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汝华、朱林妹夫妇,分别为1954年4月、1957年7月出生,退休,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迎春社区“鲁班80365”志愿服务工作室志愿者。
他们携手半生,平淡而幸福,两人同怀一颗热心,成为为邻里解决难题的搭档,棚户区改造搬家后,他们仍坚守志愿者的岗位。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迎春社区的汤汝华、朱林妹夫妇,数十年来把“为大家做好事”当成人生最朴素的信仰,把社区志愿服务当成自己的事业。
他们是携手半生,平淡而幸福的夫妻,也是同怀一颗热心,为邻里解决各种难题的搭档,棚户区改造搬家后,他们仍坚守志愿者的岗位。城东街道迎春社区的汤汝华、朱林妹夫妇,数十年来把“为大家做好事”当成人生最朴素的信仰,把社区志愿服务当成自己的事业。
照料孤寡邻居数十年
征收前的东郊新村,弯弯曲曲的小巷子串起一间间低矮的房屋,汤汝华和朱林妹夫妇在这里住了30多年,17年前患有轻度精神病的孤寡老人顾宜宏搬到这里,乱嚷嚷的举动令周围邻居生厌。夫妇俩知道老顾的情况后,并没有嫌弃,反而主动上门,有时候,帮他收拾屋子,有时候,给他换上新被单,有时候,还送来自己做的好吃的。知道顾宜宏家一直没有安装自来水后,汤汝华自己动手,买来水管,挖了管道,将家里的自来水接到顾宜华家里,十多年来,不收一分水费。
对于帮助顾宜宏,夫妇俩常说“能帮一点是一点”,这其实是夫妇俩做的众多好事中的一件,十多年前,朱林妹从工厂病退,有着一副热心肠的她被社区聘为中心户长,主要负责有着50多户居民的东郊新村片区。看着老伴天天在社区里干着诸如打扫卫生、调解纠纷之类的事情,汤汝华不知不觉地也加入其中,成了老伴的“副手”。平时,夫妇俩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鲁班80365”工作室义务做后勤,创建中,夫妇俩起早贪黑,执勤巡逻,维护社区环境。
搬走了,还是迎春社区志愿者
2017年6月,政府对东郊新村片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夫妻俩二话没说,带头签约交房。签约时,汤汝华和迎春社区书记郑宇只提了一个“要求”:“我们虽然搬走了,不要把我们当外人,我们还是迎春社区的志愿者。”
汤汝华、朱林妹夫妇新居离迎春社区有20分钟车程,两人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往来,老汤负责社区志愿服务驿站的开放,为迎春社区众多志愿者们提供服务,而朱阿姨则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后勤,扫地烧水,样样都做。熟悉他们的人,不明白他们这么做是为什么,开玩笑地问:“你们这样每天来回,是不是傻?”面对这样的问题,老汤总是淡然一笑:“我们都是退休的,来服务就当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一是迎春社区这边都是老朋友,我们熟悉;二是党和政府这么照顾我们,让我们从棚户区搬到了新楼房,我们应该回报社会。以后新社区需要我们了,我们也去!”
携手做46号大院的守护人
在开展志愿服务领域,迎春社区居民汤汝华、朱林妹夫妇是“最美志愿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防疫战线上,他们被居民称作“46号大院的守护人”。
46号大院是迎春社区辖区内的一栋独栋开放式老楼,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如何进行防疫管控,对于迎春社区来说,是一块“心头病”。听说社区招募防疫志愿者,汤汝华、朱林妹夫妇奋勇争先,给出了“药方”,“这块地方我们俩熟悉,我们来管控!”。就这样,两人携手上门,登记人员信息,发放出门券,管控居民出入,一丝不苟,做得丝毫不比社区工作人员差。由于这里的居民都认识老汤夫妇俩,对他俩的劝导也很信服。46号大院的居民鲍爹给社区打来电话:“本来我还不理解政府限制我们出行,但是听了老汤的宣传,看到这么冷的天他俩还守在门口,我是明白了,他俩是我们46号大院的守护人!”
他们还有不为人知的身份
一般人看不出来,汤汝华其实是一名残疾人,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朱林妹患有动脉瘤,是埋在胸腔的定时炸弹。社区考虑到夫妻俩的情况,担心他们的身体,想让他们休息,可是,即使没有通知,两人仍然每天来社区服务,他们是想趁自己还能做的时候多做一些好事。2016年,在和儿子商量后,两人在区红十字会登记,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心怀一颗善心,多为大家着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心灵就会获得满足,而这也是他们人生的期盼。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把一辈子做好事当成信仰,不做坏事,汤汝华和朱林妹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善良和感恩,为“做好事”定下属于他们的注解“能帮一点是一点!”,他们用无私奉献,给幸福老年生活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