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珍,女,1959年9月生,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10组村民;曹元守,男,1955年2月生,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10组村民。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的王亚珍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却仍和丈夫曹元守一起,30多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着年老体弱的婶子。即便生活重担扛在肩头,但夫妻俩从未想过抛弃婶子,而是满怀赤诚,精心服侍,让她得以安度一个祥和温馨的晚年。今年91岁的婶子周建英逢人就说“这是我哪辈子修来的福,老天爷给了我这么的好侄子和侄媳儿!没有他们,我早埋进黄土了。”而曹元守总是搂住妻子,笑笑说:“穷也好,富也罢,人间最大是真情。”
“没有侄子侄媳儿,我早埋进黄土了。”今年91岁的周建英逢人就说这句话,她口中的“侄儿侄媳”就是曹元守、王亚珍——来自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的夫妻俩,都已到花甲之年,却不嫌不弃,3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着婶子周建英,用善良编织了“人间大爱”。
孤寡老人迎来滚烫“孝心”
王亚珍是东海县驼峰乡董马村村民,她和丈夫曹元守种了几亩葡萄,还养了几十头猪,每年收入也不错,膝下有一儿一女,生活过得很幸福。然而婶子周建英却在过另一种生活——32年前,曹元守的叔叔因病去世,未曾留下一男半女,失去老伴的婶子周建英住在两间小房子里,孤苦伶仃。见此情景,曹元守于心不忍,便与王亚珍商量,能否一起照顾婶子?王亚珍说,这事不用商量,哪家都有父母,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那时曹元守家里比较穷,父母去世的早,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妹妹又得了尿毒症,给她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几万块钱的债,一大家子的生活担子都压在曹元守和王亚珍的肩上。可心地善良的她,却和曹元守说:“你母亲去世的早,我会把婶子当成自己亲妈一样照顾。”起初,周建英身体还不错,每天都是自己去侄子家里吃饭;可随着年岁的增长,老人身体越发衰弱;而王亚珍夫妻俩的“孝心”却没有丝毫减弱。
为了让婶子吃好,王亚珍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她做可口饭菜;她还每周按时带老人家去洗澡,并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看到婶子的住处到雨天会积水,便与丈夫一起整治,又花钱找人拉几车土把洼的地方垫了起来,把人行道铺上了水泥板,方便老人家出行。
寒来暑往不减“修来的福分”
“多好的侄媳妇,能把婶子照顾得这么好,真让人佩服。”邻居朱守珍回忆道,去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周建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筋骨,半年都卧在床上。
这半年里,王亚珍和曹元守整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曹元守每天早晨到婶子家先洗刷便盆,再生起炉火烧水,让妻子给婶子擦身子,倔强的老太太不愿意用尿不湿,王亚珍就把棉布剪成一块一块的,给老太太做褯子;即使这样,老太太也经常把屎尿沾到被褥上,王亚珍只能强忍着呕吐将衣物清洗干净。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32年的朝夕相处让曹元守夫妇熟知婶子的习惯,什么时候睡觉、爱吃什么,甚至喝的牛奶什么温度最适宜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下,周建英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有一次,她含泪问王亚珍:“你们为啥对我这么好啊?”王亚珍对婶子真挚地说道:“自古儿女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也是60岁的人了,等有一天我老得动弹不了了,也需要孩子们照顾我啊!”一席话让婶子泣不成声:“这是我哪辈子修来的福,老天爷给了我这么的好侄子和侄媳儿!”
左邻右舍感怀“人间真情”
夫妻俩的孝心也感动着左邻右舍,邻居王善香就赞不绝口:“周老太卧床大半年连一点褥疮都没有,自己的女儿都很难做到这些,侄儿侄媳做到了,并不离不弃能照顾这么多年,真值得我们学习!”董马村党支部书记沈帅也如此说道:“像王亚珍这样的侄媳妇儿真少,儿媳妇一般都很难做到的事,她做到了!”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有人曾问曹元守:“你自己家都不容易,哪有精力照顾婶子,况且还是侄子侄媳儿?”曹元守总是搂住妻子,笑笑说:“穷也好,富也罢,人间最大是真情。别说是自己婶子,就是周围邻居、朋友这样了,也应该照顾!我庆幸我们还能倾尽所能去给婶子一个安康的晚年;我更庆幸,找了这么一位知心的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