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粉珍

事迹:35年倾情乡村教育的最美班主任

简介:吴粉珍,女,1968年生,常州市金坛区罗村小学教师。 1985年,吴粉珍来到罗村乡山蓬村小学做代课老师。那时的山蓬村贫穷落后,许多孩子被迫辍学。吴粉珍从接班的那刻起暗暗发誓:不让一个孩子从她的班里辍学。于是,她白天在校潜心教学,放学后为学生们义务补习,晚上去学生家耐心劝学。当时,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她每月将工资的一半用在购买和编印教学资料上。35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吴粉珍将一颗赤诚之心献给了山村教育。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1月 > 正文

吴粉珍,女,1968年2月出生,常州市金坛区罗村小学教师。

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者;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三十年的路,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但幸运的是,我们听到了汗水滴落的回响。对每一名学困生,吴粉珍从不放弃。教学中,她坚持“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教育理念。而对“问题学生”,她总是给予他们多一点观察,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开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她的学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工子女。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吴粉珍凭着严谨的教风、正直的人品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影响、感染着每个孩子,她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田,用知识、能力、智慧感染学生,更用热情和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三十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吴粉珍将一颗赤诚之心献给了山村教育,她朴实、无华,但却用生命演绎着人生的执著与精彩。先后获得常州市金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金坛区文明职工、常州好人、常州市十佳师德标兵、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等荣誉。

热爱:就为这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2020年8月26日晚,吴粉珍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可醒,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陈兵。“吴老师,我录取了!被贵州医科大学录取了!”巨大的喜讯,瞬间拨动了吴粉珍已沉寂了3年多的心绪。

陈兵,那个令吴粉珍牵肠挂肚的孩子,今天,终于可以让她安心了。在今年的高考中,陈兵以高出贵州省一本线7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贵州医科大学。

9年前,陈兵随父母从贵州老家来到了江苏金坛,就此闯进了吴老师的生活。“外地来的孩子不容易,苦啊!我能帮一个是一个。”对于陈兵这个充满机灵的小男孩,吴粉珍打心眼儿里喜欢。

2014年年底,罗村小学附近的6座砖瓦厂实施爆破后关闭,外来务工子女不得不随父母返回老家。品学兼优的陈兵就是其中之一。告别那天,陈兵和老师哭成了一团:“不论到哪里,千万不能耽误学习。” 吴粉珍拉着孩子的手嘱咐,“愿意再回来,老师随时等着你。”

陈兵回了老家,吴粉珍却没有忘记这个孩子,不时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孩子的学习近况。2015年2月底,吴粉珍在电话回访中得知,陈兵有了辍学的念头。陈兵的老家地处贵州山区,从孩子家到学校要步行近两个小时,为了上学,平时陈兵只能寄宿在亲戚家。学校不仅设施设备简陋,教材版本、学习科目也和江苏不尽相同。学习环境的改变,寄人篱下的孤独,让小陈兵一直闷闷不乐,成绩也直线下降,甚至产生了不读书,出去打工的念头。电话那头,陈兵父亲试探地问:“孩子一直问能不能重回罗村小学读书。”吴粉珍不假思索:“快回来,你们放心,孩子的生活由我照料。”

2015年 3月3日,坐了50多个小时车子的男孩陈兵,带着一颗雀跃的心,又回到了他熟悉的罗村小学,回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吴老师的课堂。这段经历,在当地被传为美谈。“逆向留守”,也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那以后,吴粉珍又多了一个“儿子”。每天,陈兵与吴粉珍夫妇俩同进同出,一起上下学。直到陈兵在金坛读完初中回到贵州,这段师生情才暂时告一段落。说起陈兵这段成长经历,陈兵的父亲对吴老师满是感激:陈兵不仅学业优秀,还格外孝顺父母,这都是吴老师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关于学生,吴粉珍有说不完的回忆。学生袁蓝,因父母工作变动,举家搬迁到了薛埠。罗村距离薛埠近二十里,一路上连续的陡坡和拐弯,光上下学的途中就得费个把小时。父母见女儿早起心疼,想让女儿换所离家近的学校读书。袁蓝说什么也不愿意,执意让父亲用电瓶车每天早晚接送。袁蓝说,她喜欢在罗村小学读书,她喜欢吴老师。

吴粉珍懂农村孩子,懂留守儿童,懂外来务工子女。三十五年间,数不清的“陈兵”们在吴粉珍的课堂里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飞出农村,飞出金坛,飞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初心:干,就一定要干好!

