。加上于云母亲的照顾,夫妻俩跌跌撞撞地把小儿子拉扯大。

这些年来,有不少乡亲都问她这样做值不值得,但她说:“世界上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儿子付出再多也值得。”

她的坚持――慈孝家风伴她细致照料

“二哥因为患有癫痫和高血压,身边不能离开人。”于云的小女儿丁媛媛说。

在帮衬儿子这件事上,于云绝不怠惰,她的儿女也从不吝啬伸出援手。多年来因无法活动,丁盛现在已经长成了体重重达100多公斤的男人,但于云仍旧坚持给他“夏天一天洗两次澡,冬天两天洗一次澡”。天天清晨,都变着花样的给丁盛预备早饭:小米粥、热牛奶、摊蛋饼……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如今已经51周岁。

“就是我妈这样的辛苦,才让我哥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了医生的预言。”丁媛媛说。母亲的辛苦,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丁盛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成家后都把家安在父母周边。“2006年,父亲因病离世;2016年,大哥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照顾二哥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我妈一人的身上。我们离得近,二哥有什么事,方便给我妈搭把手。”

2017年4月,丁盛在妈妈帮他穿衣时突然发生抽搐,于云为了扶住毫无行动力的儿子,一不小心左腿被压在床框上,形成粉碎性骨折。那段时间,儿媳和女儿轮流到床前伺候于云和丁盛。

躺在病床上,于云拉着孙女丁薇的手:“如果我不在了,你二爷(丁盛)就跟着你,你们要好好照顾他。”

社区邻里都称赞于云家的家风好,“兄弟姐妹没有人嫌弃丁盛,小女儿为了就近照顾,新房就买在周边,平时也不工作,白天带着孩子就在她妈妈家。大儿子虽然去世了,大儿媳和孙女也孝顺,随时回来照看家里。”

于云坦言,好多年前就有亲朋好友劝她放弃丁盛,但她舍不得,咬咬牙挺过了48年。说到以后的日子,这位老人笑道:“现在我媳妇、女儿都跟我一起扛,不想太多,好好过就行了。”一路走来,媳妇和女儿的陪伴给了于云莫大的精神支撑,踏过坎坷不平,岁月留给她的不是容颜老去,而是更加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她的感恩――感谢社区邻里关爱,知足如今珍爱当下

“于奶奶是个很要强的人,家中纵然再穷苦,也从来不愿报告我们。”童家沟社区党总支布告王峰说。社区得知于云对瘫痪儿子不离不弃的事迹后,主动为丁盛申请了重残补助,工作人员还经常去家中看望母子俩,给予生活上的照顾。2017年得知于云照顾丁盛发生意外,王峰主动给这个困难家庭捐了500元,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职员也纷纷捐款,共计1600元交到于云的手中。这之后,社区就把于云家当做重点关注和帮扶对象。

2018年6月22日,社区工作职员带上蛋糕,每人还特地做了一道拿手菜去丁盛家中为他庆祝50岁生日,送上祝福。

“真的很感谢社区和邻人这些年对我们的体谅!”于云说,如今自己没有什么大心愿,只指望能陪着丁盛平淡安安的生活下去。

岁月在于云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没有怨言,“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走在儿子的后面,多点时间照顾他,陪伴他”。在她身上有着一般老年人不常有的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许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总会淡定面对一切,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0年 > 6月 > 正文
于云

于云,女,1947年2月生,盐城市亭湖区新洋经济区童家沟居民。

于云是一个命运多舛但依然乐观坚强的老人, 1972年,一场高烧导致3岁的小儿子丁盛瘫痪在床且智商也永远停留在孩子童阶段。2005年、2016年,丈夫和大儿子又因病先后离她而去。尽管不幸一个接着一个,但于云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儿子。48年来,小儿子吃饭、翻身、上厕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都要依靠于云的帮助才能完成。在于云的坚持和感染下,儿媳和女儿也都把照顾丁盛当成己任。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在于云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如今已经年满51周岁。

早上6点,盐城亭湖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73岁的于云悄悄起床了,生怕惊动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人,那是她的儿子丁盛。48年前,丁盛因发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这么多年来,只有在睡梦中,丁盛才是最平和的。

于云忙完早饭,来到儿子床前时,儿子刚刚醒来。“你醒啦,先喝口水。”于云把早已倒好的温开水递给儿子,微笑着望着儿子。丁盛闷声接过水杯,喝了几口,又闷声递还给于云。“要不要喝点小米粥?”于云小心翼翼地问丁盛。见儿子点点头,她飞快地向厨房走去,端来小米粥,看着儿子吃得还算不错,于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48年,17500多个昼夜,于云就这样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着丁盛,让丁盛一次又一次离开死神的召唤,缔造出令医生都惊叹的奇迹。

