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建芳,女,1966年4月生,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三元社区村民。
1992年,冒建芳的丈夫突发急性脑溢血去世。当时两个女儿还小,公婆又没有收入,家里还有债务,陡然失去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年轻的冒建芳肩上。“孩子我们来养,你不要有负担,选个好人家改嫁吧。”公公婆婆对她说。但冒建芳不忍心抛下他们,要强又能干的她远赴毛里求斯打工三年,攒钱偿还债务。1999年冒建芳带着公婆组建了新的家庭,她说:“公婆对我就像亲闺女一样,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再结婚我也要照顾他们一辈子。”冒建芳和丈夫一起帮老人按摩、洗衣、做饭,细致安排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生病时24小时轮流陪护……在外人看来,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前儿媳,比亲生的女儿还要贴心。如今,冒建芳一家已经四代同堂,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丈夫早年去世,她扛起一家的重担
煮得熟烂的白米饭、少油少盐的鱼汤或肉汤,这是冒建芳每天为公公侯祖良“定制” 的食谱,“公公身体不好,前不久才出院,医生说要以有营养的流食为主,我每天就给他单独做饭。”
饭后,公公侯祖良在屋前散步,婆婆孙汝珍和邻居在树荫下唠嗑。冒建芳趁着闲暇,踩着缝纫机做起了零工。看着这幸福和睦的一大家子,外人很少会想到,侯祖良老夫妻俩其实是冒建芳前夫的父母。
1984年,冒建芳经人介绍和同乡的侯国安相识,两人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侯国安的身体一直不好,脚上还因受伤落下了残疾,夫妻俩只能依靠务农勉强维持生计,家里每年不多的收入,大多都用来给侯国安看病。好在他们感情不错,侯国安为人也忠厚老实,两人还借款盖起了一栋小楼房。
眼看着日子逐渐有了起色,1992 年侯国安突发急性脑溢血,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两个女儿还小,公婆又没有收入,家里还有债务,陡然失去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年轻的冒建芳肩上。
“孩子我们来养,你不要有负担,选个好人家改嫁吧。”公公婆婆对她说。当年的冒建芳要强又能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托人来说亲的人很多,条件都还不错。但冒建芳没有选择再嫁,而是跟着村里两个女孩一起远赴毛里求斯打工。她的想法很简单,出国打工挣钱多,她想早点把外债还清,再多攒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悉心照顾前公公,病友都以为她是老人亲女儿
“当时我妈妈去了国外,村里人都说她不会回来了,爷爷奶奶其实也挺挂心的。”冒建芳的二女儿侯小红很是心疼母亲,冒建芳在国外打工三年,于1999 年回到如皋。后经人介绍,冒建芳与张耀圣相识相恋。
在成婚之前,冒建芳作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公公婆婆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再说,公婆对我就像亲闺女一样,就是再结婚,我也要照顾他们一辈子。”冒建芳的想法得到了张耀圣的支持,婚后夫妻恩爱、互帮互助,共同挑起了家庭重担。
“家里老人多,我们也没办法再出去打工,就在本地打零工。”冒建芳总是乐观面对生活的困境,结婚时张耀圣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于 2008 年患食道癌去世。冒建芳自己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平时和她的几个弟妹生活。后来,父亲因病卧床不起,她又把父亲接过来照料,一直伺候到父亲去世。
如今,婆婆孙汝珍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侯祖良患有冠心病等老年病,平时离不开人照顾。2020年5月中旬,他又被查出贲门癌,每天都要去医院输液接受治疗。近两个月,冒建芳每天带着公公赶往南通市肿瘤医院,晚上再回到如皋的家。为了帮助老人康复,她二话不说就决定使用无法报销的进口药,病友们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女儿。
出院后,由于公公的身体并未完全康复,冒建芳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为公公洗脸、做饭、按摩后,再去田地里做农活,天晴时还推着轮椅带公公外出透气、散心。
她的孝顺感染了下一代
冒建芳对老人的尊重,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吃饭前必须让老人先动筷子,这是她对孩子们的餐桌教育。冒建芳注重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知足感恩的理念,周末或功课之余,冒建芳要求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洗脚、捶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孩子做到的,她都会首先做到。
“其实前几年妈妈劳累过度,也患过肾病,都是自己强撑下来了。病情最危险的时候,想的都还是家里的老人。”二女儿侯小红说,继父张耀圣为人非常善良,之前家里老人生病需要看护,都是他和妈妈一起24小时轮流陪着,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为花钱、出力发生过争吵。
如今,侯小红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她还是选择和父母、爷爷奶奶继续住在一起。家里的房子已经翻建了,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现在我们姐妹也长大了,能挣钱了,但妈妈还是闲不住,接了厂里的零活回来做。”侯小红说,妈妈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多给女儿们存下钱来,减轻她们未来的负担。
“找到这样的儿媳妇,真是好福气。”提起儿媳冒建芳,公婆就赞不绝口。在老人眼里,像冒建芳这样的儿媳妇,比自己的女儿还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