笑脸蕴纯真,华发鉴长情。1985年春天,年仅17岁的吴粉珍来到罗村乡山蓬村小学做代课老师。罗村乡山蓬村地处金坛革命老区罗村乡,是离金坛城最远的,也是罗村乡最穷的一个村。山蓬村穷乡僻壤,辍学是常有的事。吴粉珍从接班的那刻起暗暗发誓:不让一个孩子从她的班里辍学。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她白天在校潜心教学,放学后为学生们义务补习,晚上去学生家耐心劝学。

乡村的夜似乎来得特别早,这天吴粉珍把最后一个补习的学生送出了校门,就赶紧收拾了东西,扒了几口冷饭,再一次走上了熟悉的乡间小路。她要去找回那个已经3天没来学校的羊角辫女孩英子。摸索着敲开女孩的家门,吴粉珍和家长展开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只读到初中就被迫停学的吴粉珍对于失学之痛有着深切体会,她更明白学习对于农村娃的重要性。她用自己的遗憾经历讲述着知识对人生的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回去是一袭星光和着满身轻松。初入岗的那几年,吴粉珍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行走于崎岖坎坷的小路间,将一个又一个孩子重新带回了教室,留在了课堂。

学生回来了,如何留住学生呢?只有让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的进步,才能让家长安心、放心。那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年代,吴粉珍只要有空下来的时候,就会去创编题目,然后刻钢板、油印,一张试卷下来耗费的心血可想而知。为了给孩子们多一点练习的机会,吴粉珍那80元不到的月工资有一小半是花在了耗材和学习资料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初中文化的吴粉珍走上了一条艰辛而漫长自学之路。十多年间,无数个月挂西山的周日早晨,带上一根给自行车掏泥巴的小棒,开始了30公里的进修骑行;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旧案清灯伴书香,上百本进修的书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会则问,不能则学”,遇到难处,吴粉珍就四处请教,硬是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中师、大专、本科;小高、中高……她凭着可贵的毅力,完成了一次次进修,一次次自我提升。默默耕耘间,她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了一个山村教师的华丽转身,在三尺讲台之上,扎根,拔节,成长。

她像一个转动的陀螺,时刻充满活力与干劲。同事常打趣她:没见过你这么夯的人,年轻的时候么,年年复式班教学,语数包班,现在这把年纪了,还当班主任,这么多事,不会推推么!她总是笑笑,是的,累并快乐着,累并成长着,“干,就一定要干好!”这是吴粉珍三十余年来不变的初心。

坚守:乡村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吴粉珍业务能力强,也曾有过多次调动上城的机会,她都笑笑放弃了。她说:乡村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吴粉珍在城里有住房,除了周末,她鲜少上城回家。每天放学后,吴粉珍几乎是全校走得最晚的那个。她总要帮班上基础较差的孩子补习一会儿,和他们聊聊天,说说悄悄话。吴迪,是个腼腆,不太愿与人多说话的女孩。特别是升入高年级后,更是寡言少语,不与同学交往,显得形单影只。吴粉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决定要做那温暖吴迪心灵的一缕阳光。每周,她都要抽出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交流:从山里到山外,从家庭到社会,从书本到网络,从理想到情怀……渐渐地,孩子的顾虑没有了,孤独的心扉敞开了。“吴老师和蔼可亲,她用热情和快乐,让我敞开心房,远离孤独。我很幸运,能遇到吴老师!”她开朗地对同学说。

每一个农村娃,吴粉珍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不放弃。教学中,她给自己定下了“五优”的原则:让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展示,对学困生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表扬鼓励、优先辅导。谈及吴老师,毕业的孩子都充满了不舍和钦佩,他们忘不了吴老师陪伴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不了辅导时不厌其烦的教诲,忘不了交谈时诚恳真挚的倾心,还有她走村串户时风风火火的忙碌。吴粉珍凭着严谨的教风、正直的人品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影响、感染着每个孩子。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坛市文明职工、常州好人、常州市十佳师德标兵……荣誉加身的吴粉珍却从未易志,依然在坚守乡土、坚守乡村教育。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1月 > 正文
吴粉珍