“帮衬他就是我的事,如今我们还有社区邻里的关爱,不以为苦!”外人看来艰辛的每一步,于云都微笑着面对,她始终觉得帮衬儿子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她的期待――只要儿子还活着就有盼头

15年前,于云的老伴因胰腺癌病逝;5年前,大儿子突发心脏病也离开了她;小儿子丁盛因病瘫痪在床。73岁的于云天天陪守床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于云和丈夫原本都是原盐城联孚石化公司的员工,育有两儿一女。小儿子丁盛3岁时活泼可爱,可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智商停顿在儿童阶段,同时患有癫痫,全身无法动弹、发不出任何声音。当时大夫预言他活不过10岁,但于云夫妻俩并没有放弃。

48年前,于云夫妻俩每月加起来50元的工资,绝大部分都用来给小儿子看病。跑遍了上海、南京的大医院,但无论怎么治疗,病情都没有好转。灰心之下,于云便给丁盛尝试偏方。当时有位“赤脚大夫”的针灸之法,确实起了作用。在多次针灸之后,一点都不能动的丁盛可以摆摆手、伸伸腿了,嘴里也能发出一些含糊的声音。

“眼看着有了指望,但在一次治疗时,一根银针断在了儿子的手心里,经过手术才掏出来。此后就停止了针灸治疗,丁盛的身体也就一直没有好转。”回想旧事,于云心如刀绞。

于云没有想到,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生命,成为她一生的重负。小儿子身边随时要有人,单位考虑到于云夫妇的困难,工作上尽量让夫妻俩轮班。加上于云母亲的照顾,夫妻俩跌跌撞撞地把小儿子拉扯大。

这些年来,有不少乡亲都问她这样做值不值得,但她说:“世界上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儿子付出再多也值得。”

她的坚持――慈孝家风伴她细致照料

“二哥因为患有癫痫和高血压,身边不能离开人。”于云的小女儿丁媛媛说。

在帮衬儿子这件事上,于云绝不怠惰,她的儿女也从不吝啬伸出援手。多年来因无法活动,丁盛现在已经长成了体重重达100多公斤的男人,但于云仍旧坚持给他“夏天一天洗两次澡,冬天两天洗一次澡”。天天清晨,都变着花样的给丁盛预备早饭:小米粥、热牛奶、摊蛋饼……当初,医生预言活不过10岁的丁盛,如今已经51周岁。

“就是我妈这样的辛苦,才让我哥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了医生的预言。”丁媛媛说。母亲的辛苦,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丁盛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成家后都把家安在父母周边。“2006年,父亲因病离世;2016年,大哥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照顾二哥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我妈一人的身上。我们离得近,二哥有什么事,方便给我妈搭把手。”

2017年4月,丁盛在妈妈帮他穿衣时突然发生抽搐,于云为了扶住毫无行动力的儿子,一不小心左腿被压在床框上,形成粉碎性骨折。那段时间,儿媳和女儿轮流到床前伺候于云和丁盛。

躺在病床上,于云拉着孙女丁薇的手:“如果我不在了,你二爷(丁盛)就跟着你,你们要好好照顾他。”

社区邻里都称赞于云家的家风好,“兄弟姐妹没有人嫌弃丁盛,小女儿为了就近照顾,新房就买在周边,平时也不工作,白天带着孩子就在她妈妈家。大儿子虽然去世了,大儿媳和孙女也孝顺,随时回来照看家里。”

于云坦言,好多年前就有亲朋好友劝她放弃丁盛,但她舍不得,咬咬牙挺过了48年。说到以后的日子,这位老人笑道:“现在我媳妇、女儿都跟我一起扛,不想太多,好好过就行了。”一路走来,媳妇和女儿的陪伴给了于云莫大的精神支撑,踏过坎坷不平,岁月留给她的不是容颜老去,而是更加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她的感恩――感谢社区邻里关爱,知足如今珍爱当下

“于奶奶是个很要强的人,家中纵然再穷苦,也从来不愿报告我们。”童家沟社区党总支布告王峰说。社区得知于云对瘫痪儿子不离不弃的事迹后,主动为丁盛申请了重残补助,工作人员还经常去家中看望母子俩,给予生活上的照顾。2017年得知于云照顾丁盛发生意外,王峰主动给这个困难家庭捐了500元,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职员也纷纷捐款,共计1600元交到于云的手中。这之后,社区就把于云家当做重点关注和帮扶对象。

2018年6月22日,社区工作职员带上蛋糕,每人还特地做了一道拿手菜去丁盛家中为他庆祝50岁生日,送上祝福。

“真的很感谢社区和邻人这些年对我们的体谅!”于云说,如今自己没有什么大心愿,只指望能陪着丁盛平淡安安的生活下去。

岁月在于云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没有怨言,“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走在儿子的后面,多点时间照顾他,陪伴他”。在她身上有着一般老年人不常有的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许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总会淡定面对一切,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