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沈宽重

事迹:扎根监测台站42年的地震测报员

简介:沈宽重,男,1962年生,金湖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苏06井地震监测台站测报员。从1979年成为地震测报员以来,沈宽重牢记老局长“守护台站”嘱托,一个人扎根台站,建设起当地地震测报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他每天定时做好数据测量,手抄观测日报19年,抄写资料3万份、重277斤。2000年,台站新增地热观测项目,为适应工作新要求,他主动学习数字化知识。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12月 > 正文

沈宽重,男,1962年生,金湖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苏06井地震监测台站测报员。

因为一句嘱托,他坚守台站42年

苏06井台站是江苏省响当当的地震监测台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振兴村,始建于1979年。当时初中毕业的沈宽重跟着金湖县地震局老局长来到刚建成的苏06井台站。那时条件简陋,一块泥土地,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口井,一台观测仪器,一张木头桌子,这就是台站的全部“家当”。怀着老局长“守护好台站”嘱托和对地震观测的浓厚兴趣,17岁的沈宽重成了一名地震测报员。苏06井台站自建成开始为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贡献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观测项目每年在江苏省和国家评比中均获得前三名,这离不开沈宽重42年无怨无悔的坚守。

因为一份责任,他全身心投入工作

1980年1月,苏06井台站正式投入水位模拟观测,水位仪观测设备安装的是老式机械钟,使用时钟卡纸记录一天的数据,精确到分钟。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每天早上8点必须准时对仪器进行时钟校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假期节日,作为台站唯一的测报员,沈宽重每天7点半从2公里外的家出发,8点准时为仪器安装时钟卡纸,进行校对。

根据工作规范,每天上午8点、下午2点、晚上8点三个时间点都要测量气压、气温、降雨等数据,并进行初算、复算,需要记录大几百个数据。填写完观测日报后,沈宽重手抄4份,在下午5点半前赶到1公里外的吕良镇邮政局,把4份日报分别寄给国家、省、市、县地震部门。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一夜之间,地上覆着厚厚的白雪。妻子让沈宽重等等再去台站,但沈宽重想到不能耽误早上的数据上报,毅然穿上胶靴、拿着铁锹,出了门。泥土地湿滑难行,雪已经漫过了靴子,沈宽重一路铲雪一路走,给自己开出一条勉强下脚的小道。平时骑自行车需半个小时的路程,这天他足足用了2个多小时。他到达台站时,双手双脚都冻麻了,但他顾不上这些,立即换纸、监测、记录……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除此以外,沈宽重还需要每个月至少两次前往金湖县地震局报送月报。以前从台站到县城交通十分不便利,要骑1个多小时自行车才到渡口,再乘坐轮船到县城,往返一趟要用一天时间,可沈宽重从不厌烦。就这样,沈宽重坚持了19年,抄写的资料有3万份、277斤重。

2000年,苏06井台站新增地热观测项目,并正式进入数字化观测时代,台站也扩建到了十几平方米。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沈宽重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虽然工作轻松了很多,但沈宽重没有丝毫松懈。

因为一句“需要你”,他选择继续坚守

人工监测的年代,工作忙,时间紧,台站离不开人。工作42年,他没有节假日,也从未出过远门,就连结婚当天,也是一大早先来到台站做好时钟校对等工作后,才匆匆忙忙的去接新娘。妻子生产都是父母送去医院,妻儿住院和坐月子期间,他没有时间照顾,也是请父母照顾妻儿,自己只能抽空去看看。

因为种种原因,沈宽重一直没能转正,以前每月仅拿着微薄的工资。90年代,沈宽重平均月工资约200元,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困难,看着周围的朋友亲戚外出打工或学手艺,都富起来了,自己也徘徊犹豫过,想另谋出路,找份收入高点的工作,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当时市地震局局长得知他要辞职后写信给他,对他说,“你做事踏实认真,地震监测工作需要你。”局长的话让更加坚定了他对地震监测的初心,最终他决定继续留在这里。他说:“我现在的工作是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的工作,如果你不做,我不做,大家都不做,国家的地震测报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我一定要继续做下去,看着地震测报水平一步步地进步,等到赶超发达国家的那一天!”