吴粉珍,女,1968年2月出生,常州市金坛区罗村小学教师。

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者;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三十年的路,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但幸运的是,我们听到了汗水滴落的回响。对每一名学困生,吴粉珍从不放弃。教学中,她坚持“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教育理念。而对“问题学生”,她总是给予他们多一点观察,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开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她的学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工子女。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吴粉珍凭着严谨的教风、正直的人品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影响、感染着每个孩子,她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田,用知识、能力、智慧感染学生,更用热情和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三十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吴粉珍将一颗赤诚之心献给了山村教育,她朴实、无华,但却用生命演绎着人生的执著与精彩。先后获得常州市金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金坛区文明职工、常州好人、常州市十佳师德标兵、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等荣誉。

热爱:就为这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2020年8月26日晚,吴粉珍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可醒,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陈兵。“吴老师,我录取了!被贵州医科大学录取了!”巨大的喜讯,瞬间拨动了吴粉珍已沉寂了3年多的心绪。

陈兵,那个令吴粉珍牵肠挂肚的孩子,今天,终于可以让她安心了。在今年的高考中,陈兵以高出贵州省一本线7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贵州医科大学。

9年前,陈兵随父母从贵州老家来到了江苏金坛,就此闯进了吴老师的生活。“外地来的孩子不容易,苦啊!我能帮一个是一个。”对于陈兵这个充满机灵的小男孩,吴粉珍打心眼儿里喜欢。

2014年年底,罗村小学附近的6座砖瓦厂实施爆破后关闭,外来务工子女不得不随父母返回老家。品学兼优的陈兵就是其中之一。告别那天,陈兵和老师哭成了一团:“不论到哪里,千万不能耽误学习。” 吴粉珍拉着孩子的手嘱咐,“愿意再回来,老师随时等着你。”

陈兵回了老家,吴粉珍却没有忘记这个孩子,不时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孩子的学习近况。2015年2月底,吴粉珍在电话回访中得知,陈兵有了辍学的念头。陈兵的老家地处贵州山区,从孩子家到学校要步行近两个小时,为了上学,平时陈兵只能寄宿在亲戚家。学校不仅设施设备简陋,教材版本、学习科目也和江苏不尽相同。学习环境的改变,寄人篱下的孤独,让小陈兵一直闷闷不乐,成绩也直线下降,甚至产生了不读书,出去打工的念头。电话那头,陈兵父亲试探地问:“孩子一直问能不能重回罗村小学读书。”吴粉珍不假思索:“快回来,你们放心,孩子的生活由我照料。”

2015年 3月3日,坐了50多个小时车子的男孩陈兵,带着一颗雀跃的心,又回到了他熟悉的罗村小学,回到了他期盼已久的吴老师的课堂。这段经历,在当地被传为美谈。“逆向留守”,也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那以后,吴粉珍又多了一个“儿子”。每天,陈兵与吴粉珍夫妇俩同进同出,一起上下学。直到陈兵在金坛读完初中回到贵州,这段师生情才暂时告一段落。说起陈兵这段成长经历,陈兵的父亲对吴老师满是感激:陈兵不仅学业优秀,还格外孝顺父母,这都是吴老师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关于学生,吴粉珍有说不完的回忆。学生袁蓝,因父母工作变动,举家搬迁到了薛埠。罗村距离薛埠近二十里,一路上连续的陡坡和拐弯,光上下学的途中就得费个把小时。父母见女儿早起心疼,想让女儿换所离家近的学校读书。袁蓝说什么也不愿意,执意让父亲用电瓶车每天早晚接送。袁蓝说,她喜欢在罗村小学读书,她喜欢吴老师。

吴粉珍懂农村孩子,懂留守儿童,懂外来务工子女。三十五年间,数不清的“陈兵”们在吴粉珍的课堂里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飞出农村,飞出金坛,飞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初心:干,就一定要干好!

