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靠太阳,为人须正直,人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社会地位,但有了它们,就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为,要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他人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摘自於如桂日记
(1989年5月26日)
人生经历是他一生的底色
於如桂出生在淮安市金湖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母亲对他要求很严格,经常给他讲奋发图强、助人为乐的故事,使他很早就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强不息的信条深深的植根在他的心里。
1983年10月,19岁的於如桂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多次受团部表彰,曾获全军爬山越野比赛冠军、射击比赛第一名。当战友看电影时,他在值班,当战友在休息时,他包揽连队洗衣、打扫卫生、冲刷厕所、炊事班帮厨等杂务。因为表现突出,还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83020部队授予“遵纪爱民模范标兵”称号。
在80年代中越边界冲突军事对抗的时候,於如桂随所在部队奔赴前线。他始终坚守最危险、最艰难的阵地,在敌人炮火封锁区抢送伤员和弹药,轻伤不下火线。身为爆破组长的他,冒着生命危险,独立完成重要作战任务七次。在一一五战斗中,高烧39.5度的他,接到连长布置的任务,二话没说,冒着枪林弹雨就冲了上去,为炸掉敌人火力点,被敌方炮弹掀起几米高,摔下时已不省人事,被战友抬下了阵地,他因伤致残,荣立二等功。
退伍后,於如桂被分配到金湖县供销社上班,他深藏功与名,不以功臣自居,因为他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乐于助人的积极表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得单位领导器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在放开,1992年春夏之交时,头脑灵活的於如桂利用关系从厂家组织两千吨尿素,按市场价格销到当时的洪泽县,每吨差价在130元左右,可赚26万元。恰在此时,县供销社购进的尿素出现烧苗、死苗现象,急需一批优质化肥保证农民补种,当时县供销社嵇副主任和金沟供销社老领导夏侯主任找到他,让他按原价转给供销社,於如桂痛快的答应了,为此还倒赔付了5万元违约金,彻彻底底地 “傻”了一回。
1998年,於如桂创办金湖县华东物资有限公司,这也是江苏爱邦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凭借着他灵敏的商业头脑和信誉至上的宗旨,生意越做越大。2005年9月江苏爱邦传媒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7月南京兴安置业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9月他又成立了江苏赐百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12月成立了江苏爱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涉足钢材销售、酒类销售、户外广告传媒、农林开发、石油化工燃料、房产投资、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战场上他保家为国,商场上他勤劳致富。对待现在取得的成绩,於如桂始终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说,“人生在世只不过是个搬运工、保管员,现在拥有的一点和将来拥有的一切,当时代需要你奉献的时候你就得无私奉献……学会奉献,才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因此於如桂开始了他一路公益,一路前行的人生。
特殊牌匾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慷慨
走进南京大学商学院大楼大厅,右侧并排着三座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室。三座教室正中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铜质牌匾,“爱邦厅 於如桂赠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映入眼帘。
2005年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新学季班会上,赵院长介绍了香港商人赵安中为筹建教学大楼慷慨捐资的善举。赵院长话语情深:办教育是造福社会、造福子孙的善事,尽管教学大楼是国家投资项目,但个人资助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壮举。有了这些资金,可以把教室建得更宽绰,把教学设施办得更优越舒适。
赵院长讲得动情,他是在用赵安中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的义举激发学员们珍惜学习环境,励志学出优异成绩。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就在那天晚上,於如桂彻夜难眠,回忆在EMBA教室度过的时光,觉得自己如同一棵缺乏营养的小树在知识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他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种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南京大学的激情在心中澎湃。
“一个未曾在南京大学EMBA就读过的香港商人,能如此热心教育事业,为筹建教学大楼慷慨解囊,何况自己是一直在这里学习深造的受益者。”於如桂心头陡然升起为教学大楼捐资的激情。於如桂连夜电话公司会计测算资金,第二天就将可动用的200多万元资金取出,转手捐给南京大学,用于EMBA教学大楼建设,后又陆续回笼资金,先后三次捐款数百万元。
2007年新学季,学员们搬进了宽敞、整洁的新教室,同学们向他送上感激、敬佩的目光和由衷的赞许。
年末岁尾,南京大学为弘扬善举,把新建的EMBA教室命名为“爱邦厅”,并注明“於如桂赠”,昭示后人永远铭记这位热心教育事业的年轻企业家。
授人以渔是他对战友的关怀
吴如银是於如桂的同乡,同年入伍,1984年又一同奔赴祖国西南边境参战。战斗中,敌人的一发炮弹突然在他附近爆炸,他的右腿股骨头被炸碎,造成三等甲级伤残。吴如银退伍后分配到金沟供销社工作,本来工资就不高,父亲身体不好,又加上生有两个孩子,疾病花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靠东挪西借度日。
战友的困难让於如桂时常挂念,经常去他家探望,每次都要留些钱,作为吴家的生活补贴。
吴如银下岗后,生活陷入困境,一度有轻生的念头。那段时间,於如桂成了吴家的常客,一边劝解开导他放眼长远,一边在生活上关心资助。鼓起生活勇气的吴如银让於如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单靠自己和他人的那点资助,对这位老战友来说,既有限也不可能长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有一个自谋生活的门路。
可这位老战友一瘸一拐,能干点什么呢?於如桂一直在思索。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於如桂回金湖看望吴如银,雨后路面残留的泥水让於如桂的轿车沾满了泥水,他拉上老战友找地方洗车,结果跑了很远也没找到一家洗车店。吴如银很不好意思:“怎么连个洗车的地方都找不到!”
