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清,女,1949年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清曲、扬州弹词传承人,家住翠岗小区金菊苑17幢510室。
上世纪80年代,徐桂清被誉为“扬州弹词五朵金花”之一,曾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民族文化宫等为国家领导人做汇报演出。退休后徐桂清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脚步,她积极参加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公益演出,还竭尽全力将自己的技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每年寒暑假,在翠岗花园社区的“百草园”学堂,徐桂清都义务教孩子们唱清曲。2020年12月,徐桂清又做出决定,志愿逝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她是“扬州弹词五朵金花”之一
徐桂清,1949年3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清曲、扬州弹词传承人,家住翠岗小区金菊苑17幢510室。
上世纪80年代,徐桂清被誉为“扬州弹词五朵金花”之一,曾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民族文化宫等为国家领导人做汇报演出,并参加了多种曲艺调演,还受中央电视台《魅力12》节目组邀请参加《茉莉花》专场节目录制,现场自弹自唱《茉莉花》源头——《鲜花调》。
徐桂清参与创作了许多新的曲调音乐,比如《小小瘦西湖》,原本的曲调是“三七梨花”“锁南枝”“道情”等,听众难免会觉得老腔老调,不合时代。徐桂清对此进行重新创作,将扬州民歌《杨柳青》《虞美人》等曲子糅合进去,从前奏开始就以悠扬的曲调吸引了听众,在韵律、唱腔伴奏等方面不断调整,使其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既不失弹词的韵味,又有新意,受到了音乐家和普通听众双方面的认可。
自编《正字正音》规范吐字发音
徐桂清说:“老一辈艺术家把他们的艺术之道传授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充满先人心血的艺术传承下去。”出于这样的想法,退休后徐桂清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脚步,虽然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却更忙碌了,除了积极参加市老干部艺术团的公益演出,还竭尽全力收带徒弟。
“李大娘和倪大娘背着包囊结伴回娘家”“遇见农民刘大爷和他的小孙女刘小吕,刘小吕看到李大娘和倪大娘,就上前打招呼……”这是徐桂清自编的一套《正字正音》教材,用来纠正、规范吐字发音,类似绕口令,重点罗列了容易说错的字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如今,徐桂清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能挑大梁的骨干演员。
徐桂清表示:“我很幸运能得到张氏弹词掌门人张慧侬、张慧祥先生的真传,他们自身艺术造诣很高,更重要的是愿意将自己的技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只要学生肯学,先生必倾囊相教。”
责无旁贷传承扬州方言和清曲
每年寒暑假,翠岗花园社区的“百草园”学堂都要开课。临近寒假,社区找到徐桂清提出教孩子们学唱清曲,她表示愿意亲力亲为,也许几节课不能让孩子全部学会,但至少能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艺校,徐桂清先教学生说扬州方言。让她没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习惯了说普通话,听得懂扬州话却说不标准。“现在的孩子会说扬州标准方言的都不多,学扬剧、清曲的更是少得可怜。”徐桂清称,不少孩子假期都在报各种兴趣班,但对扬州地方文化却了解甚少。她希望孩子们能爱上地方曲艺,清曲、评话、弹词,这些艺术种类不能失传。
志愿无偿捐献遗体得到家人支持
“今年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完成,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我希望百年以后捐献遗体,用于医疗救助和医学研究,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我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请家人与亲属尊重我的遗愿。我活着时敢奋斗、有尊严、有希望,希望离开时很静美、有留存、有印记。”徐桂清表示自己一辈子宣传社会新风尚,是个文艺宣传员。平时生活中,她看到身边的残疾人,非常同情。她总说“自己百年以后,有用的器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多么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呀。”
徐桂清欣慰地表示,对于自己做出的这件“非常有勇气的事情”,家人都很支持。徐老的老伴是扬州知名的摄影艺术家,得知徐老的决定后,他说:“过了一辈子了,我了解你的性格,你作出的重大决定,我全力支持。”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妇热心公益,不定期给困难人群捐款捐物,平时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对母亲的决定,都表示尊重、理解。
2020年12月,决定捐献遗体后,扬州市邗江区红十字会向72岁的徐桂清颁发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证书。邗江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徐桂清志愿逝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值得尊敬和赞扬。