笑脸蕴纯真,华发鉴长情。1985年春天,年仅17岁的吴粉珍来到罗村乡山蓬村小学做代课老师。罗村乡山蓬村地处金坛革命老区罗村乡,是离金坛城最远的,也是罗村乡最穷的一个村。山蓬村穷乡僻壤,辍学是常有的事。吴粉珍从接班的那刻起暗暗发誓:不让一个孩子从她的班里辍学。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她白天在校潜心教学,放学后为学生们义务补习,晚上去学生家耐心劝学。

乡村的夜似乎来得特别早,这天吴粉珍把最后一个补习的学生送出了校门,就赶紧收拾了东西,扒了几口冷饭,再一次走上了熟悉的乡间小路。她要去找回那个已经3天没来学校的羊角辫女孩英子。摸索着敲开女孩的家门,吴粉珍和家长展开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只读到初中就被迫停学的吴粉珍对于失学之痛有着深切体会,她更明白学习对于农村娃的重要性。她用自己的遗憾经历讲述着知识对人生的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回去是一袭星光和着满身轻松。初入岗的那几年,吴粉珍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行走于崎岖坎坷的小路间,将一个又一个孩子重新带回了教室,留在了课堂。

学生回来了,如何留住学生呢?只有让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的进步,才能让家长安心、放心。那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年代,吴粉珍只要有空下来的时候,就会去创编题目,然后刻钢板、油印,一张试卷下来耗费的心血可想而知。为了给孩子们多一点练习的机会,吴粉珍那80元不到的月工资有一小半是花在了耗材和学习资料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初中文化的吴粉珍走上了一条艰辛而漫长自学之路。十多年间,无数个月挂西山的周日早晨,带上一根给自行车掏泥巴的小棒,开始了30公里的进修骑行;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旧案清灯伴书香,上百本进修的书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会则问,不能则学”,遇到难处,吴粉珍就四处请教,硬是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中师、大专、本科;小高、中高……她凭着可贵的毅力,完成了一次次进修,一次次自我提升。默默耕耘间,她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了一个山村教师的华丽转身,在三尺讲台之上,扎根,拔节,成长。

她像一个转动的陀螺,时刻充满活力与干劲。同事常打趣她:没见过你这么夯的人,年轻的时候么,年年复式班教学,语数包班,现在这把年纪了,还当班主任,这么多事,不会推推么!她总是笑笑,是的,累并快乐着,累并成长着,“干,就一定要干好!”这是吴粉珍三十余年来不变的初心。

坚守:乡村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吴粉珍业务能力强,也曾有过多次调动上城的机会,她都笑笑放弃了。她说:乡村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吴粉珍在城里有住房,除了周末,她鲜少上城回家。每天放学后,吴粉珍几乎是全校走得最晚的那个。她总要帮班上基础较差的孩子补习一会儿,和他们聊聊天,说说悄悄话。吴迪,是个腼腆,不太愿与人多说话的女孩。特别是升入高年级后,更是寡言少语,不与同学交往,显得形单影只。吴粉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决定要做那温暖吴迪心灵的一缕阳光。每周,她都要抽出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交流:从山里到山外,从家庭到社会,从书本到网络,从理想到情怀……渐渐地,孩子的顾虑没有了,孤独的心扉敞开了。“吴老师和蔼可亲,她用热情和快乐,让我敞开心房,远离孤独。我很幸运,能遇到吴老师!”她开朗地对同学说。

每一个农村娃,吴粉珍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不放弃。教学中,她给自己定下了“五优”的原则:让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展示,对学困生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表扬鼓励、优先辅导。谈及吴老师,毕业的孩子都充满了不舍和钦佩,他们忘不了吴老师陪伴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不了辅导时不厌其烦的教诲,忘不了交谈时诚恳真挚的倾心,还有她走村串户时风风火火的忙碌。吴粉珍凭着严谨的教风、正直的人品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影响、感染着每个孩子。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坛市文明职工、常州好人、常州市十佳师德标兵……荣誉加身的吴粉珍却从未易志,依然在坚守乡土、坚守乡村教育。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