从18岁到60岁,沈宽重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台站,长年累月重复最基础的地震测报工作,一干就是42年。他经历了地震测报从人工观测到数字化观测,也正是因为对地震监测的热爱、对老局长的承诺,他把这些苦涩都化为了动力,并将永远坚守着那份初心!如今已经60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对地震监测工作的热爱和不变的初心,他说:如果这里需要我,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沈宽重曾荣获全国地震监测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井网工作先进人个、江苏省地震监测工作先进工作者、淮安市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先进个人等称号。沈宽重的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江苏文明网、新华报业网、南京日报网、淮安日报、淮安新闻网、金湖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12月 > 正文
沈宽重

沈宽重,男,1962年生,金湖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苏06井地震监测台站测报员。

因为一句嘱托,他坚守台站42年

苏06井台站是江苏省响当当的地震监测台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振兴村,始建于1979年。当时初中毕业的沈宽重跟着金湖县地震局老局长来到刚建成的苏06井台站。那时条件简陋,一块泥土地,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口井,一台观测仪器,一张木头桌子,这就是台站的全部“家当”。怀着老局长“守护好台站”嘱托和对地震观测的浓厚兴趣,17岁的沈宽重成了一名地震测报员。苏06井台站自建成开始为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贡献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观测项目每年在江苏省和国家评比中均获得前三名,这离不开沈宽重42年无怨无悔的坚守。

因为一份责任,他全身心投入工作

1980年1月,苏06井台站正式投入水位模拟观测,水位仪观测设备安装的是老式机械钟,使用时钟卡纸记录一天的数据,精确到分钟。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每天早上8点必须准时对仪器进行时钟校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假期节日,作为台站唯一的测报员,沈宽重每天7点半从2公里外的家出发,8点准时为仪器安装时钟卡纸,进行校对。

根据工作规范,每天上午8点、下午2点、晚上8点三个时间点都要测量气压、气温、降雨等数据,并进行初算、复算,需要记录大几百个数据。填写完观测日报后,沈宽重手抄4份,在下午5点半前赶到1公里外的吕良镇邮政局,把4份日报分别寄给国家、省、市、县地震部门。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一夜之间,地上覆着厚厚的白雪。妻子让沈宽重等等再去台站,但沈宽重想到不能耽误早上的数据上报,毅然穿上胶靴、拿着铁锹,出了门。泥土地湿滑难行,雪已经漫过了靴子,沈宽重一路铲雪一路走,给自己开出一条勉强下脚的小道。平时骑自行车需半个小时的路程,这天他足足用了2个多小时。他到达台站时,双手双脚都冻麻了,但他顾不上这些,立即换纸、监测、记录……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除此以外,沈宽重还需要每个月至少两次前往金湖县地震局报送月报。以前从台站到县城交通十分不便利,要骑1个多小时自行车才到渡口,再乘坐轮船到县城,往返一趟要用一天时间,可沈宽重从不厌烦。就这样,沈宽重坚持了19年,抄写的资料有3万份、277斤重。

2000年,苏06井台站新增地热观测项目,并正式进入数字化观测时代,台站也扩建到了十几平方米。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沈宽重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虽然工作轻松了很多,但沈宽重没有丝毫松懈。

因为一句“需要你”,他选择继续坚守

人工监测的年代,工作忙,时间紧,台站离不开人。工作42年,他没有节假日,也从未出过远门,就连结婚当天,也是一大早先来到台站做好时钟校对等工作后,才匆匆忙忙的去接新娘。妻子生产都是父母送去医院,妻儿住院和坐月子期间,他没有时间照顾,也是请父母照顾妻儿,自己只能抽空去看看。

因为种种原因,沈宽重一直没能转正,以前每月仅拿着微薄的工资。90年代,沈宽重平均月工资约200元,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困难,看着周围的朋友亲戚外出打工或学手艺,都富起来了,自己也徘徊犹豫过,想另谋出路,找份收入高点的工作,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当时市地震局局长得知他要辞职后写信给他,对他说,“你做事踏实认真,地震监测工作需要你。”局长的话让更加坚定了他对地震监测的初心,最终他决定继续留在这里。他说:“我现在的工作是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的工作,如果你不做,我不做,大家都不做,国家的地震测报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我一定要继续做下去,看着地震测报水平一步步地进步,等到赶超发达国家的那一天!”

从18岁到60岁,沈宽重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台站,长年累月重复最基础的地震测报工作,一干就是42年。他经历了地震测报从人工观测到数字化观测,也正是因为对地震监测的热爱、对老局长的承诺,他把这些苦涩都化为了动力,并将永远坚守着那份初心!如今已经60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对地震监测工作的热爱和不变的初心,他说:如果这里需要我,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沈宽重曾荣获全国地震监测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井网工作先进人个、江苏省地震监测工作先进工作者、淮安市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先进个人等称号。沈宽重的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江苏文明网、新华报业网、南京日报网、淮安日报、淮安新闻网、金湖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