於如桂眼前突然一亮,急忙把老战友送回家,茶也不喝,饭也不吃,也不提洗车的事,掉头就回南京了。
“坏了,如桂八成是因为洗车的事生气了,你看他心急火燎的样子!”吴如银心里象喝了辣椒水一样不是滋味。
於如桂的确是为了洗车的事匆忙离开的,但不是生气,是兴奋。帮吴如银开个洗车店的念头在他脑海闪现,吴家的赋闲人员都可以参加,既力所能及,又有了谋生依靠。
几经找寻,在南京一家专卖店,买到了当时既先进又操作简便的价值5万多元的一套数字洗车设备,送给了吴如银。吴如银从此不仅有了谋生的生意,连带着全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时常说没有於如桂的帮忙,就没有他们家的今天。
曾经有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战友,扛过家具做过保安,最后走投无路卖血求生,对待生活更是十分消极。於如桂得知后,亲自到北京把战友接回来,安排在身边工作。这位战友忆及往事,至今还感慨万千,感激不已。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个人处在窘困的泥淖无力自拔的时候,伸手搭一把,就会让他重新站起来。”於如桂的话语虽没有闪光的字眼,却饱含朴实的善意。
奉献社会是他对社会的回馈
於如桂救助的困难群体和赞助的公益事业数不胜数,金湖大桥、金湖二桥、敬老院、金南镇建桥、金沟集镇街道、金沟集镇修路……资助的家庭和个人那就更多了,金南镇的老百姓提到於如桂,都会翘着大拇指称他是“大善人”,是金湖人的骄傲!
因为参军的缘故,他对军人和军属总是格外的照顾。每年都要拿出专项经费看望烈士父母,帮老人做家务,和老人话家常,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替为国牺牲的战友们尽孝。他曾多次向慈善机构、国家建设工程、希望工程和红十字会慷慨捐助,还资助贫困大学生学费、救济困难职工,多次向社会困难人群捐助。他是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多次被评为南京市慈善总会“优秀慈善义工”。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於如桂第一时间带头并带领员工捐款,被市慈善总会授予“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20年春节,在全国上下正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时候,於如桂作为爱心企业家,也第一时间向家乡金湖捐款2万元用于防疫工作,又分别向南京、武汉、北京等地捐款,累计达百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一位退役军人、一个企业家对祖国的热爱。
“对社会真情,对事业深情,对家庭温情,对学习热情,做和谐人生的践行者。”於如桂正在用自身的力量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他的事迹入编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典范—《江苏省先进集体、先进模范人物荣誉档案文献读本》、《走进中国百名军旅企业家》、《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等书,创业事迹入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城出版主编的《中国复转军人创业纪实》在全国全军推广,被《苏商》、《风流一代》、《绿色军营》等杂志和省市钢铁商会、南大EMBA校友会会刊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在家乡也是众人皆知,淮安日报、金湖快报、金湖论坛、金湖政府网、金湖文明网、视听金湖等多家媒体都先后报道了他感人事迹。他先后荣获淮安市优秀退伍军人、淮安市富民增收创业标兵、江苏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社会贡献奖)、全国优秀退役军人,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影响力企业家、南京市十大青商公益奖等众多荣誉。2019年被评为“新时代淮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